本發(fā)明涉及烹飪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烹飪設備。
背景技術:
自動烹飪設備已廣泛應用于醫(yī)院、學校等中、大型食堂以及大型快餐供應中心等出品質量要求較高且單次出品份量較大的場所。常用的自動烹飪設備主要包括用于炒菜的鍋體、鍋體外側的發(fā)熱裝置、支承鍋體的支架以及驅動鍋體旋轉、翻轉或實現(xiàn)掂鍋動作的驅動裝置和傳動裝置以及鍋體內的攪拌裝置。
如CN204520257U公開的一種自動旋轉炒鍋,鍋體設置在夾套中,發(fā)熱裝置為燃氣爐頭,鍋體手驅動機構帶動旋轉,但其中的撥桿不能自轉,對蔬菜類的撥散混合效果不佳,會導致鍋體中菜品局部受熱過多,最明顯的是導致綠葉蔬菜局部發(fā)黃。由于鍋體需要自轉,因此在其側壁無法設置溫度傳感器,只能通過燃氣流量和火候的大小得出經(jīng)驗參數(shù),應用于入菜時間的判斷中。但是,鍋體中的油多少、鍋體其他位置附著的水分、空氣與燃氣的混合程度、周圍空氣的溫度均會對鍋體中油溫上升速度產生影響。另外,現(xiàn)有技術中水槽功能單一,出菜需要人工將菜盤置于水槽中,不適用于出菜量大的自動烹飪設備;鍋體可自轉可翻轉設置在夾套中,鍋體的清洗比較繁瑣,主要體現(xiàn)在葉類蔬菜容易粘附在鍋體內表面。
因此,有必要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自動烹飪設備進行結構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合理,自動化程度高的自動烹飪設備。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效果,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動烹飪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夾套和鍋體,鍋體可拆卸可自轉設置在夾套中,夾套底端設置有加熱機構,夾套通過翻轉軸和翻轉驅動機構與機架配合連接,鍋體內設置有撥叉,撥叉通過傳動件與鍋體外的攪拌驅動機構連接;鍋體的開口附近設置有懸臂桿,所述懸臂桿上設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與供水機構和/或供油機構和/或供液體調料機構連通。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加熱裝置為燃氣爐頭,翻轉驅動機構包括翻轉電機和減速器,減速器與翻轉電機的輸出端連接,夾套一側的翻轉軸為空心軸;空心的翻轉軸一端封閉且封閉端與夾套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旋轉接頭與燃氣進氣管道相連接;轉接管通過封堵三通或翻轉軸側壁的通孔與空心的翻轉軸相通,轉接管用于與加熱機構連接。上述煤氣的進氣結構減少了因夾套翻轉燃氣進氣軟管的使用量,硬質管件之間的連接使用壽命更長,而且接口處燃氣泄漏風險低。
為了簡化鍋體和撥叉的轉動機構,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鍋體底端設置有通孔,鍋體外空心的自轉軸與鍋體固定連接且與通孔相通,撥叉的撥叉軸穿設在自轉軸內,撥叉軸與自轉軸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自轉軸通過第二軸承與夾套連接,撥叉軸與第一驅動機構配合連接,自轉軸與第二驅動機構配合連接。
為了直接檢測鍋體中的油溫,準確確定向鍋體中投入蔬菜等的時間點,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撥叉的至少一撥桿包含金屬內芯、硅膠層、溫度傳感器,金屬內芯和硅膠層均上設置有豁口,溫度傳感器的連接導線穿設在金屬內芯的內部空腔,撥叉軸內設置有中心通孔,連接導線經(jīng)由撥叉軸的中心通孔延伸到鍋體外部,硅膠層密封包覆在金屬內芯的外周,溫度傳感器的探頭嵌設在硅膠層的外緣豁口中。上述帶硅膠層的撥桿僅在測量油溫時旋轉到鍋體內腔下方。撥叉上還可設置有其他撥桿用于撥散菜品。金屬內芯中需要同時設置兩個溫度傳感器,以保證單個傳感器出現(xiàn)故障后自動烹飪設備正常工作。金屬內芯作為撥桿的骨架,可保證撥桿的直線度,溫度傳感器的探頭位于硅膠層的豁口中,利用硅膠對溫度傳感器探頭形成保護。使用時,撥叉的旋轉角度最大為±180°,因此在撥叉軸的中心通孔外設置可旋轉的導線連接器。
為了避免水油共用出料口導致加熱油時出現(xiàn)熱油噴濺的現(xiàn)象,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懸臂桿的懸空端設置有兩個出料口,出料口分別與懸臂內的出料管或出料通道連接,一出料管或出料通道與供油機構連通,另一出料管或出料通道與供水機構和/或供液體調料機構連通。液體調料包括醬油、料酒、醋等。
為了避免溫度傳感器與鍋體內壁直接接觸,保證測量精度,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硅膠層的外緣與鍋體內表面之間相貼合,溫度傳感器的探頭與鍋體內表面之間存在間隙。
鍋體與加熱裝置的爐頭之間存在間隙,爐火蔓延至鍋口處會使鍋口升溫,為了避免操作人員被燙傷,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夾套的內表面設置有擋火板,擋火板對應設置在加熱裝置和鍋體的開口之間。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撥叉還包括翻炒撥桿,翻炒撥桿包括主桿和若干根支桿,若干根支桿呈枝杈狀設置在主桿的周圍。翻炒撥桿的作用在于將菜品撥散,保證受熱均勻,避免夾生現(xiàn)象,帶溫度傳感器的撥桿僅在入菜前使用,入菜后全部采用翻炒撥桿。
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硅膠層的外緣為刀刃狀,刀刃狀硅膠層外緣內含磁吸金屬片,刀刃狀硅膠層外緣與鍋體之間為線接觸,夾套外表面設置有用于可控吸附磁吸金屬片的電磁元件。清洗鍋體或出菜時,接通電磁元件的電源,金屬片受磁吸作用,鍋體自轉,刀刃狀硅膠層外緣與柜體之間的線接觸更緊密,可將鍋體內壁的菜葉等刮除干凈,清洗時的操作還包括以下動作:轉動撥叉至鍋體低端的清洗液中,使菜葉漂浮在水中,清洗液出料菜葉等雜質倒出。另外,加油前還可將鍋體倒扣,利用硅膠片將鍋體內壁的水刮除,減少熱鍋的燃氣用量。磁吸金屬片與金屬內芯之間相互獨立,金屬內芯可為非磁吸金屬材質。鍋體和夾套可為磁吸材質,也可為非磁吸材質。
硅膠片的厚度以能支承撥桿運動到鍋體上方時刀刃狀硅膠層外緣與鍋體之間保持線接觸為限,上述刀刃狀硅膠層外緣與鍋體之間的接觸線由鍋底延伸至鍋口。
為了方便大批量出菜,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為,鍋體下方設置有出菜清洗水槽,出菜清洗水槽包括用于盛放出菜盤的抽屜和位于抽屜下端的水槽本體,抽屜的一端兩側底面設置有第一腳輪,第一腳輪與承載烹飪設備的基面相接觸,抽屜底面與水槽本體頂面之間通過滑動配合或滾動配合連接,水槽底端設置有與下水管道連通的出水口。
進一步的,抽屜的另一端底面兩側分別設置有滑塊或定滑輪,水槽的頂面設置有與所述滑塊或定滑輪相配合的導軌;抽屜的一端面設置有把手,或者抽屜與往復驅動機構配合連接,往復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抽屜沿導軌軸向往復運動;抽屜包含屜框和屜底,屜底與屜框固定連接,屜底上設置有通孔;第一腳輪和抽屜的另一端底面之間還設置有隱藏式的第二腳輪,第二腳輪通過支架與屜框連接,屜框底面設置有容納第二腳輪和支架的空腔;支架包括連桿,連桿的一端與屜框連接,第二腳輪設置在連桿的另一端,連桿的中部和屜框之間鉸接設置有伸縮桿或第二氣缸。
另外,上述的自動烹飪設備中還設置有固體調料添加裝置,如鹽、味精等,上述固體調料采用伸縮式的螺桿添加機構,可確保鹽、味精等的添加量精確。常數(shù)結構的鍋體內壁多帶不粘涂層。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該自動烹飪設備結構合理,通過在鍋體中設置旋轉的撥叉,對鍋體中菜品進行充分的撥散,菜品各部分受熱均勻,配合烹飪控制系統(tǒng)使用,可實現(xiàn)菜品的自動烹飪,便于穩(wěn)定菜品的質量,烹飪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對操作人員的烹飪技能要求較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自動烹飪設備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夾套和鍋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2中夾套和鍋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2中帶溫度傳感器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2懸臂桿的剖視圖;
圖6是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3中帶溫度傳感器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3中出菜清洗水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夾套;3、鍋體;4、撥叉;41、金屬內芯;42、硅膠層;43、溫度傳感器;44、翻炒撥桿;441、主桿;442、支桿;5、懸臂桿;6、出料口;7、翻轉電機;8、減速器;9、旋轉接頭;10、燃氣進氣管道;11、轉接管;12、自轉軸;13、撥叉軸;14、第一軸承;15、第二軸承;16、出料管;17、擋火板;18、磁吸金屬片;19、電磁元件;20、出菜清洗水槽;201、抽屜;202、水槽本體;21、第一腳輪;22、翻轉軸;a、豁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實施例1自動烹飪設備,包括機架1、夾套2和鍋體3,鍋體3可拆卸可自轉設置在夾套2中,夾套2底端設置有加熱機構4,夾套通過翻轉軸22和翻轉驅動機構與機架1配合連接,鍋體3內設置有撥叉4,撥叉4通過傳動件與鍋體外的攪拌驅動機構連接;鍋體3的開口附近設置有懸臂桿5,懸臂桿5上設置有出料口6,出料口6與供水機構和/或供油機構和/或供液體調料機構連通。
實施例1中,加熱裝置為燃氣爐頭,翻轉驅動機構包括翻轉電機7和減速器8,減速器8與翻轉電機7的輸出端連接,夾套2一側的翻轉軸22為空心軸;空心的翻轉軸一端封閉且封閉端與夾套2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旋轉接頭9與燃氣進氣管道10相連接;轉接管11通過封堵三通或翻轉軸側壁的通孔與空心的翻轉軸22相通,轉接管11用于與加熱機構連接。
實施例1中,鍋體底端設置有通孔,鍋體外空心的自轉軸12與鍋體固定連接且與通孔相通,撥叉4的撥叉軸13穿設在自轉軸12內,撥叉軸13與自轉軸12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14,自轉軸12通過第二軸承15與夾套2連接,撥叉軸13與第一驅動機構配合連接,自轉軸12與第二驅動機構配合連接。
實施例1中,撥叉4的至少一撥桿包含金屬內芯41、硅膠層42、溫度傳感器43,金屬內芯41和硅膠層42均上設置有豁口a,溫度傳感器43的連接導線穿設在金屬內芯41的內部空腔,撥叉軸13內設置有中心通孔,連接導線經(jīng)由撥叉軸13的中心通孔延伸到鍋體3外部,硅膠層42密封包覆在金屬內芯41的外周,溫度傳感器43的探頭嵌設在硅膠層42的外緣豁口中。
撥叉還包括翻炒撥桿44,翻炒撥桿44包括主桿441和若干根支桿442,若干根支桿442呈枝杈狀設置在主桿441的周圍。
實施例2
如圖3-5所示,實施例2余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懸臂桿5的懸空端設置有兩個出料口6,出料口6分別與懸臂桿5內的出料管16連接,一出料管16與供油機構連通,另一出料管16與供水機構和/或供液體調料機構連通。
油、水、醬油、醋、料酒均為液態(tài),其供料機構包括與油相、醬油、醋、料酒儲罐連接的供料管,供料管上連接有增壓泵。
硅膠層42的外緣與鍋體3內表面之間相貼合,溫度傳感器43的探頭與鍋體內表面之間存在間隙。夾套2的內表面設置有擋火板17,擋火板17對應設置在加熱裝置4和鍋體3的開口之間。
實施例3
如圖6-8所示,實施例3余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硅膠層的外緣為刀刃狀,刀刃狀硅膠層外緣內含磁吸金屬片18,刀刃狀硅膠層外緣與鍋體3之間為線接觸,夾套2外表面設置有用于可控吸附磁吸金屬片18的電磁元件19。
鍋體下方設置有出菜清洗水槽20,出菜清洗水槽20包括用于盛放出菜盤的抽屜201和位于抽屜下端的水槽本體202,抽屜201的一端兩側底面設置有第一腳輪21,第一腳輪21與承載烹飪設備的基面相接觸,抽屜201底面與水槽本體202頂面之間通過滑動配合或滾動配合連接,水槽底端202設置有與下水管道連通的出水口。
使用時,首先啟動加熱裝置將鍋體中的水燒干,此時帶溫度傳感器的撥桿位于鍋體內腔上部,通過出料口向鍋體內噴油,驅動第一驅動機構,撥叉軸旋轉至帶溫度傳感器的撥桿位于鍋體內腔底部,溫度傳感器與鍋底的油直接接觸,當油溫上升到入菜溫度后,人工加入蔬菜等,驅動第一驅動機構,撥叉軸旋轉至翻炒撥桿位于鍋體內腔底部,鍋體自轉的同時,翻炒撥桿繞鍋體中心軸轉動,按照預定的程序加入固體調料和液體調料;炒菜完成后,翻轉鍋體出料,將電磁建通電,金屬片受磁吸作用,刀刃狀硅膠層外緣與柜體之間的線接觸更緊密,鍋體自轉,可將鍋體內壁的菜葉等刮除干凈。
清洗鍋體時,向鍋體中噴灑清洗液或清水,利用刀刃狀硅膠層外緣的刮洗作用,快速清除鍋體內壁的雜質,將清洗液導出至鍋體下方的水槽中,再次利用刀刃狀硅膠層外緣刮干鍋體內壁,進行下一次的炒菜操作。
出菜時,將菜盤置于抽屜中,出菜后將抽屜拉出,人工將菜盤轉移,也可以在抽屜下方設置折疊式的第二腳輪,將抽屜轉化為小車用于轉移菜盤。
為了保證電磁元件的磁吸力,可適當縮小鍋體與設置電磁元件處的夾套之間的間距。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