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磨削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葉片阻尼臺的磨削裝置。
背景技術:
高速轉子中,葉片上的阻尼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用于傳遞葉片之間的周向力,增加葉片之間的阻尼,減小葉片的振動。圖1示出了一具有阻尼臺的葉片組的結構。由圖1中可見,每個葉片30一體成形有葉片阻尼臺31,且葉片阻尼臺31沿垂直于葉片30的方向向兩側延伸。葉片阻尼臺31在葉片30的每側形成一接觸面311,且相鄰的兩個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相接觸。相鄰葉片的葉片阻尼臺31要保證一定的壓力,才能確保摩擦阻尼。所以,對接觸面311的尺寸精度要求很高,需達到0.01mm。
現有技術中,在加工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處時,精加工完成后預留0.5mm余量,然后根據相鄰葉片的安裝尺寸,由裝配工人手持角磨機對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進行研磨。在加工過程中,不依靠任何定位裝置,全憑裝配工人的感覺和經驗。由于加工的尺寸和精度都沒有裝置可以控制,導致加工后接觸面311的尺寸精度會有偏差,不能很好保證接觸面311的加工質量。如果接觸面311的尺寸偏差過大,必然會造成葉片30的局部應力過高,在運行過程中,葉片30很容易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葉片阻尼臺的磨削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葉片阻尼臺的加工精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葉片阻尼臺的磨削裝置,所述葉片阻尼臺設置于葉片上,所述磨削裝置包括:
基板;
夾具,其連接于所述基板,用于夾持所述葉片,并使所述葉片阻尼臺的接觸面平行于第一方向;
進給裝置,所述進給裝置安裝在所述基板上,并夾持一磨具,且所述進給裝置可沿第二 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以帶動所述磨具對所述葉片阻尼臺的所述接觸面進行磨削;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一角度設置。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示意性的實施例中,所述進給裝置包括:
第一進給機構,其安裝在所述基板上,并包括一能夠沿第二方向移動的第一進給件;
第二進給機構,其安裝在所述第一進給件上,并包括一能夠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第二進給件,所述第二進給件用于夾持所述磨具。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示意性的實施例中,所述夾具和所述第一進給機構分別設置于所述基板的相對的兩側。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示意性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示意性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進給機構進一步包括:第一導軌,且所述第一導軌沿第二方向與所述基板連接;所述第一進給件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一導軌上。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示意性的實施例中,所述磨削裝置進一步包括:進給絲桿,所述進給絲桿與所述第一進給件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示意性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進給機構進一步包括:第二導軌,所述第二導軌沿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一進給件連接;所述第二進給件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二導軌上。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示意性的實施例中,所述夾具包括: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與所述基板連接;
鎖緊板,所述鎖緊板與所述定位板連接,且所述鎖緊板連接有進給螺栓;
葉片緊固板,所述葉片緊固板設置于所述定位板和所述鎖緊板之間,并且所述葉片緊固板通過鎖緊螺栓與所述鎖緊板連接,并在所述鎖緊螺栓的作用下靠近或遠離所述定位板,以實現對葉片的夾緊或松脫。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示意性的實施例中,所述定位板的一端設置有連接軸,且所述連接軸與所述基板通過軸承連接,使所述定位板具有繞垂直于所述基板的軸線轉動的自由度;
所述磨削裝置還包括:頂緊螺栓,所述頂緊螺栓穿過所述基板,并在旋轉力的作用下與所述連接軸抵觸或松脫。
從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由于本發(fā)明的磨削裝置,通過夾具加持葉片來實現葉片的定位和固定,通過進給裝置驅動磨具進給,以實現對葉片阻尼臺的接觸面的磨削,從而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很好地實現定位,精確控制加工尺寸,保證加工精度。
并且,本發(fā)明通過第一導軌實現第一進給件相對于基板的運動,結構簡便;通過第二導 軌實現第二進給件相對于第一進給件的運動,結構簡便。
另外,本發(fā)明通過設置進給絲桿驅動第一進給件相對于基板沿第二方向滑動,可以提高第一進給件的進給精度。
再者,本發(fā)明的夾具的定位板與基板通過軸承連接,從而使夾具夾緊葉片后,葉片可沿周向調整角度,保證葉片阻尼臺的接觸面沿第一方向設置。
并且,頂緊螺栓在轉動力的作用下與連接軸抵觸,以起到固定葉片,防止葉片在磨削時的軸向轉動的作用。
附圖說明
下面將通過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更清楚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附圖中:
圖1為一具有葉片阻尼臺的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葉片阻尼臺的磨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葉片阻尼臺的磨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二。
附圖標記
10—磨削裝置;
11—第二進給機構;111—第二進給件;112—第二導軌;
12—第一進給機構;121—第一進給件;122—第一導軌;
15—基板;16—進給絲桿;
20—夾具;21—定位板;22—葉片緊固板;23—鎖緊板;24—鎖緊螺栓;
30—葉片;31—葉片阻尼臺;311—接觸面;
40—磨具;
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部分。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葉片阻尼臺加工精度較低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葉片阻尼臺的磨削裝置,以精確控制葉片阻尼臺的加工尺寸,保證加工精度。
為了實現此目的,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葉片阻尼臺31的磨削裝置10,其結構參見圖2和圖3。其中,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圖2和圖3中定義了本實施例的葉片阻尼臺31的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其僅用于表示相關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而非限定這些相關部件的絕對位置。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磨削裝置10包括:基板15、夾具20和進給裝置。
其中:
基板15。具體加工時,基板15固定于操作臺上。
夾具20連接于基板15,用于夾持葉片30,并使葉片阻尼臺31的一接觸面311沿第一方向d1布置,以實現對葉片30的定位和固定。
進給裝置安裝在所述基板15上,并夾持一磨具40,且進給裝置可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移動,并沿第二方向d2確定磨具40的磨削深度,沿第一方向d1帶動磨具40對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進行磨削。
更為詳盡地,進給裝置的結構形式可以為多種,本實施例僅示意性地列舉出進給裝置的一種結構形式。本實施例中,進給裝置包括:第一進給機構12和第二進給機構11。
具體地,第一進給機構12安裝在基板15上,并包括一能夠沿第二方向d2移動的第一進給件121。本實施例中,夾具20和第一進給機構12可以布置于基板15的同側,也可以布置于基板15的相對的兩側。由圖2中可見,夾具20和第一進給機構12分別位于基板15的相對的兩側,也即,沿垂直于基板15的板面方向,夾具20和第一進給機構12分別位于基板15的兩側。
可選地,驅動第一進給件121沿第二方向d2移動的方式有多種,如沿導軌滑動、通過齒輪嚙合傳動等。本實施例中,選擇通過導軌滑動的方式,具體地,第一進給機構12進一步包括:第一導軌122,且第一導軌122沿第二方向d2與基板15連接,第一進給件121安裝在第一導軌122上。
進一步地,為了提高第一進給件121的進給精度,基板15連接有進給絲桿16,進給絲桿16與第一進給件121連接,以驅動第一進給件121沿第一導軌122滑動。
本實施例中,設置進給絲桿16的進給精度為0.01mm,以滿足精加工的需求。
具體地,第二進給機構11安裝在第一進給件121上,并包括一能夠沿第一方向d1移動的第二進給件111。第二進給件111用于夾持一磨具40。
可選地,驅動第二進給件111沿第一方向d1移動的方式有多種,如沿導軌滑動、通 過齒輪嚙合傳動等。本實施例中,選擇通過導軌滑動的方式,具體地,第二進給機構11進一步包括:第二導軌112;第二導軌112沿第一方向d1與第一進給件121連接,第二進給件111安裝在第二導軌112上。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彼此的區(qū)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順序、以及互為存在的前提等。
另外,第一進給件121和第二進給件111的結構形式也可以為多種,如立方體、圓柱體等。本圖2和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進給件121和第二進給件111均為板體結構,以便于其滑動的同時,也可以減小整個磨削裝置10的體積。
由上結構可見,第一進給機構12和第二進給機構11,其主要作用即是實現對磨具40的固定和控制。具體地,通過控制第一進給件121在第二方向d2移動,確定所述磨具40的磨削深度,通過控制第二進給件111在第一方向d1移動,帶動所述磨具40對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進行磨削。
其中,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呈一角度設置。該角度的范圍可以為0~180度,以保證磨具40可以在d1-d2平面內運動為宜。按照通用的設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設置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為互相垂直,第三方向d3與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均垂直。
實際使用時,在磨削前,將葉片30夾持于夾具20,將磨具40夾持于第二進給件111,在加持葉片30時,需要保證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平行于第一方向d1;然后,通過進給絲桿16的作用,調整第一進給件121在第二方向d2上的位置,從而調整磨具40磨削時的磨削深度;然后在磨削過程中通過工人手動進給第二進給件111,便可以實現磨具40進給磨削接觸面311。
由圖1中可見,每個葉片阻尼臺31具有兩個接觸面311,分別與相鄰的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相接觸。那么在加工葉片阻尼臺31時,加工完一側的接觸面311,需要重新夾裝,然后再加工另一側的接觸面311。
本實施例中,夾具20的形式可以為多種,本實施例示意性地列舉了一種夾具20的結構,該夾具20包括定位板21、鎖緊板23和葉片緊固板22。其中:
定位板21與基板15連接,鎖緊板23與定位板21連接,且鎖緊板23連接有鎖緊螺栓24。葉片緊固板22設置于定位板21和鎖緊板23之間,并且葉片緊固板22通過鎖緊螺栓24與鎖緊板23連接,并在鎖緊螺栓24的作用下靠近或遠離定位板21,以實現對葉片30的夾緊或松脫。
其中,定位板21與基板15的連接方式有多種??蛇x地,在實際加工中,由于葉片30為曲面形狀,如果要保證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沿第一方向d1設置,需要在葉片30夾緊后沿周向微調整一角度。那么,為了實現此目的,本實施例中,定位板21的一端設置有連接軸(圖2和圖3中未示出),且連接軸與基板15通過軸承(圖2和圖3中未示出)連接,使定位板21具有繞垂直于基板15的軸線轉動的自由度。
并且,定位板21用于貼緊葉片30,以實現對葉片的夾緊。由于葉片30為曲面形狀,定位板21的貼緊葉片30的一側并非平面,而是與葉片30相適配的、具有曲率的曲面。
并且,本實施例中的磨削裝置10還包括:頂緊螺栓(圖中未示出),該頂緊螺栓穿過基板15,并在轉動力的作用下與連接軸抵觸或松脫,從而在葉片30沿周向調整完畢后,擰緊該頂緊螺栓,以固定葉片30,防止葉片30在磨削時的軸向轉動;并在葉片30需要周向調整時,松脫該頂緊螺栓。
由上述實施例可見,本發(fā)明的磨削裝置10,通過夾具20加持葉片30來實現葉片30的定位和固定,通過第一進給件121和第二進給件111驅動磨具40進給,以實現對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的磨削,從而與現有技術相比,可以很好地實現定位,精確控制加工尺寸,保證加工精度。
并且,本發(fā)明通過第一導軌122實現第一進給件121相對于基板15的運動,結構簡便;通過第二導軌112實現第二進給件111相對于第一進給件121的運動,結構簡便。
另外,本發(fā)明通過設置進給絲桿16驅動第一進給件121相對于基板15沿第二方向d2滑動,可以提高第一進給件121的進給精度。
再者,本發(fā)明的夾具20的定位板21與基板15通過軸承連接,從而使夾具20夾緊葉片30后,葉片30可沿周向調整角度,保證葉片阻尼臺31的接觸面311沿第一方向d1設置。
并且,頂緊螺栓在轉動力的作用下與連接軸抵觸,以起到固定葉片30,防止葉片30在磨削時的軸向轉動的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