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助行車的剎車結構改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助行車的剎車結構改進,即提供一種兼具剎車與定位剎車的動作的剎車結構。
現(xiàn)常用的助行車如附
圖1所示,主要系提供一般行動不便的人使用,經(jīng)查該種助行車所設的剎車結構雖可由剎車把手6輕便地操作,但每次操作僅止于一次的剎車動作或欲持續(xù)剎車則手部要一直施力握持,因此這對于行動不會的使用者而言仍造成不便,也比較不具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安全、結構簡單、成本低的助行車的剎車結構。
本實用新型方案為本剎車結構包括本體,其后側具開口并與其內部空間相通,而上方則具有一套合槽可套設助行車的把手上方并藉鎖固元件鎖固定位,該本體接近中間部位乃設有與內部空間相通的樞孔,可藉樞接元件與置入該內部空間的剎車握柄前側樞接,且該本體的前側并開設一內螺牙孔以供剎車器的一側連結的銜接頭的螺管穿設,并由該螺管所設的螺帽可鎖固定位在該內螺牙孔的外側,再者,該本體的下方另設有與內部空間相通的樞孔可藉樞接元件樞設一卡掣柄,且該本體的兩側的相對壁面乃預設有可限制卡掣柄的前側上下樞轉位置的凹階面以限定卡掣柄的上下樞轉范圍;剎車握柄,略呈形體,其前側上方厚度較厚并具樞孔可供樞設于本體,而其前側下方乃形成一突塊,該突塊厚度略薄于卡掣柄的凹槽部的槽寬并具有向下開通的軸向線塊與鑰匙形槽孔以供嵌設連結有剎車線的扣塊,另外該突塊并向后延設一適當長度的把柄,且其中該突塊乃底部前側形成角狀的卡掣部以抵靠在鄰接本體的內螺牙孔內側相鄰的壁面并向后延伸形成圓弧部,且前述該突塊的底部乃可經(jīng)樞轉而伸入卡掣柄的凹槽部適當深度;卡掣柄,其前側預設樞孔可供樞設于本體,并受本體的凹階面的限制而限定其樞轉范圍,另外其前側上方具凹槽部,而前側底端面則相距本體的凹階面的下端緣適當距離,而卡掣柄的后側則形成一具適當弧度的把柄,且其中前述凹槽部乃由前向后由前導引凹部、卡掣槽、后側導引凹部所組成;由上述構件的組成,當剎車握柄的把柄被握持而向上樞轉時,藉其鑰匙形槽孔連動剎車線連結的扣塊,相對牽動剎車器的剎車線構成剎車動作,且在前述剎車握柄的把柄向上樞轉的同時,其前側突塊底部的圓弧部亦順著卡掣柄的凹槽部的前導引凹部向后側導引凹部方向樞轉,待停止施力后即令剎車握柄的突塊反向樞轉適當角度,并恰由其突塊的卡掣部卡止于卡掣柄的卡掣槽形成定位剎車的狀態(tài);又當欲繼續(xù)行走時則將卡掣柄的把柄向上樞轉,令卡掣柄的前側的底端緣抵靠在本體的凹階面的下端緣,相對令該卡掣柄前側上方的凹槽部的卡掣槽脫離剎車握柄的突塊底部的卡掣部,并同時令剎車握柄回復原位構成未剎車的狀態(tài)。
使用者在操作時只要握持剎車握柄,不但可以連動剎車器的剎車線作剎車的動作,且可以不須要一直施力握持剎車握柄即可同時連動卡掣柄將剎車握柄定位而同時達到定位剎車的功能,相對亦具較佳的安全性,且當欲恢復可行走的正常狀態(tài)時則只要握持按卡掣柄即可令剎車握柄脫離其卡掣而歸回原位,因此操作使用相當方便。
本實用新型是由本體、剎車握柄、卡掣柄與樞接元件所組成,所以結構簡單、成本低,且其組配工作亦相當方便,相對亦可提高產品的對外競爭力。
現(xiàn)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加以說明。
圖1常用助行車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本體斷面示意圖。
圖4是剎車握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卡掣柄立體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斷面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組合斷面動作示意圖。
圖號說明1—本體11—內部空間12—套合槽13、15—樞孔 131、132、151、152—樞接元件14—內螺牙孔 10、140—壁面 101—凹階面1011—下端緣 44—扣塊2—剎車握柄21—前側上方 211—樞孔 22—突塊221—軸向線槽 222—鑰匙形槽孔 223—卡掣部23、33—把柄 224—圓弧部 5—把手51、52—鎖固元件 3—卡掣槽 31—樞孔32—凹槽部 321—前導引凹部 322—卡掣槽323—后側導引凹部 34—前側底端面 4—剎車器41—銜接頭 41—1螺管 412—螺帽43—剎車線如圖2~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助行車的剎車結構,包括有一本體1,其后側具開口并與其內部空間11相通,而上方則具有一套合槽12可套設助行車的把手5(參考圖6)上方并藉鎖固元件51、52鎖固定位,該本體1接近中間部位乃設有與內部空間11相通的樞孔13(參考圖3),可藉樞接元件131、132與置入該內部空間11的剎車握柄2前側樞接,且該本體1的前側并開設一內螺牙孔14(參考圖3)以供剎車器4的一側連結的銜接頭41的螺管411穿設(參考圖6、圖7),并由該螺管411所設的螺帽412可鎖固定位在該內螺牙孔14的外側,再者,該本體1的下方另設有與內部空間11相通的樞孔15(參考圖5)可藉樞接元件151、152樞設一卡掣柄3,且該本體1的兩側的相對壁面10乃預設有可限制卡掣柄3的前側上下樞轉位置的凹階面101(參考圖3)以限定卡掣柄3的上下樞轉范圍;一剎車握柄2,略呈形體,其前側上方21厚度較厚并具樞孔211(參考圖4)可供樞設于本體1,而其前側下方乃形成一突塊22,該突塊22厚度略薄于卡掣柄3的凹槽部32的槽寬并具有向下開通的軸向線塊221(參考圖4、圖6、圖7)與鑰匙形槽孔222以供嵌設連結有剎車線43的扣塊44,另外該突塊22并向后延設一適當長度的把柄23,且其中該突塊22乃底部前側形成角狀的卡掣部223以抵靠在鄰接本體1的內螺牙孔14內側相鄰的壁面140并向后延伸形成圓弧部224,且前述該突塊22的底部乃可經(jīng)樞轉而伸入卡掣柄3的凹槽部32適當深度;一卡掣柄3,其前側預設樞孔31可供樞設于本體1,并受本體1的凹階面101的限制而限定其樞轉范圍,另外其前側上方具凹槽部32,而前側底端面34則相距本體1的凹階面101的下端緣1011適當距離,而卡掣柄3之后側則形成一具適當弧度的把柄33,且其中前述凹槽部32乃由前向后由前導引凹部321、卡掣槽322、后側導引凹部323所組成;由上述構件的組成,當剎車握柄2的把柄被握持而向上樞轉時,藉其鑰匙形槽孔222連動剎車線43連結的扣塊44,相對牽動剎車器4的剎車線43構成剎車動作,且在前述剎車握柄2的把柄23向上樞轉的同時,其前側突塊22的底部的圓弧部224亦順著卡掣柄3的凹槽部32的前導引凹部321向后側導引凹部323方向樞轉,待停止施力后即令剎車握柄2的突塊22反向樞轉適當角度,并恰由其突塊22的卡掣部223卡止于卡掣柄3的卡掣槽322形成定位剎車的狀態(tài);又當欲繼續(xù)行走時則將卡掣柄3的把柄33向上樞轉,令卡掣柄3的前側的底端緣34抵靠在本體1的凹階面101的下端緣1011,相對令該卡掣柄3前側上方的凹槽部32的卡掣槽322脫離剎車握柄2的突塊22底部的卡掣部223,并同時令剎車握柄2回復原位構成未剎車的狀態(tài)。
使用者在操作時只要握持剎車握柄2,不但可以連動剎車器4的剎車線43作剎車的動作,且可以不須要一直施力握持剎車握柄2即可同時連動卡掣柄3將剎車握柄2定位而同時達到定位剎車的功能,相對亦具較佳的安全生,且當欲恢復可行走的正常狀態(tài)時只要握持按卡掣部3即可令剎車握柄2脫離其卡掣而歸回原位,因此操作使用相當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助行車的剎車結構改進,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本體,其后側具開口并與其內部空間相通,而上方則具有一套合槽可套設助行車的把手上方并藉鎖固元件鎖固定位,該本體接近中間部位乃設有與內部空間相通的樞孔,可藉樞接元件與置入該內部空間的剎車握柄前側樞接,且該本體的前側并開設一內螺牙孔以供剎車器的一側連結的銜接頭的螺管穿設,并由該螺管所設的螺帽可鎖固定位在該內螺牙孔的外側,再者,該本體的下方另設有與內部空間相通的樞孔可藉樞接元件樞設一卡掣柄,且該本體的兩側的相對壁面乃預設有可限制卡掣柄的前側上下樞轉位置的凹階面以限定卡掣柄的上下樞轉范圍;一剎車握柄,略呈形體,其前側上方厚度較厚并具樞孔可供樞設于本體,而其前側下方乃形成一突塊,該突塊厚度略薄于卡掣柄的凹槽部的槽寬并具有向下開通的軸向線塊與鑰匙形槽孔以供嵌設連結有剎車線的扣塊,另外該突塊并向后延設一適當長度的把柄,且其中該突塊乃底部前側形成角狀的卡掣部以抵靠在鄰接本體的內螺牙孔內側相鄰的壁面并向后延伸形成圓弧部,且前述該突塊的底部乃可經(jīng)樞轉而伸入卡掣柄的凹槽部適當深度;一卡掣柄,其前側預設樞孔可供樞設于本體,并受本體的凹階面的限制而限定其樞轉范圍,另外其前側上方具凹槽部,而前側底端面則相距本體的凹階面的下端緣適當距離,而卡掣柄的后側則形成一具適當弧度的把柄,且其中前述凹槽部乃由前向后由前導引凹部、卡掣槽、后側導引凹部所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助行車的剎車結構改進,本結構主要是由一本體和剎車握柄及一卡掣柄與樞接元件所組成。使用者在操作時只要握持剎車握柄,不但可以連動剎車器的剎車線作剎車動作,還可以不須要一直施力握持剎車握柄即可同時連動卡掣柄將剎車握柄定位而同時達到定位剎車的功能,且當欲恢復可行走的正常狀態(tài)時則只要握持按卡掣柄即可令剎車握柄脫離其卡掣而歸回原位,因此操作使用方便,且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B62B9/00GK2355945SQ9824740
公開日1999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巫錦昌 申請人:巫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