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電動汽車電池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伴隨著能源的不斷消耗,溫室效應及大氣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在這種背景下,電動汽車研發(fā)已經成為全球汽車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趨勢。
[0003]由于動力電池的價格是制約電動汽車發(fā)展的瓶頸之一,目前動力電池的成本已經占到整車成本的三分之一,因此,純電動轎車的推廣便受到很大限制。
[0004]電池的溫度變化對整個電池組的效率有較大的影響,為了保證電池組的效率,現電池組均設置有溫度控制裝置,即電池組的加熱或冷卻進行管理的裝置。
[0005]現技術的電動汽車電池組冷卻裝置主要分為風冷、液體冷卻,其中風冷主要是利用風扇帶動空氣流動實現對電池組進行冷卻;液體冷卻主要是利用冷卻介質對電池組進行均勻冷卻。
[0006]加熱裝置主要分為加熱絲加熱或液體加熱,其中加熱絲主要利用風扇帶動加熱絲表面空氣流動實現對電池組進行加熱;液體加熱則需要利用加熱裝置將液體進行加熱,通過泵,使流體流動通過熱傳導實現對電池組進行加熱,加熱成本高,加熱效率高,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差。
[0007]現技術的主要缺點是:
[0008]風冷效率低,冷卻效果較差,一般適用于對散熱要求不高場合。
[0009]加熱絲加熱效率較低,溫差較大,對電池組空間要求較高,需要安裝風扇,實現對電池組進行加熱;液體加熱,加熱成本高,加熱效率高,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差。無論何種加熱方式,如果加熱裝置直接與電池直接接觸則電池局部溫度過高,加熱單個電池溫度梯度較大,長時間運行對電池單體壽命存在較大影響;如果將加熱絲的功率或密度降低,則導致加熱時間過長,不利用電動汽車推廣。
【發(fā)明內容】
[0010]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對現電池組熱管理裝置提出改進技術方案,通過本技術方案,在保證電池組的熱管理效率的同時,提高加熱安全性,并不會導到電池組的局部熱量集中,提高電池組的使用壽命。
[0011]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12]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包括有風扇、蒸發(fā)器及冷卻板;所述冷卻板設置于電池組外部;在所述冷卻板內設置有冷卻管路;所述冷卻管路的出口與冷卻液輸出管連接;所述冷卻管路的入口通過冷卻液輸入管與所述蒸發(fā)器連接;
[0013]所述風扇的出風口與所述蒸發(fā)器相對;
[0014]在所述冷卻板與所述電池組之間設置有第一硅膠加熱膜;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一個表面與所述電池組接觸,另一相對表面與所述冷卻板接觸。
[0015]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厚度大于,所述冷卻管路的內壁與設置有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所述冷卻板的表面之間的厚度的一半。
[0016]在所述冷卻液輸入管上還設置有電磁閥。
[0017]所述冷卻管路為回型冷卻管路。
[0018]在所述冷卻板與所述電池組相對的表面上設置有保溫層。
[0019]所述電池組包括有多個電池單體,每個所述電池單體的一個側面均與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相對應。
[0020]在相鄰所述電池單體之間設置有第二硅膠加熱膜;所述第二硅膠加熱膜與所述第一娃膠加熱膜連接為一體結構。
[002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1、熱管理裝置結構緊湊,固定安裝簡單方便,成本較低。
[0023]2、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通過冷卻板上部設計有第一硅膠加熱膜,第一硅膠加熱膜上部與電池模組直接接觸,從而實現對電池組冷卻。
[0024]3、通過在相鄰兩電池單體間設置第二硅膠加熱膜,并與第一硅膠加熱膜為一體結構,在對電池組進行加熱過程中,實現了對電池單體全部位同時加熱,克服了現技術加熱裝置會導致電池組局部熱量集中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fā)明熱管理裝置與電池組裝配示意圖;
[0026]圖2為本發(fā)明熱管理裝置結構視圖;
[0027]圖3為本發(fā)明冷卻板、加熱膜與保溫層安裝示意圖;
[0028]圖4為本發(fā)明熱管理裝置冷卻板剖面圖。
[0029]附圖標記說明
[0030]I蒸發(fā)器,2風扇,3電池組,4冷卻板,5保溫層,6第一娃膠加熱膜,7冷卻液輸入管,8冷卻液輸出管,41冷卻管中的入口,42冷卻管路的出口,43冷卻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限制。
[0032]實施例1
[003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有風扇2、蒸發(fā)器I及冷卻板4 ;所述冷卻板4設置于電池組3外部;在所述冷卻板4內設置有冷卻管路43 ;所述冷卻管路的出口 42與冷卻液輸出管8連接;所述冷卻管路的入口 41通過冷卻液輸入管7與所述蒸發(fā)器I連接;
[0034]所述風扇2的出風口與所述蒸發(fā)器I相對;
[0035]在所述冷卻板4與所述電池組3之間設置有第一硅膠加熱膜6 ;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6的一個表面與所述電池組3接觸,另一相對表面與所述冷卻板4接觸。
[0036]本發(fā)明以汽車雙蒸冷卻系統(tǒng)為基礎,將電池用蒸發(fā)器與風扇布置于動力電池組外部(如布置于發(fā)動機艙、后備箱),后蒸發(fā)器輸出管路直接與冷卻板連接,通過蒸發(fā)器內部介質流動實現對電池組進行冷卻,由于后蒸發(fā)器管路設計電磁閥,從而可以實現電池冷卻系統(tǒng)與乘員艙冷卻獨立使用。
[0037]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厚度大于,所述冷卻管路的內壁與設置有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所述冷卻板的表面之間的厚度的一半。這一結構的設置,能夠實現熱效率的最大化。
[0038]所述冷卻管路43為回型冷卻管路。
[0039]在所述冷卻板4與所述電池組3相對的表面上設置有保溫層5,用于防止冷卻板造成熱量損失。
[0040]所述電池組包括有多個電池單體,每個所述電池單體的一個側面均與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相對應。
[0041]實施例2
[004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包括有風扇、蒸發(fā)器及冷卻板;所述冷卻板設置于電池組外部;在所述冷卻板內設置有冷卻管路;所述冷卻管路的出口與冷卻液輸出管連接;所述冷卻管路的入口通過冷卻液輸入管與所述蒸發(fā)器連接;
[0043]所述風扇的出風口與所述蒸發(fā)器相對;
[0044]所述風扇的出風口與所述蒸發(fā)器相對;
[0045]在所述冷卻板與所述電池組之間設置有第一硅膠加熱膜;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一個表面與所述電池組接觸,另一相對表面與所述冷卻板接觸。
[0046]本發(fā)明以汽車雙蒸冷卻系統(tǒng)為基礎,將電池用蒸發(fā)器與風扇布置于動力電池組外部(如布置于發(fā)動機艙、后備箱),后蒸發(fā)器輸出管路直接與冷卻板連接,通過蒸發(fā)器內部介質流動實現對電池組進行冷卻,由于后蒸發(fā)器管路設計電磁閥,從而可以實現電池冷卻系統(tǒng)與乘員艙冷卻獨立使用。
[0047]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厚度大于,所述冷卻管路的內壁與設置有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所述冷卻板的表面之間的厚度的一半。這一結構的設置,能夠實現熱效率的最大化。所述冷卻管路為回型冷卻管路。
[0048]在所述冷卻板與所述電池組相對的表面上設置有保溫層,用于防止冷卻板造成熱量損失。
[0049]所述電池組包括有多個電池單體,每個所述電池單體的一個側面均與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相對應。
[0050]在相鄰所述電池單體之間設置有第二硅膠加熱膜;所述第二硅膠加熱膜與所述第一娃膠加熱膜連接為一體結構。
[0051]通過在相鄰兩電池單體間設置第二硅膠加熱膜,并與第一硅膠加熱膜為一體結構,在對電池組進行加熱過程中,實現了對電池單體全部位同時加熱,克服了現技術加熱裝置會導致電池組局部熱量集中的問題。
[0052]盡管已經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應當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通過變換或等同的替換,這些改進依然屬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風扇、蒸發(fā)器及冷卻板;所述冷卻板設置于電池組外部;在所述冷卻板內設置有冷卻管路;所述冷卻管路的出口與冷卻液輸出管連接;所述冷卻管路的入口通過冷卻液輸入管與所述蒸發(fā)器連接; 所述風扇的出風口與所述蒸發(fā)器相對; 在所述冷卻板與所述電池組之間設置有第一硅膠加熱膜;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一個表面與所述電池組接觸,另一相對表面與所述冷卻板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厚度大于,所述冷卻管路的內壁與設置有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所述冷卻板的表面之間的厚度的一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卻液輸入管上還設置有電磁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管路為回型冷卻管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卻板與所述電池組相對的表面上設置有保溫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組包括有多個電池單體,每個所述電池單體的一個側面均與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相對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鄰所述電池單體之間設置有第二硅膠加熱膜;所述第二硅膠加熱膜與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連接為一體結構。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汽車電池組熱管理裝置,包括有風扇、蒸發(fā)器及冷卻板;所述冷卻板設置于電池組外部;在所述冷卻板內設置有冷卻管路;所述冷卻管路的出口與冷卻液輸出管連接;所述冷卻管路的入口通過冷卻液輸入管與所述蒸發(fā)器連接;所述風扇的出風口與所述蒸發(fā)器相對;在所述冷卻板與所述電池組之間設置有第一硅膠加熱膜;所述第一硅膠加熱膜的一個表面與所述電池組接觸,另一相對表面與所述冷卻板接觸。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通過冷卻板上部設計有第一硅膠加熱膜,第一硅膠加熱膜上部與電池模組直接接觸,從而實現對電池組冷卻。
【IPC分類】H01M10-613, H01M10-653, H01M10-625, H01M10-6563, H01M10-6567, H01M10-658
【公開號】CN104821419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13715
【發(fā)明人】宋軍, 趙久志, 張寶鑫, 陽斌, 徐愛琴, 王詩銘, 劉舒龍, 劉濤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