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轉軸結構和平板電腦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32933閱讀:343來源:國知局
轉軸結構和平板電腦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轉軸結構和平板電腦,涉及轉軸領域,主要目的在于豐富現(xiàn)有技術中轉軸結構的種類。主要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轉軸結構,包括第一連接件、摩擦件和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上設有弧形凹槽;摩擦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件上,所述摩擦件具有弧形摩擦面;所述弧形摩擦面與所述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相對,且兩者形成具有開口的弧形滑道;第二連接件具有弧形插入端,所述弧形插入端具有相背的內(nèi)弧面和外弧面;所述弧形插入端經(jīng)由所述開口插入所述弧形滑道內(nèi),所述外弧面與所述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滑動配合,所述內(nèi)弧面與所述弧形摩擦面滑動配合;其中,所述內(nèi)弧壁、所述弧形摩擦面和所述弧形插入端三者的中心線重合。
【專利說明】
轉軸結構和平板電腦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轉軸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轉軸結構和平板電腦。
【背景技術】
[0002]平板電腦也叫便攜式電腦(英文:Tablet Personal Computer),是一種小型、方便攜帶的個人電腦,以觸摸屏作為基本的輸入設備。它擁有的觸摸屏(也稱為數(shù)位板技術)允許用戶通過觸控筆或數(shù)字筆來進行作業(yè)而不是傳統(tǒng)的鍵盤或鼠標。用戶可以通過內(nèi)建的手寫識別、屏幕上的軟鍵盤、語音識別或者一個真正的鍵盤(如果該機型配備的話)實現(xiàn)輸入。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平板電腦一般具有平板狀態(tài)和站立狀態(tài)兩種工作模式,在平板模式時,用戶可以手持平板電腦進行操作;在站立模式時,平板電腦可以穩(wěn)定地站立,以解放用戶的雙手。其中,平板電腦的站立模式一般是通過支撐板來實現(xiàn)。具體的,如圖1所示,平板電腦,包括平板電腦背板100和支撐板200,支撐板200的一端與平板電腦背板100的中部通過轉軸實現(xiàn)轉動連接,支撐板200的另一端為自由端,當支撐板200相對平板電腦背板100轉動至設定位置時,支撐板200可以對整個平板電腦提供穩(wěn)定的支撐作用。
[0004]在實現(xiàn)上述技術方案的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連接支撐板200和平板電腦背板100的轉軸的結構較為單一,供用戶選擇的范圍較小,從而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軸結構和平板電腦,主要目的在于豐富現(xiàn)有技術中轉軸結構的種類。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轉軸結構,包括:
[0008]第一連接件,其上設有弧形凹槽;
[0009]摩擦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件上,所述摩擦件具有弧形摩擦面;所述弧形摩擦面與所述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相對,且兩者形成具有開口的弧形滑道;
[0010]第二連接件,具有弧形插入端,所述弧形插入端具有相背的內(nèi)弧面和外弧面;所述弧形插入端經(jīng)由所述開口插入所述弧形滑道內(nèi),所述外弧面與所述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滑動配合,所述內(nèi)弧面與所述弧形摩擦面滑動配合;
[0011]其中,所述內(nèi)弧壁、所述弧形摩擦面和所述弧形插入端三者的中心線重合。
[0012]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
[0013]進一步的,前述的轉軸結構,其中,
[0014]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基體和凸設于所述基體的第一支臂;
[0015]所述第一支臂的至少一部分彎曲形成所述的弧形凹槽。
[0016]進一步的,前述的轉軸結構,其中,
[0017]所述基體上還凸設有第二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第一支臂置于所述基體的同一端;
[0018]所述第二支臂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第一支臂置于兩個所述第二支臂之間;
[0019]所述摩擦件的一端與一個所述第二支臂連接,所述摩擦件的另一端與另一個所述第二支臂連接。
[0020]進一步的,前述的轉軸結構,其中,
[0021 ]所述第一支臂的弧形凹槽部分凸出于兩個所述第二支臂;
[0022]所述弧形凹槽沿所述中心線的兩端分別取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一個所述第二支臂之間形成第一開口,所述第二端與另一個所述第二支臂之間形成第二開口 ;
[0023]所述摩擦件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開口、所述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開口。
[0024]進一步的,前述的轉軸結構,其中,
[0025]所述第一支臂包括弧形板和基于弧形板的一端向外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與所述基體連接,所述弧形板具有所述的弧形凹槽;
[0026]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置于所述第一支臂的背離所述內(nèi)弧壁的端側,所述固定件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二支臂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件用于與所述延伸板相抵觸,以對所述延伸板提供支撐。
[0027]進一步的,前述的轉軸結構,其中,
[0028]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基體為一體成型結構。
[0029]進一步的,前述的轉軸結構,其中,
[0030]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均為彈性支臂。
[0031 ]進一步的,前述的轉軸結構,其中,
[0032]所述弧形插入端的外弧面上設有限位柱;
[0033]所述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上設有限位剖溝;
[0034]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限位剖溝內(nèi),
[0035]當所述第二連接件相對所述第一連接件轉動至第一位置時,所述限位柱與所述限位剖溝的一端內(nèi)壁相抵觸;
[0036]當所述第二連接件相對所述第一連接件轉動至第二位置時,所述限位柱與所述限位剖溝的另一端內(nèi)壁相抵觸;
[0037]所述第二連接件用于相對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轉動。
[0038]進一步的,前述的轉軸結構,其中,
[0039]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均為彈性金屬片。
[0040]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平板電腦,包括平板電腦背板和支撐板;所述平板電腦還包括:
[0041 ]轉軸結構,所述轉軸結構為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轉軸結構;所述轉軸結構的第一連接件的背離所述弧形凹槽的一端與所述平板電腦背板的中部連接,所述轉軸結構的第二連接件的背離所述弧形插入端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一端連接。
[0042]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轉軸結構和平板電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3]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因為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摩擦件的弧形摩擦面以及第二連接件的弧形插入端三者的中心線重合,當弧形插入端在外力的帶動下相對內(nèi)弧壁和弧形摩擦面滑動時,由于弧形插入端、內(nèi)弧壁和弧形摩擦面三者均呈弧形,實際上弧形插入端在相對共同的中心線轉動,從而實現(xiàn)第二連接件相對第一連接件轉動的技術效果,進而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轉軸結構的轉動功能。其中,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全新結構的轉軸結構,豐富了現(xiàn)有轉軸結構的種類,使轉軸結構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消費者的選擇范圍也較廣。
[0044]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0045]圖1是現(xiàn)有技術提供的一種平板電腦的結構示意圖;
[004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轉軸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47]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轉軸結構在組裝時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48]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轉軸結構在組裝時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49]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轉軸結構在組裝時隱藏第二連接件時的結構示意圖;
[0050]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轉軸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1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0052]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轉軸結構,包括第一連接件1、摩擦件2和第二連接件3。第一連接件I上設有弧形凹槽11。摩擦件2設置在第一連接件I上,摩擦件2具有弧形摩擦面21。該弧形摩擦面21與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相對,此處的“相對”是面對面設置的意思。弧形摩擦面21與內(nèi)弧壁兩者形成具有開口的弧形滑道120,弧形摩擦面21和內(nèi)弧壁分別作為該弧形滑道120的兩個相對的內(nèi)壁(如圖4所示)。第二連接件3具有弧形插入端31,該弧形插入端31具有相背的內(nèi)弧面311和外弧面312。弧形插入端31經(jīng)由前述的開口插入弧形滑道120內(nèi),弧形插入端31的外弧面312與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滑動配合,弧形插入端31的內(nèi)弧面311與弧形摩擦面21滑動配合。其中,內(nèi)弧壁、弧形摩擦面21和弧形插入端31三者的中心線重合(如圖2、圖3和圖5所示)。
[0053]在上述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如圖2、圖3和圖5所示,因為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摩擦件2的弧形摩擦面21以及第二連接件3的弧形插入端31三者的中心線重合,當弧形插入端31在外力的帶動下相對內(nèi)弧壁和弧形摩擦面21滑動時,由于弧形插入端31、內(nèi)弧壁和弧形摩擦面21三者均呈弧形,實際上弧形插入端31在相對共同的中心線轉動,從而實現(xiàn)第二連接件3相對第一連接件I轉動的技術效果,進而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轉軸結構的轉動功能。其中,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全新結構的轉軸結構,豐富了現(xiàn)有轉軸結構的種類,使轉軸結構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消費者的選擇范圍也較廣。
[0054]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第一連接件I和第二連接件3在轉動后的位置保持相對穩(wěn)定,弧形插入端31的內(nèi)弧面311與弧形摩擦面21之間可以過渡配合,相應的,弧形插入端31的外弧面312與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之間也可以過渡配合,使弧形插入端31與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和弧形摩擦面21之間的裝配較緊,當弧形插入端31相對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和弧形摩擦面21轉動時,弧形插入端31與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和弧形摩擦面21之間的靜摩擦力較大,該較大的靜摩擦力可以使弧形插入端31在轉動后的位置與第一連接件I保持相對穩(wěn)定。
[0055]具體在實施前述轉軸結構的技術方案時,為了在第一連接件I上加工出所需的弧形凹槽11,其具體可以采用如下的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前述的第一連接件I可以包括基體101和凸設于基體101的第一支臂102。第一支臂102的至少一部分彎曲形成前述的弧形凹槽
11。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彎曲第一支臂102的方式形成前述的弧形凹槽11,其加工較方便。
[0056]進一步的,為了將摩擦件2連接到第一連接件I上,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如下的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4所示,前述的基體101上還凸設有第二支臂103,該第二支臂103和前述的第一支臂102置于基體101的同一端。第二支臂103的數(shù)量為兩個,第一支臂102置于兩個第二支臂103之間。第一支臂102和第二支臂103沿前述中心線的方向并排設置。摩擦件2的一端與一個第二支臂103連接,摩擦件2的另一端與另一個第二支臂103連接,摩擦件2的中部位置即為弧形摩擦面21,該弧形摩擦面21與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相對。
[0057]從上文的描述,兩個第二支臂103上均設有螺絲孔,摩擦件2在相應的位置設有螺絲過孔,摩擦件2與兩個第二支臂103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方便拆卸。
[0058]進一步的,如圖1和圖2所示,前述第一支臂102的弧形凹槽11部分凸出于兩個第二支臂103?;⌒伟疾?1沿中心線的兩端分別取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與一個第二支臂103之間形成第一開口 1011,第二端與另一個第二支臂103之間形成第二開口(圖中未標示)。摩擦件2依次穿過第一開口 1011、弧形凹槽11和第二開口。摩擦件2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支臂103固定連接。
[0059]具體在實施前述轉軸結構的技術方案時,第一連接件I的弧形插入端31在弧形滑道120內(nèi)滑動時,第一支臂102受到弧形插入端31的擠壓后會發(fā)生翹曲,為了減小第一支臂102的翹曲,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如下的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前述的第一支臂102包括弧形板1021和基于弧形板102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延伸板1022,弧形板1021的另一端與前述的基體101連接。該弧形板1021具有前述的弧形凹槽11。如圖2和圖4所示,前述的轉軸結構還包括固定件4,該固定件4置于第一支臂102的背離內(nèi)弧壁的端側,固定件4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支臂103固定連接。當?shù)谝恢П?02受到外力時,固定件4會與延伸板1022相抵觸,以阻止第一支臂102翹曲。
[0060]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前述的第一支臂102、第二支臂103和基體101三者可以為一體成型結構。優(yōu)選地,第一連接件I為彈性金屬片,第一支臂102和第二支臂103均具有彈性,第二支臂103和基體101整體成平板狀,第一支臂102的弧形板1021凸出于第二支臂103和基體101,第一支臂102的延伸板1022也呈平板狀,該延伸板1022與第二支臂103和基體101大致平行。同樣的,第二連接件3也可以為彈性金屬片,使得第二連接件3的一端只需要經(jīng)過彎折加工即可形成弧形插入端31的結構,加工較方便。
[0061]具體在實施前述轉軸結構的技術方案時,為了防止前述第二連接件3的弧形插入端31從弧形滑道120內(nèi)脫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如下的實施方式:如圖1、圖2和圖5所示,前述弧形插入端31的外弧面312上設有限位柱313;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上設有限位剖溝111。限位柱313插入限位剖溝111內(nèi),當?shù)诙B接件3相對第一連接件I轉動至第一位置時,限位柱313與限位剖溝111的一端內(nèi)壁相抵觸;當?shù)诙B接件3相對第一連接件I轉動至第二位置時,限位柱313與限位剖溝111的另一端內(nèi)壁相抵觸;第二連接件3用于相對于第一連接件I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轉動。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弧形插入端31的限位柱313—直插入限位剖溝111內(nèi),當弧形插入端31轉動至極限位置時,限位柱313與限位剖溝111的一端內(nèi)壁相抵觸,從而可以有效防止弧形插入端31從弧形滑道120內(nèi)脫出。
[0062]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前述限位剖溝111的延伸方向與弧形插入端31的轉動軌跡的方向相同,弧形插入端31只能在限位剖溝111所限定的角度范圍內(nèi)轉動,限位剖溝111和限位柱313的結構較簡單,實施較方便。
[0063]根據(jù)上述的實施例,前述轉軸結構的組裝過程如下:將第二連接件3的弧形插入端31插入第一連接件I的弧形凹槽11內(nèi),同時,弧形插入端31上限位柱313插入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上的限位剖溝111內(nèi);將摩擦件2從第一開口 1011插入弧形凹槽11內(nèi),且穿出第二開口,摩擦件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件I的兩個第二支臂103通過螺絲固定連接;將固定件4從背離第一支臂102的內(nèi)弧壁的一側安裝到第二支臂103上,固定件4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支臂103通過螺絲固定連接,從而完成轉軸結構的整個安裝。
[006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平板電腦,包括平板電腦背板、支撐板和轉軸結構。其中,轉軸結構,包括第一連接件、摩擦件和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上設有弧形凹槽;摩擦件設置在第一連接件上,摩擦件具有弧形摩擦面;弧形摩擦面與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相對,且兩者形成具有開口的弧形滑道;第二連接件具有弧形插入端,弧形插入端具有相背的內(nèi)弧面和外弧面;弧形插入端經(jīng)由開口插入弧形滑道內(nèi),外弧面與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滑動配合,內(nèi)弧面與弧形摩擦面滑動配合;其中,內(nèi)弧壁、弧形摩擦面和弧形插入端三者的中心線重合。
[0065]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涉及的轉軸結構可采用上述實施例中的所描述的轉軸結構10,具體的實現(xiàn)和工作原理可參見上述實施例中的相應的內(nèi)容,此處不再贅述。
[0066]在上述平板電腦的技術方案中,第一連接件I的背離弧形凹槽11的一端與平板電腦背板的中部連接,第二連接件3的背離弧形插入端31的一端與支撐板的一端連接。當?shù)谝贿B接件I和第二連接件3相對轉動時,與第一連接件I相連的平板電腦背板和與第二連接件3相連的支撐板也會相對轉動。當支撐板相對平板電腦背板打開時,支撐板可以對整個平板電腦提供穩(wěn)定地支撐,使平板電腦處于站立狀態(tài)。
[0067]根據(jù)以上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轉軸結構和平板電腦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
[0068]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因為弧形凹槽11的內(nèi)弧壁、摩擦件2的弧形摩擦面21以及第二連接件3的弧形插入端31三者的中心線重合,當弧形插入端31在外力的帶動下相對內(nèi)弧壁和弧形摩擦面21滑動時,由于弧形插入端31、內(nèi)弧壁和弧形摩擦面21三者均呈弧形,實際上弧形插入端31在相對共同的中心線轉動,從而實現(xiàn)第二連接件3相對第一連接件I轉動的技術效果,進而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轉軸結構的轉動功能。其中,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全新結構的轉軸結構,豐富了現(xiàn)有轉軸結構的種類,使轉軸結構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消費者的選擇范圍也較廣。
[006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連接件,其上設有弧形凹槽; 摩擦件,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件上,所述摩擦件具有弧形摩擦面;所述弧形摩擦面與所述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相對,且兩者形成具有開口的弧形滑道; 第二連接件,具有弧形插入端,所述弧形插入端具有相背的內(nèi)弧面和外弧面;所述弧形插入端經(jīng)由所述開口插入所述弧形滑道內(nèi),所述外弧面與所述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滑動配合,所述內(nèi)弧面與所述弧形摩擦面滑動配合; 其中,所述內(nèi)弧壁、所述弧形摩擦面和所述弧形插入端三者的中心線重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基體和凸設于所述基體的第一支臂; 所述第一支臂的至少一部分彎曲形成所述的弧形凹槽。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體上還凸設有第二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第一支臂置于所述基體的同一端; 所述第二支臂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第一支臂置于兩個所述第二支臂之間; 所述摩擦件的一端與一個所述第二支臂連接,所述摩擦件的另一端與另一個所述第二支臂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臂的弧形凹槽部分凸出于兩個所述第二支臂; 所述弧形凹槽沿所述中心線的兩端分別取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一個所述第二支臂之間形成第一開口,所述第二端與另一個所述第二支臂之間形成第二開口 ;所述摩擦件依次穿過所述第一開口、所述弧形凹槽和所述第二開口。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臂包括弧形板和基于弧形板的一端向外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與所述基體連接,所述弧形板具有所述的弧形凹槽; 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置于所述第一支臂的背離所述內(nèi)弧壁的端偵U,所述固定件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二支臂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件用于與所述延伸板相抵觸,以對所述延伸板提供支撐。6.如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基體為一體成型結構。7.如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均為彈性支臂。8.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插入端的外弧面上設有限位柱; 所述弧形凹槽的內(nèi)弧壁上設有限位剖溝; 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限位剖溝內(nèi), 當所述第二連接件相對所述第一連接件轉動至第一位置時,所述限位柱與所述限位剖溝的一端內(nèi)壁相抵觸; 當所述第二連接件相對所述第一連接件轉動至第二位置時,所述限位柱與所述限位剖溝的另一端內(nèi)壁相抵觸; 所述第二連接件用于相對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轉動。9.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均為彈性金屬片。10.平板電腦,包括平板電腦背板和支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電腦還包括: 轉軸結構,所述轉軸結構為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轉軸結構;所述轉軸結構的第一連接件的背離所述弧形凹槽的一端與所述平板電腦背板的中部連接,所述轉軸結構的第二連接件的背離所述弧形插入端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一端連接。
【文檔編號】G06F1/16GK205620858SQ201620245251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8日
【發(fā)明人】任春
【申請人】聯(lián)想(北京)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