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線纜連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86257閱讀:320來源:國知局
線纜連結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線纜連結裝置。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對2根內(nèi)線纜進行中繼的中繼裝置。專利文獻1公開的中繼裝置具備:將2根內(nèi)線纜連結的接合件;具有接合件能夠移動的空間的殼體;及對接合件的移動進行限制或允許的鎖定構件,在將2根內(nèi)線纜連結于接合件之前,需要將鎖定構件保持為限制接合件的移動的鎖定狀態(tài)。

將鎖定構件向形成于殼體的外周的狹縫插入并將鎖定構件從殼體提升時,成為限制接合件的移動的鎖定狀態(tài),將鎖定構件相對于殼體壓下時,成為允許接合件的移動的鎖定解除狀態(tài)。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967142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若上述的中繼裝置在搬運中由于某些沖擊而鎖定構件被按下,則成為鎖定解除狀態(tài),連結構件向殼體的里側(cè)移動。因此,為了將內(nèi)線纜連結而將連結構件從殼體的里側(cè)取出這樣的勞力和時間比較多余。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連結構件意外地向保持構件的里側(cè)移動的情況的線纜連結裝置。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本發(fā)明的一形態(tài)的線纜連結裝置采用如下的結構,具備:內(nèi)線纜;連結構件,將連結對象物與所述內(nèi)線纜連結;外殼體,將所述內(nèi)線纜的外周包覆;保持構件,與所述外殼體的端部連接,并將所述連結構件保持為能夠移動;限制構件,能夠在限制位置和限制解除位置之間位移,所述限制構件在移動到所述限制位置時,限制所述連結構件在所述保持構件中從連結位置向里側(cè)位置的移動,所述連結位置是能夠?qū)⑺鲞B結對象物向所述連結構件進行連結作業(yè)的位置,所述里側(cè)位置是比所述連結位置接近所述外殼體的位置,在所述限制構件移動到所述限制解除位置時,所述連結構件能夠從所述連結位置向所述里側(cè)位置移動;及插裝構件,在所述限制構件配置于所述限制位置時,所述插裝構件能夠移動到所述限制構件與所述保持構件之間的插裝位置,且所述插裝構件能夠在所述插裝位置和移動允許位置之間位移,所述插裝構件在移動到所述插裝位置時,限制所述限制構件向所述限制解除位置的移動,所述插裝構件在移動到所述移動允許位置時,允許所述限制構件向所述限制解除位置的移動。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限制構件配置于限制位置時,插裝構件能夠移動到限制構件與保持構件之間的插裝位置,且插裝構件能夠在插裝位置和移動允許位置之間位移,在插裝構件移動到插裝位置時,對限制構件向限制解除位置的移動進行限制,由此能夠防止連結構件意外地向保持構件的里側(cè)的移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線纜連結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線纜連結裝置的側(cè)視圖。

圖3是將線纜連結裝置的一部分剖切后的側(cè)視圖。

圖4(a)是蓋片的俯視圖,圖4(b)是蓋片的側(cè)視圖,圖4(c)是圖4(a)的A-A線剖視圖,圖4(d)是圖4(a)的B-B線剖視圖。

圖5(a)是鎖定構件的主視圖,圖5(b)是鎖定構件的側(cè)視圖,圖5(c)是鎖定構件的俯視圖。

圖6(a)是圖3的I-I線剖視圖,圖6(b)是表示將鎖定構件配置在限制位置的情況的圖,圖6(c)是表示將鎖定構件配置在限制解除位置的情況的圖。

圖7是用于說明鎖定構件和插裝構件的動作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關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線纜連結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線纜連結裝置的側(cè)視圖。圖3是將線纜連結裝置的一部分剖切后的側(cè)視圖。圖4(a)是蓋片的俯視圖,圖4(b)是蓋片的側(cè)視圖,圖4(c)是圖4(a)的A-A線剖視圖,圖4(d)是圖4(a)的B-B線剖視圖。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簡便起見,將圖1所示的方向定義為前方、后方、上方、下方。

本實施方式的線纜連結裝置具備保持構件11、帽構件12a、第一內(nèi)線纜14、第一外殼體D1、鎖定構件16、插裝構件17等。保持構件11、蓋片11a、帽構件12a也可以一體化。而且,線纜連結裝置具備第二內(nèi)線纜15、第二外殼體D2、帽構件12b、第二線纜端15a作為連結處的結構。

保持構件11是將作為連結構件的接合件13保持為能夠移動的構件。在保持構件11中,在形成于主體部11c的前方的半筒部11d的周壁形成有與蓋片11a卡合的卡合部。另一方面,在蓋片11a中,為了與保持構件11的卡合部卡合而在相對于前方的周壁的兩橫向側(cè)形成有卡合部。通過保持構件11與蓋片11a卡合而形成為與半筒部11d的后方的筒狀部連通的筒狀,在其內(nèi)部將接合件13保持為能夠移動。保持構件11的前方的一端開口,接合件13也能夠以使一端從開口露出的方式移動。如圖4所示,在蓋片11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引導構件11b,后述的插裝構件17沿著引導構件11b滑動。

帽構件12a在保持構件11處拆裝自如,從蓋片11a卡合的保持構件11的前方以罩住由保持構件11的半筒部11d和蓋片11a形成的筒狀體的開口部的方式卡合。帽構件12a為有底筒狀,在內(nèi)側(cè)能夠暫時性地保持作為連結構件的接合件13的一端側(cè)。因此,當使帽構件12a與保持構件11卡合時,作為連結構件的接合件13插入到保持構件11的內(nèi)部空間而被保持。而且,蓋片11a成為從保持構件11難以脫落的構造,當從保持構件11拆下蓋片11a時,在保持構件11的前方處,上方開口,能夠進行接合件13的位置調(diào)整。

向前方延伸的是第一控制線纜P1的第一外殼體D1,向后方延伸的是第二控制線纜P2的第二外殼體D2。

如圖1所示,接合件13(相當于連結構件)能夠沿前后方向移動地配置在保持構件11的內(nèi)部。能夠滑動地收納于第一外殼體D1的第一內(nèi)線纜14卡定于接合件13的前部。另一方面,能夠滑動地收納于第二外殼體D2的第二內(nèi)線纜15卡定于接合件13的后部。

在第一內(nèi)線纜14的前端鉚接具有比第一內(nèi)線纜14大的粗細的構件即第一線纜端14a而將接合件13固定。而且,將具有比第二內(nèi)線纜15大的粗細的第二線纜端15a固定在第二內(nèi)線纜15的前端。第二線纜端15a雖然沒有特別限定,但形成有從第二內(nèi)線纜15沿軸向連續(xù)的圓柱狀的端主體15b、將端主體15b的外周覆蓋并從前端朝向后方而向外側(cè)擴展的多個彈簧片15c。需要說明的是,第二線纜端15a通過澆鑄而固定在第二內(nèi)線纜15的前端,但也可以通過鉚接進行固定。

接合件13包括:第一卡定部13a,配置在前部,形成有將第一內(nèi)線纜14的第一線纜端14a卡定的孔;第二卡定部13b,與第一卡定部13a面對,具有將后部的第二內(nèi)線纜15的第二線纜端15a卡定的開口部;及2個側(cè)面部13c、13c,將上述第一卡定部13a與第二卡定部13b的兩側(cè)連結。接合件13整體呈沿著保持構件11的外形,在兩側(cè)部配置側(cè)面部13c,且形成有能夠沿上下方向穿過第二線纜端15a的貫通口13d。

另外,在第二卡定部13b形成有與貫通口13d連通的狹縫13e,在狹縫13e中能夠使第二內(nèi)線纜15穿過。此外,第二內(nèi)線纜15的第二線纜端15a的彈簧片15c從接合件13的第一卡定部13a的后方插入時,使彈簧片15c向內(nèi)發(fā)生彈性變形而能夠從后方貫通,在貫通后返回原狀的彈簧片15c向外擴展從而卡定。

如圖1所示,在保持構件11的中央附近的外周形成有狹縫11e。在該狹縫11e的下端形成有狹縫的卡合部11f。狹縫11e雖然沒有特別限定,但向狹縫11e插入兩叉狀的鎖定構件16(相當于限制構件)的兩腿的部分。

如圖5及圖6所示,在鎖定構件16的兩腿,向內(nèi)呈兩級地形成有突起。即,上方的第一突起16a從鎖定構件16的兩腿的中間附近突出,在該第一突起16a的下方且在兩腿的前端部突出有第二突起16b。

鎖定構件16根據(jù)向保持構件11的狹縫11e的壓入量而進行以下的2個位置的位移。即,將鎖定構件16向狹縫11e壓入少量而使鎖定構件16的第二突起16b與保持構件11的狹縫的卡合部11f卡合的限制位置(參照圖6(b))、及進一步將鎖定構件16向狹縫11e壓入而使第二突起16b與保持構件11的狹縫的卡合部11f卡合的限制解除位置(參照圖6(c))。如圖5所示,鎖定構件16具有被按壓部16c,該被按壓部16c接受用于從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動的按壓力,被按壓部16c具有被按壓面,該被按壓面在與鎖定構件16的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具有擴展。

如圖6(b)所示,在限制位置處,鎖定構件16的第一突起16a從保持構件11的內(nèi)表面突出,鎖定構件16限制接合件13的移動。具體而言,以在使保持構件11與帽構件12b卡合時接合件13能夠與第二線纜端15a卡合的方式,在保持構件11的后方側(cè)保持有接合件13的狀態(tài)下,使鎖定構件16在限制位置與保持構件11卡合,由此限制接合件13向保持構件11的前方(里側(cè)或第一外殼體D1側(cè))的移動。另一方面,如圖6(c)所示,在限制解除位置處,鎖定構件16的第一突起16a與保持構件11的狹縫的卡合部11f卡合,因此鎖定構件16不會妨礙接合件13的滑動。

插裝構件17能夠在插裝于鎖定構件16與保持構件11之間的插裝位置(參照圖7(a))和允許鎖定構件16的移動的移動允許位置(參照圖7(b))之間位移。其中,在鎖定構件16配置于限制位置的情況下,插裝構件17能夠移動至插裝位置。在插裝構件17移動到插裝位置的情況下,限制鎖定構件16向限制解除位置的移動,在插裝構件17移動到移動允許位置的情況下,允許鎖定構件16向限制解除位置的移動。需要說明的是,插裝構件17相對于保持構件11,沿著內(nèi)線纜的軸向滑動而在插裝位置與移動允許位置之間移動。這樣,插裝構件17限制鎖定構件16從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的移動,由此防止僅將帽構件12b與保持構件11卡合的連結作業(yè)下的第二線纜端15a與接合件13的卡合由于接合件13向保持構件11的前方側(cè)的移動而變得困難的情況。

另外,插裝構件17具有用于進行從插裝位置向移動允許位置的移動操作的操作部17a,操作部17a在插裝位置處位于鎖定構件16的被按壓部16c的附近。而且,操作部17a具有向與插裝構件17的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附近是指用單手握持保持構件11,不更換握持,利用同一側(cè)的手,尤其是相同的手指能夠接觸操作部17a和被按壓部16c的近度。因此,在用單手握持保持構件11并用另一只手握持安裝于保持構件11的帽構件12a來進行連結作業(yè)時,能夠簡單地操作,因此量產(chǎn)性優(yōu)異。

接下來,使用圖7說明鎖定構件16和插裝構件17的動作。圖7(a)示出鎖定構件16位于限制位置且插裝構件17位于插裝位置的情況。此時,插裝構件17插裝于保持構件11與鎖定構件16之間,因此防止鎖定構件16向保持構件11的狹縫11e、11e壓入的情況。即,插裝構件17限制處于限制位置的鎖定構件16向限制解除位置的移動。由此,即使鎖定構件16在搬運中由于某些沖擊而在鎖定構件16能夠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動的方向上的力發(fā)揮作用,也不會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動,由此,能夠防止接合件13意外地向前方(里側(cè)或第一外殼體D1側(cè))移動。

圖7(b)示出鎖定構件16位于限制位置且插裝構件17位于移動允許位置的情況。圖7(b)的插裝構件17是通過對操作部17a進行操作而圖7(a)的插裝構件17向箭頭的方向進行了移動的狀態(tài),插裝構件17從插裝位置向移動允許位置移動,從而鎖定構件16能夠從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動。

圖7(c)示出鎖定構件16位于限制解除位置且插裝構件17位于移動允許位置的情況。圖7(c)的鎖定構件16是在限制位置處從保持構件11突出的圖7(b)的鎖定構件16由外力按壓被按壓部16c而向箭頭的方向進行了移動的狀態(tài),鎖定構件16位于保持構件11附近的限制解除位置,因此接合件13能夠在保持構件11內(nèi)移動。

這樣,按照圖7(a)、圖7(b)、圖7(c)的順序操作鎖定構件16及插裝構件17,由此能夠使鎖定構件16從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動。此時,由于插裝構件17的操作部17a和鎖定構件16的被按壓部16c位于附近,因此作業(yè)者能夠利用單手的拇指對它們進行操作,能夠容易地進行狹窄的空間內(nèi)的作業(yè)。

接下來,按照更換第一內(nèi)線纜14及第二內(nèi)線纜15的順序進行說明。拆卸帽構件12a,從保持構件11拆卸蓋片11a。接下來,使接合件13旋轉(zhuǎn),穿過在接合件13的第二卡定部13b形成的狹縫13e而抽出第二內(nèi)線纜15時,能夠?qū)⒌诙?nèi)線纜15的第二線纜端15a從接合件13的貫通口13d向上方抽出。

這樣從保持構件11拆下帽構件12a及蓋片11a時,能夠簡單地解除第一內(nèi)線纜14與第二內(nèi)線纜15的連結,并且能夠從保持構件11內(nèi)取出接合件13。因此,不需要花費將保持構件11大致完全分解或者從車身拆卸的勞力和時間。需要說明的是,在拆卸了蓋片11a之后,即使不切斷第一內(nèi)線纜14的第一線纜端14a或第二內(nèi)線纜15的第二線纜端15a的跟前的內(nèi)線纜,也能夠?qū)⒌谝粌?nèi)線纜14或第二內(nèi)線纜15從保持構件11抽出。

另外,在安裝新的第一內(nèi)線纜14時,首先,準備帶有帽構件12a及接合件13的第一內(nèi)線纜14。接下來,從保持構件11前方的開口部插入接合件13。并且,準備與帽構件12b及第二線纜端15a卡定的第二內(nèi)線纜15。使第二線纜端15a從與第一內(nèi)線纜14卡定的接合件13的開口部13e貫通而安裝第二內(nèi)線纜15。最后,在保持構件11上安裝蓋片11a,使帽構件12a與該蓋片11a一起嵌合于保持構件11的端部。

這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設置在插裝位置和移動允許位置之間位移的插裝構件17,該插裝位置是處于限制接合件13的移動的限制位置的鎖定構件16與保持構件11之間的位置,該移動允許位置是允許鎖定構件16的移動的位置,通過使插裝構件17移動至插裝位置,能夠防止接合件13意外地向保持構件11的里側(cè)的移動。

以上,對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接合件13將2根內(nèi)線纜連結的情況。然而,在本發(fā)明中,接合件13只要將1根內(nèi)線纜與連結對象物連結即可。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插裝構件17沿著內(nèi)線纜的軸向滑動并移動的情況。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插裝構件17也可以沿著與內(nèi)線纜的軸向垂直的方向移動,還可以沿著保持構件11的周圍在旋轉(zhuǎn)方向上移動,還可以沿著與內(nèi)線纜的軸向斜交叉的方向移動。

工業(yè)實用性

本發(fā)明能夠應用于將內(nèi)線纜與連結對象物連結的線纜連結裝置。

標號說明

11 保持構件

11a 蓋片

11b 引導構件

11c 主體部

11d 半筒部

11e 狹縫

11f 狹縫的卡合部

12a、12b 帽構件

13 接合件

13a 第一卡定部

13b 第二卡定部

13c 側(cè)面部

13d 貫通口

13e 狹縫

14 第一內(nèi)線纜

14a 第一線纜端

15 第二內(nèi)線纜

15a 第二線纜端

15b 端主體

15c 彈簧片

16 鎖定構件

16a 第一突起

16b 第二突起

16c 被按壓部

17 插裝構件

17a 操作部

P1 第一控制線纜

P2 第二控制線纜

D1 第一外殼體

D2 第二外殼體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