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流量可調的雙邊板式三位四通轉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高頻液壓閥領域,特別是一種流量可調的雙邊板式三位四通轉閥。
【背景技術】
[0002]上世紀70年代后期,電子電路控制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一系列電控驅動器如電磁鐵等得以高速發(fā)展,從而推動了高速開關閥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液壓閥技術不能滿足高速開關閥對于高頻率的要求,也對高速開關閥的結構設計、驅動裝置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高速開關閥的關鍵技術在于提高開關頻率的同時最大化減少能量損失以及驅動功率。傳統(tǒng)轉閥可用手動或機動操縱。由于轉閥徑向力不平衡,旋轉閥芯所需操縱力較大,且密封性能較差,所以一般用于低壓小流量場合,或作先導閥用,尤其在需要高頻振動的動態(tài)疲勞試驗機上,作動缸需要高頻穩(wěn)定的動作,目前均采用進口的高頻閥,造價高昂且受限。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流量可調的雙邊板式三位四通轉閥,通過閥芯兩端的閥板的配合轉動,控制液壓油的通斷,且與閥板配合的可調凸臺可調節(jié)油液的流量大小。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流量可調的雙邊板式三位四通轉閥,包括閥芯7,閥芯7為圓柱狀,中心開孔用于放置內置電機6,軸向按端面圓均分開有8個扇形流道通孔,閥芯7的兩端配合安裝有兩個相同圓形的第一閥板3和第二閥板14,第一閥板3、第二閥板14上開有與閥芯7上的扇形流道通孔相對應的8個扇形流道通孔a、b、c、d、e、f、g、h,第一可調凸臺2、第二可調凸臺8分別安裝在第一閥板3和第二閥板14另一端,第一閥板3、第二閥板14上加工有可滑移的配合槽,第一可調凸臺2、第二可調凸臺8中心開孔安裝在內置電機6的電機軸5的輸出端上,一對深溝球軸承16分別安裝在內置電機6兩端,深溝球軸承16內圈裝在電機軸5上,深溝球軸承16分別用第一軸承端蓋4和第二軸承端蓋15固定,第一軸承端蓋4、第二軸承端蓋15固定在閥芯7上,調節(jié)絲杠螺母機構由外置電機12的輸出絲杠軸13與第二滑移螺母11、第一滑移螺母19組成,絲杠軸13的兩端均加工有螺紋并與第二滑移螺母11、第一滑移螺母19配合,絲杠軸13放置在電機軸5的中心孔內,絲杠軸13的兩端通過深溝球軸承17支撐在電機軸5的中心孔內,第二滑移螺母11、第一滑移螺母19在第二外端蓋10、第一外端蓋I的內孔里滑動,第二滑移螺母11、第一滑移螺母19與第二外端蓋10、第一外端蓋I開有配合銷孔20用于安裝定位銷,第一滑移螺母19、第二滑移螺母11與第一可調凸臺2、第二可調凸臺8之間連接有推力球軸承18,第一外端蓋1、第二外端蓋10與閥套9連接,
[0006]絲杠軸13上的兩端螺紋為反相對稱的,使得閥芯7兩端的可調凸臺同時同向或反向直線運動,可調凸臺上開有用于放置彈簧的小孔,通過彈簧保證可調凸臺在軸向移動過程中將閥板始終壓靠在閥芯7的端面上。
[0007]所述的內置電機6的電機軸5通過花鍵和第一可調凸臺2、第二可調凸臺8連接,帶動可調凸臺旋轉,閥板上加工有呈十字分布的可供可調凸臺軸向滑移的配合槽1、II,可調凸臺通過卡槽帶動閥板做旋轉運動,閥板上的8個扇形口與閥芯7上的8個扇形通孔有重合時,且可調凸臺與閥板之間的流通腔高度不為0,轉閥即實現(xiàn)三位四通閥的某一機能,且流通流量與閥的工作位置隨著內置電機6的旋轉而改變,且電機軸5每轉一周,轉閥實現(xiàn)兩次三位四通閥的全部機能位,滿足了高頻動作的要求。
[0008]所述的外置電機12的旋轉用于調節(jié)可調凸臺與閥板之間的流通腔高度,當絲杠軸13轉動時,使得滑移螺母在外端蓋內孔中滑動,可調凸臺與閥板之間的流通腔高度隨著絲杠軸13的旋轉而改變,從而調節(jié)轉閥在工作過程中的流量,且當絲杠軸13轉到極限位置,可調凸臺與閥板之間的流通腔高度為O時,無論內置電機6帶動可調凸臺與閥板旋轉到什么位置,轉閥均不能工作,起到了安全關閉的作用。
[0009]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將主驅動裝置安裝在閥芯內部,簡化了轉閥結構,且整個閥體對稱設計,閥芯上的8個扇形通道分別對應于兩組相同的四個油口 P、A、T、B,避免了單側進油出油造成的液動力不平衡。閥芯兩端均布置閥板與可調凸臺,使得液壓油向兩邊對稱流動,同樣減小了液動力不平衡現(xiàn)象。由于增加了可調凸臺與調節(jié)絲杠螺母機構,可以方便的調節(jié)流量以及關閉閥。整個轉閥在提高動作頻率的基礎上減小液動力并實現(xiàn)流量調節(jié)一體化,簡化了液壓系統(tǒng)。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發(fā)明的液壓圖形符號。
[0012]圖3 (a)是本發(fā)明中第一閥板3或第二閥板14的主視圖,圖3 (b)是圖3 (a)的A-A剖視圖。
[0013]圖4 (a)是本發(fā)明中第一可調凸臺2或第二可調凸臺8的主視圖,圖4 (b)是圖4 (a)的B-B剖視圖。
[0014]圖5是本發(fā)明轉閥的工作原理圖,圖5(a)是流道口完全重合圖;圖5(b)是閥板轉過11.25°時流道對應圖;圖5(c)是閥板轉過22.5°時流道對應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6]如圖1所示,一種流量可調的雙邊板式三位四通轉閥,包括閥芯7,閥芯7為圓柱狀,中心開孔用于放置內置電機6,軸向按端面圓均分開有8個扇形流道通孔,閥芯7的兩端配合安裝有兩個相同圓形的第一閥板3和第二閥板14,第一閥板3、第二閥板14上開有與閥芯7上的扇形流道通孔相對應的8個扇形流道通孔a、b、c、d、e、f、g、h,第一可調凸臺2、第二可調凸臺8分別安裝在第一閥板3和第二閥板14另一端,第一閥板3、第二閥板14上加工有可滑移的配合槽,第一可調凸臺2、第二可調凸臺8中心開孔安裝在內置電機6的電機軸5的輸出端上,一對深溝球軸承16分別安裝在內置電機6兩端,深溝球軸承16內圈裝在電機軸5上,深溝球軸承16分別用第一軸承端蓋4和第二軸承端蓋15固定,第一軸承端蓋4、第二軸承端蓋15通過螺釘固定在閥芯7上,調節(jié)絲杠螺母機構由外置電機12的輸出絲杠軸13與第二滑移螺母11、第一滑移螺母19組成,絲杠軸13的兩端均加工有螺紋并與第二滑移螺母11、第一滑移螺母19配合,絲杠軸13放置在電機軸5的中心孔內,絲杠軸13的兩端通過深溝球軸承17支撐在電機軸5的中心孔內,第二滑移螺母11、第一滑移螺母19能夠在第二外端蓋10、第一外端蓋I的內孔里滑動,第二滑移螺母11、第一滑移螺母19與第二外端蓋10、第一外端蓋I開有配合銷孔20用于安裝定位銷,第一滑移螺母19、第二滑移螺母11與第一可調凸臺2、第二可調凸臺8之間連接有推力球軸承18,第一外端蓋1、第二外端蓋10與閥套9用螺釘連接,
[0017]絲杠軸13上的兩端螺紋為反相對稱的,使得閥芯7兩端的可調凸臺同時同向或反向直線運動,可調凸臺上開有四個用于放置彈簧的小孔,通過彈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