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作為諸如導線液壓鉗、切斷機、剝線鉗等電力施工工具的超高壓液壓動力源。
目前,電力工程施工現(xiàn)場的導線液壓鉗之類的超高壓動力源大多采用機、電動超高壓油泵或由電機、汽油機、柴油機帶動其工作,進而保證導線液壓鉗對導線接頭進行壓接。但由于導線液壓鉗、超高壓油泵自重量分別為70公斤和100公斤左右。而電力工程現(xiàn)場絕大部分又在野外,尤遇山區(qū)、河網(wǎng)等地區(qū)工作時,施工人員要攜帶這種裝置進入作業(yè)區(qū)是十分困難的;再有作為超高壓動力源的超高壓油缸結構復雜,在使用中易出現(xiàn)故障而影響作業(yè)的順利進行。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輕便易攜的、無須用電機、柴油機、汽油機作為原動機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它包括安裝在液壓油箱48的箱蓋74上的泵體13、一個與泵體13固定的并置于液壓油箱48內(nèi)的閥體28、一個增接在閥體28上的供油接頭、一個與供油接頭連接的換向閥3和一個增置的手動操縱機構,供油接頭的一端固定在閥體28的下端側部,另一端與換向閥3連接,換向閥3固定在液壓油箱48的箱蓋74上,手動操縱機構連接在泵體13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敘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換向閥3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的側視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2的俯視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液壓原理圖。
本實用新型的閥體28由高、低壓柱塞25、11順序閥、低壓排油閥、高、低壓吸油閥、油路84、86、85、80、低壓油腔81等構成,高壓柱塞25設置在閥體28的閥腔內(nèi),其頂端與低壓柱塞11固定,低壓柱腔11設置在泵體13上的空腔內(nèi),順序閥和低壓排油閥分別設置在閥體28的上端側部,高、低壓吸油閥分別設置在閥體28的底部,油路84、86、85、80開制在閥體28上,油路84分別與順序閥和低壓吸油閥相通,油路86分別與低壓排油閥和低壓油腔81相通,油路85分別與低壓排油閥排出腔和供油接頭相通,油路80分別與高壓柱塞25的容積腔、高壓吸油閥和供油接頭相通。
本實用新型的供油接頭由鋼球38、彈簧39、螺套41、錐接頭43、空腔98、99等組成,鋼球38設置在閥體28上的油路80的臺階孔上,與彈簧39的一端接觸,彈簧39的另一端與螺套41一端的端部接觸,螺套41的一端與錐接頭43的一端連接,錐接頭43的另一端與換向閥3連接,空腔98、99分別位于螺套41和錐接頭43內(nèi),空腔98的一端與閥體28上的油路85相通,另一端與空腔99相通,空腔99與換向閥3相通。在將螺套41端部旋入閥體28時,加銅墊40,在將螺套41與錐接頭43連接時由螺母42緊固。
本實用新型的換向閥3分別由設置在一閥體91上的齒輪60、60’、回轉桿79、雙頭螺套61、61、雙頭螺桿62、62’、環(huán)腔64、64’、回油孔65、65’、錐閥66、66’、錐閥座67、67’、三角導桿68、68’、鋼球69、69’、彈簧70、70’、螺堵71、油路82、回油孔87、88、一個換向閥連接部件、腰部孔83、輸油管接頭102、102’等組成,齒輪60、60’相嚙合,回轉桿79裝在齒輪60’上,雙頭螺套61、61’固定在閥體91上,雙頭螺桿62、62’的頂端分別安裝齒輪60、60’,其外螺紋部分置于雙頭螺套61、61’的空腔內(nèi),錐閥66、66’設置在錐閥座67、67’內(nèi),錐閥座67、67’與雙頭螺套61、61’接觸,錐閥66、66’的一端與雙頭螺桿62、62’的底端接觸,另一端與三角導桿68、68’接觸,三角導桿68、68’置于閥體91上的空腔內(nèi),其一端與鋼球69、69’接觸,鋼球69、69’分別設置在閥體91上的底部孔100、1 00’內(nèi)的臺階上,分別由彈簧70、70’的一端支承,彈簧70、70’的另一端分別由螺堵71和換向閥連接部件的上端部支承,螺堵71與閥體91底部連接,換向閥連接部件中的接頭75與閥體91底部另一側連接,換向閥3與箱蓋74由接頭75上的下部外螺紋加螺母76、墊圈77連接,回油孔65、65’與環(huán)腔64、64’相通,環(huán)腔64、64’與回油孔88相通,回油孔88與回油孔87相通,回油孔87與液壓油箱48相通,油路82分別與閥體91上的底部孔100、100’相通,換向閥連接部件與閥體28的供油接頭連接,輸油管接頭102、102’的一端設在閥體91上,與腰部孔83相通,腰部孔83設在閥體91上,與設置三角導桿68、68’的空腔相通。輸油管接頭為102、102’的另一端通過液壓輸油管14、15與執(zhí)行機構連接。將本實用新型的換向閥3裝配時,將錐閥66、66’的錐面與錐閥座67、67’上平面孔圓周呈線接觸,錐閥座67、67’置于閥體91中部孔臺階上,其底平面與銅墊92、92’的一側平面接觸,銅墊92、92’的另一側平面與閥體91上中部孔臺階平面接觸,錐閥座67、67’之外圓臺階與雙頭螺套61、61’內(nèi)孔相配,雙頭螺套61、61’置于閥體91上的空腔內(nèi),二者用螺紋連接。連接時夾緊錐閥座67、67’和銅墊92、92’。雙頭螺桿62、62’之外螺紋與雙頭螺套61、61’之內(nèi)螺紋相旋配。雙頭螺桿62、62’底平面與錐閥66、66’上端面接觸。在雙頭螺桿62、62’下端部外表面的環(huán)形溝槽內(nèi)設置O型圈63、63’。
本實用新型的換向閥3的換向閥連接部件由接頭75、管路44、螺母76、高壓油進口油路58等組成,接頭75的一端由螺母76、墊圈77與液壓油箱48的箱蓋74固定,另一端置于液壓油箱48內(nèi),與管路44的一端連接,管路44的另一端與閥體28的供油接頭的錐接頭43連接,接頭75沿軸線開有軸向通孔,為高壓油進口油路58,分別與底部孔100’和管路44相通。為防止液壓油箱48內(nèi)油液通過換向閥3與箱蓋74連接孔外泄,在旋緊螺母76時,同時壓緊閥體91與箱蓋74結合面之間的密封墊73,接頭75與管路44的連接是靠螺母45來完成的。
本新型的一對輸油管接頭102、102’采用的是螺套,裝配時將其一端分別加銅墊93與閥體91作螺紋連接,并使其上的空腔與腰部孔83相通;將其另一端分別通過液壓輸油管14、15與包括由加壓腔101、復位腔95、上、下模96、97構成的執(zhí)行機構連接。當來自閥體28的液壓油通過管路44經(jīng)換向閥連接部件進入換向閥3,并經(jīng)回轉桿79的作用實現(xiàn)內(nèi)部油液分配,經(jīng)兩相應腰部孔83、輸油管接頭102、102’、液壓輸油管14、15而進入加壓腔101或復位腔95,并通過上、下模96、97而實現(xiàn)使導線液壓鉗、切斷機、剝線鉗等電力施工工具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手動操縱機構由操縱桿1、操縱桿座2組成,操縱桿1與操縱桿座2的一端活接,操縱桿座2的中部與低壓柱塞11連接,構成絞鏈柱塞副,操縱桿座2的另一端與泵體13活接,構成絞鏈支點。分別由銷軸10、12將操縱桿座2與低壓柱塞11、泵體13活接。當人工用手上下?lián)鍎硬倏v桿1時,便可實現(xiàn)低壓柱塞11相對于泵體13上的柱塞孔作上下運動以及聯(lián)動高壓柱塞25相對于柱塞套26孔作上下運動。操縱桿1上的手柄套72的作用能使操作時手感舒適。
本實用新型的順序閥由鋼球24、彈簧23、螺母22、調(diào)壓螺套21組成,鋼球24置于閥體28中部的一側孔臺階上呈線接觸,彈簧23的一端支承鋼球24,另一端由調(diào)壓螺套21支承,調(diào)壓螺套21的一端旋入閥體28,外端加螺母22鎖定。順序閥24上的空腔與液壓油箱48和油路84相通,其通/斷是由鋼球24實現(xiàn)的。順序閥的設定開啟壓力為0.5~0.6MPa,其作用是使整個液壓實現(xiàn)快進、工進、快退。此閥也可以是錐閥結構,使低壓泄油不出現(xiàn)紊流,以消除因紊流而引起的油液摩擦噪聲。
本實用新型的高、低壓吸油閥分別由螺套37、33、鋼球35、32、彈簧36、31、進油孔90、89組成,螺套37、33的一端分別旋入閥體28的底部,鋼球35、32分別置于螺套37、33內(nèi)的孔臺階上,彈簧36、31的一端分別支承鋼球35、32,另一端分別置于螺套37、33的上端溝槽內(nèi),進油孔90、89設置在螺套37、33的中央,進油孔90、89一端浸入液壓油箱48內(nèi)油液中,另一端分別與油路80、84相通。由于彈簧36、31為圓錐形,所以裝配時,小頭各支承鋼球35、32,大頭的第一圈則分別嵌置于螺套37、33上端溝槽內(nèi)。由于螺套37、33上部為外螺紋,因而可以通過其螺紋并分別加銅墊34、30與閥體28作螺紋緊固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低壓排油閥由螺塞53、鋼球56、彈簧55組成,螺塞53固定在閥體28內(nèi),鋼球56置于閥體28腰部的一側孔內(nèi)臺階上,與彈簧55的一端接觸,彈簧55的另一端由螺塞53支承。在將螺塞53旋于閥體28上時,同時壓緊銅墊54,以防壓力油外泄。本新型的低壓排油閥的作用是實現(xiàn)油路86與油路85間的通/斷。
本實用新型的泵體13、閥體28、低壓柱塞11、高壓柱塞25、箱蓋74、液壓油箱48的連接是這樣完成的低壓柱塞11置于泵體13空腔內(nèi)形成滑動副;在泵體13上部溝槽內(nèi)設有防塵圈7、O型圈8、擋圈9;低壓柱塞11的底部孔內(nèi)用擋圈18與高壓柱塞25頭部連接,形成浮動聯(lián)接副;高壓柱塞25外圓柱表面與柱塞套26內(nèi)圓柱表面相偶配,形成滑動副;柱塞套26外圓柱面與閥體28中部孔相配,其底面置有銅墊27,銅墊27另一平面與閥體28孔底平面接觸;螺套20外螺紋與閥體28中部孔內(nèi)螺紋相配合,并由柱塞套26上部外圓柱表面與螺套20內(nèi)孔相配合,旋緊螺套20時,同時軸向夾緊柱塞套26、銅墊27于閥體28孔內(nèi);閥體28與泵體13由螺栓57聯(lián)接,旋緊螺栓57時,同時夾緊O型圈19;泵體13腰部有一外臺階與箱蓋74相應孔配合,兩者接觸平面之間置有橡膠墊4,螺栓17串過泵體13相應孔,其螺紋部分與箱蓋74相應內(nèi)螺紋配合;螺釘5裝于操縱桿座2上的孔內(nèi),并由螺母6鎖定,螺釘5頭部與泵體13外面一凸臺接觸,其作用為限定操縱桿1上下擺動的下限位置,以防止低壓柱塞11、高壓柱塞25下移止極限位置時產(chǎn)生不必要的軸向機械壓應力而損壞機件。箱蓋74通過數(shù)只螺釘47與液壓油箱48上平面固定,兩者之間置有橡膠墊78,以防止油液外泄。
本實用新型的箱蓋74上設有通氣加油塞59。其作用一是使本實用新型的液壓油箱48具有開式油箱之效果,二是旋去通氣加油塞59可向液壓油箱48內(nèi)注入工作油液。通氣加油塞59外螺紋與箱蓋74上相應之內(nèi)螺紋孔相旋配,系統(tǒng)工作前先旋松通氣加油塞59,大氣壓通過通氣加油塞59中間小孔進入液壓油箱48內(nèi),使液壓油箱48內(nèi)外氣壓相等;工作完畢,在搬運時,旋緊通氣加油塞59,使溝槽內(nèi)O型圈94壓緊于箱蓋74平面上,以防止液壓油箱48內(nèi)油液外泄。本新型的液壓油箱48通過設置在其底部的前支架29、底環(huán)架49支承于地面上的。
本實用新型的液壓油箱48上設有便攜機構具一對扣環(huán)16、叉板52、連桿50、底環(huán)架49、一對鋼管46,一對扣環(huán)16分別固定在液壓油箱48的一側上端部兩側,叉板52的一端固定在箱蓋74的另一側上端部,叉板52的另一端與連桿50的一端呈開口槽式連接,連桿50的另一端與底環(huán)架49的一端呈絞連接,底環(huán)架49的另一端兩頭部與鋼管46呈插接,一對鋼管46焊接在液壓油箱48的下底部兩側。本新型的叉板52由電焊來實現(xiàn)其與箱蓋74的固定,連桿50的一端與叉板52的連接是通過兩蝶形螺母51來實現(xiàn)的,而另一端與底環(huán)架49形成回轉支承點。當要實現(xiàn)提攜時,旋松蝶形螺母51使其與叉板52分離,并將底環(huán)架49與鋼管46分離,然后使底環(huán)架49端部斜槽置于扣環(huán)16上,將連桿50重新置于叉板52中,再旋緊蝶形螺母51,從而使底環(huán)架49起到提攜的把手作用。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旋松通氣加油塞59,使大氣壓進入液壓油箱48的箱體內(nèi)。將回轉桿79扳動止逆時針極限位置,此時齒輪60、60’作相對轉動,齒輪60帶動雙頭螺桿62下移而壓緊錐閥66于錐閥座67上,并呈線接觸密封。錐閥66下端面聯(lián)動三角導桿68下移,將鋼球69推開分離,使鋼球69開啟;與此同時,齒輪60’帶動雙頭螺桿62’上移。此時由于彈簧70’的作用,使鋼球69’處于關閉狀態(tài)。同時由于三角導桿68’的作用上移推開錐閥66’,用手向上提升操縱桿1,使低壓柱塞11聯(lián)動高壓柱塞25上移,即處于吸油狀態(tài)。這時鋼球24、56、38處于關閉狀態(tài)。由于高、低壓柱塞25、11上移,使腔內(nèi)產(chǎn)生負壓,這時鋼球32、35各自克服彈簧31、36的彈力而開啟,油液經(jīng)高壓吸油閥的進油孔90吸入,再經(jīng)油路80進入高壓柱塞25的腔體內(nèi);同時,低壓吸油閥經(jīng)進油孔89將油吸入,再經(jīng)油路84進入低壓柱塞11的低壓油腔81內(nèi)。從而同時完成高、低壓腔的吸油。此時再下壓操縱桿1,使低壓柱塞11聯(lián)動高壓柱塞25分別相對泵體13、柱塞套26作下移運動,即處于排油狀態(tài),這時鋼球32、35處于關閉狀態(tài),鋼球24由于彈簧23設定的推力作用也處于關閉狀態(tài)。此時高、低壓油分別經(jīng)鋼球38、56排出匯流入供油接頭,經(jīng)供油接頭上的空腔98、99,再經(jīng)管路44進入換向閥連接部件。從而使壓力油進入接頭75上的高壓油進口油路58、油路82,經(jīng)鋼球69閥口進入三角導桿68周邊空腔至腰部孔83,再由輸油管接頭102的空腔進入與其相連接的液壓輸油管14,進而進入執(zhí)行機構的加壓腔101,使導線液壓鉗活塞上升加壓;同時導線液壓鉗復位腔95的油液經(jīng)液壓輸油管15、三角導桿68’處空腔流經(jīng)錐閥66’與錐閥座67’的開啟間隙通道進入油孔65’,87而回入液壓油箱48內(nèi)。再使操縱桿1上下?lián)鍎?,從而完成吸、排油動作。以實現(xiàn)導線液壓鉗活塞快進。當導線液壓鉗活塞上的上、下模96、97合模進入壓接狀態(tài),隨著外載增加而油壓陡增時,則由低壓柱塞11排出的低壓油推開順序閥的鋼球24全部進入液壓油箱48內(nèi)。而高壓柱塞25的排油則是通過推開鋼球38經(jīng)螺套41、管路44進入換向閥3直至導線液壓鉗加壓腔。同時鋼球56兩端因存在壓力差而處于關閉狀態(tài),從而使導線液壓鉗活塞緩慢推進,以實現(xiàn)本新型為高壓小流量工作進給狀態(tài)。當上、下模96、97完成壓接工作,下模97須后退復位時,則用手將回轉桿79扳動至順時針極限位置,使換向閥3的錐閥66開啟,鋼球69關閉,錐閥66’關閉,鋼球69’開啟,此時則為卸荷快退狀態(tài),低壓大流量油液至復位腔95,加壓腔101的油液至液壓油箱48內(nèi),從而實現(xiàn)低壓大流量快退,使下模復位至初始位置。從而結束一個工作周期,依此周而復始。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無須用電機、柴油機、汽油機之類的動力源,簡化了結構,降低了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等級,解決了野外作業(yè)人員不易攜帶的問題。特別適用于小工程量施工及大工程量中萬一機動油泵出現(xiàn)故障時的作為應急油泵之用。
權利要求1.一種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裝在液壓油箱(48)的箱蓋(74)上的泵體(13)、一個與泵體(13)固定的并置于液壓油箱(48)內(nèi)的閥體(28)、一個增接在閥體(28)上的供油接頭、一個與供油接頭連接的換向閥(3)和一個增置的手動操縱機構,供油接頭的一端固定在閥體(28)的下端側部,另一端與換向閥(3)連接,換向閥(3)固定在液壓油箱(48)的箱蓋(74)上,手動操縱機構連接在泵體(13)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閥體(28)由高、低壓柱塞(25)、(11)順序閥、低壓排油閥、高、低壓吸油閥、油路(84)、(86)、(85)、(80)、低壓油腔(81)等構成,高壓柱塞(25)設置在閥體(28)的閥腔內(nèi),其頂端與低壓柱塞(11)固定,低壓柱腔(11)設置在泵體(13)上的空腔內(nèi),順序閥和低壓排油閥分別設置在閥體(28)的上端側部,高、低壓吸油閥分別設置在閥體(28)的底部,油路(84)、(86)、(85)、(80)開制在閥體(28)上,油路(84)分別與順序閥和低壓吸油閥相通,油路(86)分別與低壓排油閥和低壓油腔(81)相通,油路(85)分別與低壓排油閥排出腔和供油接頭相通,油路(80)分別與高壓柱塞(25)的容積腔、高壓吸油閥和供油接頭相通。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供油接頭由鋼球(38)、彈簧(39)、螺套(41)、錐接頭(43)、空腔(98)、(99)等組成,鋼球(38)設置在閥體(28)上的油路(80)的臺階孔上,與彈簧(39)的一端接觸,彈簧(39)的另一端與螺套(41)一端的端部接觸,螺套(41)的一端與錐接頭(43)的一端連接,錐接頭(43)的另一端與換向閥(3)連接,空腔(98)、(99)分別位于螺套(41)和錐接頭(43)內(nèi),空腔(98)的一端與閥體(28)上的油路(85)相通,另一端與空腔(99)相通,空腔(99)與換向閥(3)相通。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換向閥(3)分別由設置在一閥體(91)上的齒輪(60)、(60’)、回轉桿(79)、雙(65’)、 雙頭螺套(61)、(61’)、雙頭螺桿(62)、(62’)、環(huán)腔(64)、(64’)、回油孔(65)、(65’)、錐閥(66)、(66’)錐閥座(67)、(67’)、三角導桿(68)、(68’)、鋼球(69)、(69’)、彈簧(70)、(70’)、螺堵(71)、油路(82)、回油孔(87)、(88)、 一個換向閥連接部件、腰部孔(83)、輸油管接頭(102)、(102’)等組成,齒輪(60)、(60’)相嚙合,回轉桿(79)裝在齒輪(60’)上,雙頭螺套(61)、(61’)固定在閥體(91)上,雙頭螺桿(62)、(62’)的頂端分別安裝齒輪(60)、(60’),其外螺紋部分置于雙頭螺套(61)、(61’)的空腔內(nèi),錐閥(66 )、(66’)設置在錐閥座(67)、(67’)內(nèi),錐閥座(67)、(67’)與雙頭螺套(61)、(61’)接觸,錐閥(66)、(66’)的一端與雙頭螺桿(62)、(62’)的底端接觸,另一端與三角導桿(68)、(68’)接觸,三角導桿(68)、(68’)置于閥體(91)上的空腔內(nèi),其一端與鋼球(69)、(69’)接觸,鋼球(69)、(69’)分別設置在閥體(91)上的底部孔(100)、(100’)內(nèi)的臺階上,分別由彈簧(70)、(70’)的一端支承,彈簧(70)、(70’)的另一端分別由螺堵(71)和換向閥連接部件的上端部支承,螺堵(71)與閥體(91)底部連接,換向閥連接部件中的接頭(75)與閥體(91)底部另一側連接,換向閥(3)與箱蓋(74)由接頭(75)上的下部外螺紋加螺母(76)、墊圈(77)連接, 回油孔(65)、(65’)與環(huán)腔(64)、(64’)相通,環(huán)腔(64)、(64’)與回油孔(88)相通,回油孔(88)與回油孔(87)相通,回油孔(87)與液壓油箱(48)相通,油路(82)分別與閥體(91)上的底部孔(100)、(100’)相通,換向閥連接部件與閥體(28)的供油接頭連接,輸油管接頭(102)、(102’)的一端設在閥體(91)上,與腰部孔(83)相通,腰部孔(83)設在閥體(91)上,與設置三角導桿(68)、(68’)的空腔相通。輸油管接頭為(102)、(102’)的另一端通過液壓輸油管(14)、(15)與執(zhí)行機構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換向閥(3)的換向閥連接部件由接頭(75)、管路(44)、螺母(76)、高壓油進口油路(58)等組成,接頭(75)的一端由螺母(76)、墊圈(77)與液壓油箱(48)的箱蓋(74)固定,另一端置于液壓油箱(48)內(nèi),與管路(44)的一端連接,管路(44)的另一端與閥體(28)的供油接頭的錐接頭(43)連接,接頭(75)沿軸線開有軸向通孔,為高壓油進口油路(58),分別與底部孔(100’)和管路(44)相通。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手動操縱機構由操縱桿(1)、操縱桿座(2)組成,操縱桿(1)與操縱桿座(2)的一端活接,操縱桿座(2)的中部與低壓柱塞(11)連接,構成絞鏈柱塞副,操縱桿座(2)的另一端與泵體(13)活接,構成絞鏈支點。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順序閥由鋼球(24)、彈簧(23)、螺母(22)、調(diào)壓螺套(21)組成,鋼球(24)置于閥體(28)中部的一側孔臺階上呈線接觸,彈簧(23)的一端支承鋼球(24),另一端由調(diào)壓螺套(21)支承,調(diào)壓螺套(21)的一端旋入閥體(28),外端加螺母(22)鎖定。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高、低壓吸油閥分別由螺套(37)、(33)、鋼球(35)、(32)、彈簧(36)、(31)、進油孔(90)、(89)組成,螺套(37)、(33)的一端分別旋入閥體(28)的底部,鋼球(35)、(32)分別置于螺套(37)、(33)內(nèi)的孔臺階上,彈簧(36)、(31)的一端分別支承鋼球(35)、(32),另一端分別置于螺套(37)、(33)的上端溝槽內(nèi),進油孔(90)、(89)設置在螺套(37)、(33)的中央,進油孔90、(89)一端浸入液壓油箱(48)內(nèi)油液中,另一端分別與油路(80)、(84)相通。
9.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低壓排油閥由螺塞(53)、鋼球(56)、彈簧(55)組成,螺塞(53)固定在閥體(28)內(nèi),鋼球(56)置于閥體(28)腰部的一側孔內(nèi)臺階上,與彈簧(55)的一端接觸,彈簧(55)的另一端由螺塞53支承。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其特征在于液壓油箱(48)上設有便攜機構具一對扣環(huán)(16)、叉板(52)、連桿(50)、底環(huán)架(49)、一對鋼管(46),一對扣環(huán)(16)分別固定在液壓油箱(48)的一側上端部兩側,叉板(52)的一端固定在箱蓋(74)的另一側上端部,叉板(52)的另一端與連桿(50)的一端呈開口槽式連接,連桿(50)的另一端與底環(huán)架(49)的一端呈絞連接,底環(huán)架(49)的另一端兩頭部與鋼管(46)呈插接,一對鋼管(46)焊接在液壓油箱(48)的下底部兩側。
專利摘要一種手動式雙作用超高壓變量油泵,作為諸如導線液壓鉗、切斷機、剝線鉗等電力施工工具的超高壓液壓動力源,它包括安裝在液壓油箱的箱蓋上的泵體、一個與泵體固定的并置于液壓油箱內(nèi)的閥體、一個增接在閥體上的供油接頭、一個與供油接頭連接的換向閥3和一個增置的手動操縱機構,供油接頭的一端固定在閥體的下端側部,另一端與換向閥連接,換向閥固定在液壓油箱的箱蓋上,手動操縱機構連接在泵體上。本實用新型具有無須用電機、柴油機、汽油機之類的動力源結構簡單、輕便易攜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F04B17/00GK2290707SQ9622374
公開日1998年9月9日 申請日期1996年9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9月23日
發(fā)明者顧蘇東 申請人:顧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