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水泵,特別涉及自吸泵,具體的是一 種改進的自吸泵。
背景技術:
自吸泵在初次啟動時灌入引水,以后啟動則由存留在泵體內的液體來 實現(xiàn),不用再灌入引水?,F(xiàn)有技術中,為了保證自吸泵停機再啟動時泵體 腔內有足夠液體,自吸泵在吸入管路的進水部位安裝有底閥,以阻止停機 以后水回流,此外,新型的立式自吸泵在進口法蘭部位加裝真空破壞閥, 防止停機后水倒流抽空。但是安裝底閥和真空破壞閥的成本高,結構復雜, 容易產(chǎn)生底閥損壞和真空破壞閥燒毀的情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自吸泵,所述的這種改進的自吸泵要 解決現(xiàn)有瑰術中自吸泵機以后水回流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這種改進的自吸泵由泵體、泵座、泵軸、葉輪、進水管路、 出水管路和電機構成,所述的泵座設置在泵體的上端,所述的電機設置在 泵座的上側,所述的葉輪設置在所述的泵軸上,所述的泵軸通過軸承設置 在泵體內,泵軸的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的進水管路設置在泵體 下端的側壁中,所述的出水管路設置在泵體上端的側壁中,葉輪與泵座的 底端之間設置有一個氣水分離室,其中,所述的泵體的側壁內設置有一個 進氣管路,所述的進氣管路的一端與進水管路連通,進氣管路的另一端與 氣水分離室連通。進一步的,所述的進氣管路由設置在泵體側壁內的一個孔構成。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自吸泵的氣水分離室與進水管路之間設置進氣 管路之后,泵停機時,進水管路液體回流,當氣水分離室內部的液體下降 到進氣管路的高度處時,大量空氣進入進水管路,進水管路處形成大氣壓, 從而避免了倒流抽空問題的發(fā)生。本發(fā)明與已有技術相對照,效果是積極且明顯的。本發(fā)明在自吸泵的 氣水分離室與進水管路之間設置通道,泵停機時,進水管路液體回流,當 氣水分離駕內部的液體下降到進氣管路的高度處時,大量空氣進入進水管 路,進水管路處形成大氣壓,從而避免了倒流抽空問題的發(fā)生。本發(fā)明結 構簡單,成本低,效果顯著。
圖1是本發(fā)明的改進的自吸泵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改進的自吸泵,由泵體9、泵座3、泵軸7、葉 輪8、進水管路l、出水管路6和電機4構成,所述的泵座3設置在泵體 9的上端,所述的電機4設置在泵座3的上側,所述的葉輪8設置在所述 的泵軸7上,所述的泵軸7通過軸承設置在泵體9內,泵軸7的一端與電 機4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的進水管路1設置在泵體9下端的側壁中,所述 的出水管路6設置在泵體9上端的側壁中,葉輪8與泵座3的底端之間設 置有一個氣水分離室5,其中,所述的泵體9的側壁內設置有一個進氣管 路2,所述的進氣管路2的一端與進水管路1連通,進氣管路2的另一端 與氣水分離室5連通。進一步的,所述的進氣管路2由設置在泵體9側壁內的一個孔構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的自吸泵,由泵體、泵座、泵軸、葉輪、進水管路、出水管路和電機構成,所述的泵座設置在泵體的上端,所述的電機設置在泵座的上側,所述的葉輪設置在所述的泵軸上,所述的泵軸通過軸承設置在泵體內,泵軸的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的進水管路設置在泵體下端的側壁中,所述的出水管路設置在泵體上端的側壁中,葉輪與泵座的底端之間設置有一個氣水分離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體的側壁內設置有一個進氣管路,所述的進氣管路的一端與進水管路連通,進氣管路的另一端與氣水分離室連通。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改進的自i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管路由設 置在泵體側壁內的一個孔構成。
全文摘要
一種改進的自吸泵,由泵體、泵座、泵軸、葉輪、進水管路、出水管路和電機構成,泵座設置在泵體上,電機設置在泵座上側,葉輪設置在泵軸上,泵軸設置在泵體內,泵軸與電機輸出軸連接,進水管路設置在泵體下端,出水管路設置在泵體上端,葉輪與泵座的底端之間設置有一個氣水分離室,泵體的側壁內設置有一個進氣管路,進氣管路的一端與進水管路連通,進氣管路的另一端與氣水分離室連通。進氣管路由設置在泵體側壁內的一個孔構成。泵停機時,進水管路液體回流,當氣水分離室內部的液體下降到進氣管路的高度處時,大量空氣進入進水管路,進水管路處形成大氣壓,從而避免了倒流抽空問題的發(fā)生。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成本低,效果顯著。
文檔編號F04D9/00GK101153603SQ20061011679
公開日2008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吳永旭, 張春花 申請人:上海東方泵業(yè)(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