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城市地下工程及城市建筑結構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隧道工程、城市地下工程及城市建筑結構的快速發(fā)展,人工構筑物的防水尤其結構物變形縫(包括沉降、收縮)和施工縫等人工裂縫的防水,越來越受到關注。由于傳統(tǒng)防水設施的結構復雜、工序多、耐久性和力學性能較差,主體結構物的人工縫隙部位成為主體結構物防水與結構性能最為脆弱的地方,尤其在公路隧道工程與城市地下工程中,由于人工縫隙滲漏造成結構物安全風險的事例不斷增加。究其原因,傳統(tǒng)的防水設施一般是在主體結構物完成后才施作,與主體結構分屬不同主體,部分溝槽較為隱蔽,現(xiàn)場的搭接、密封質量難以保障;同時,未能承受結構變形產(chǎn)生的法向、切向等荷載。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簡化主體結構物縫隙防水結構設施的施作難度,增強人工結構縫的防水性能及力學性能。
[0004]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包括兩塊薄板固定件和至少一道止水帶,每道所述止水帶為波浪式止水帶與Ω型止水帶雙層布設;所述薄板固定件呈矩形波狀,所述薄板固定件上至少設置有兩道凹槽,所述薄板固定件兩端的預留長度不同,兩塊薄板固定件對稱布置且凹槽開口相對布設;每道所述止水帶的左端固定在一塊薄板固定件的凹槽內(nèi),右端固定在另一塊薄板固定件與左側固定止水帶的凹槽開口相對的凹槽內(nèi)。
[0006]每塊所述薄板固定件上的凹槽數(shù)目等于止水帶的數(shù)目。
[0007]所述止水帶的兩端通過粘合劑與高壓壓實固定在兩塊薄板固定件的凹槽內(nèi)。
[0008]所述薄板固定件由厚度為Icm至3厘米的Q235鋼板或耐腐蝕的PVC/PVE板制成。
[0009]兩塊薄板固定件之間的縫隙寬度即為人工結構縫的寬度,可根據(jù)需求設置。
[0010]預留長度較長一側的所述薄板固定件外表面設置有背貼式止水帶,用于連接兩塊薄板固定件;所述背貼式止水帶外側涂抹有防腐材料,防止地下水腐蝕。
[0011]在薄板固定件上設置背貼式止水帶之前,在薄板固定件的兩側預留部位外表面,以及每個凹槽兩側的薄板固定件外表面設置噴膜薄板,噴膜薄板即是采用噴膜防水技術對一塊薄板的外表面做防水處理。
[0012]噴膜防水技術:將配置好的藥液通過噴膜防水機攪拌、混合、計量輸送,到達噴槍內(nèi)加入引發(fā)劑,通過施加于噴槍內(nèi)的超音速的旋轉氣流高速混合,發(fā)生聚合反應,迅速噴射到防水的界面,瞬間凝聚成具有一定強度和韌度的薄膜,起到對水的隔阻作用,達到防水的目的。
[0013]所述波浪式止水帶由含有鋼絲的耐氧化性橡膠板制成,所述Ω型止水帶由高強度耐氧化復合式橡膠制成。
[0014]相鄰兩道凹槽之間的距離相等且不小于20厘米;所述止水帶一側置于薄板固定件中的長度為10厘米,通過粘合劑與薄板固定件粘合的長度為6厘米;靠近薄板固定件兩端的凹槽與薄板固定件兩側之間的距離不小于5厘米。
[0015]兩塊所述薄板固定件遠離凹槽的一側用于與混凝土結構固定,其中預留長度較長的一側埋置在靠近圍巖的位置,預留長度較短的一側埋置在靠近臨空面的位置。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是一種由現(xiàn)場直接安裝,且適用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沉降縫、施工縫、變形縫等的防水產(chǎn)品。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的兩端直接放置在縫隙兩側主體結構中,與主體結構融為一體,裂縫部位由兩道或以上的雙層止水帶,能夠承載一定的載荷;整體裝配式止水帶可根據(jù)縫隙長度自行裁剪,實現(xiàn)縫隙的全范圍整體式覆蓋;施工中僅需一次設置即能安裝到位,避免了傳統(tǒng)裂縫防水的多道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難度與復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由于防水帶為雙層耐氧化型橡膠帶,可有效提高產(chǎn)品耐久性,大大延長了裂縫防水的使用期限。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薄板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圖。
[0020]圖中:1、止水帶;11、波浪式止水帶;12、Ω型止水帶;2、薄板固定件;21、第一薄板固定件;22、第二薄板固定件;3、噴膜薄板;4、背貼式止水帶;5、混凝土結構;6、人工結構縫;7、凹槽;71、第一凹槽;72、第二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22]如圖1所示的一種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包括兩塊薄板固定件2和至少一道止水帶1,每道所述止水帶I為波浪式止水帶11與ω型止水帶12雙層布設;所述薄板固定件2呈矩形波狀,所述薄板固定件2上至少設置有兩道凹槽7,所述薄板固定件2兩端的預留長度不同,兩塊薄板固定件2對稱布置且凹槽7開口相對布設;每道所述止水帶I的左端固定在一塊薄板固定件2的凹槽7內(nèi),右端固定在另一塊薄板固定件2與左側固定止水帶I的凹槽2開口相對的凹槽2內(nèi)。
[0023]每塊所述薄板固定件2上的凹槽2數(shù)目等于止水帶I的數(shù)目。
[0024]所述薄板固定件2由厚度為Icm至3厘米的Q235鋼板或耐腐蝕的PVC/PVE板制成。
[0025]兩塊薄板固定件2之間的縫隙寬度等于人工結構縫6的寬度,可根據(jù)需求設置。
[0026]所述薄板固定件2的兩側預留部位外側設置有噴膜薄板3,預留長度較長一側的薄板固定件2上的噴膜薄板3外表面設置有背貼式止水帶4,用于連接兩塊薄板固定件;所述背貼式止水帶4外側涂抹有防腐材料,防止地下水腐蝕。
[0027]在薄板固定件2上設置背貼式止水帶4之前,在薄板固定件2的兩側預留部位外表面,以及每個凹槽兩側的薄板固定件外表面設置噴膜薄板3,噴膜薄板即是采用噴膜防水技術對一塊薄板的外表面做防水處理。
[0028]所述波浪式止水帶11由含有鋼絲的耐氧化性橡膠板制成,所述Ω型止水帶12由高強度耐氧化復合式橡膠制成。
[0029]如圖2所示,相鄰兩道凹槽7之間的距離相等且不小于20厘米;所述止水帶I 一側置于薄板固定件2中的長度為10厘米,通過粘合劑與薄板固定件2粘合的長度為6厘米;靠近薄板固定件2兩端的凹槽7與薄板固定件2兩側之間的距離不小于5厘米。
[0030]兩塊所述薄板固定件2遠離凹槽7的一側用于與混凝土結構5固定,其中預留長度較長的一側埋置在靠近圍巖的位置,預留長度較短的一側埋置在靠近臨空面的位置。
[0031]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設置了兩道止水帶和兩塊薄板固定件,兩塊薄板固定件分別為第一薄板固定件21和第二薄板固定件22,相應的每塊薄板固定件上分別開設兩道凹槽,每道所述止水帶I的左端通過粘合劑與高壓壓實置于第一薄板固定件21上的第一凹槽71內(nèi),每道所述止水帶I的右端通過粘合劑與高壓壓實置于第二薄板固定件22上與第一凹槽71開口相對的第二凹槽72內(nèi)。
[0032]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塊薄板固定件(2)和至少一道止水帶(I),每道所述止水帶(I)為波浪式止水帶(11)與Ω型止水帶(12)雙層布設;所述薄板固定件(2)呈矩形波狀,所述薄板固定件(2)上至少設置有兩道凹槽,所述薄板固定件(2)兩端的預留長度不同,兩塊薄板固定件(2)對稱布置且凹槽開口相對布設;每道所述止水帶(I)的左端固定在一塊薄板固定件(2)的凹槽內(nèi),右端固定在另一塊薄板固定件(2)與固定止水帶(I)左側的凹槽開口相對的凹槽內(nèi)。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其特征在于,每塊所述薄板固定件(2)上的凹槽數(shù)目等于止水帶(I)的數(shù)目。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帶(I)的兩端通過粘合劑與高壓壓實固定在兩塊薄板固定件(2)的凹槽內(nèi)。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固定件(2)由厚度為Icm至3厘米的Q235鋼板或耐腐蝕的PVC/PVE板制成。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其特征在于,預留長度較長一側的所述薄板固定件(2)外表面設置有背貼式止水帶(4),所述背貼式止水帶(4)外側涂抹有防腐材料。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式止水(11)帶由含有鋼絲的耐氧化性橡膠板制成,所述Ω型止水帶(12)由高強度耐氧化復合式橡膠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整體裝配式隧道止水帶,包括兩塊薄板固定件和至少一道止水帶,每道止水帶為波浪式止水帶與Ω型止水帶雙層布設;薄板固定件呈矩形波狀,薄板固定件上至少設置有兩道凹槽,兩塊薄板固定件對稱布置且凹槽開口相對布設;每道止水帶的左端固定在一塊薄板固定件的凹槽內(nèi),右端固定在另一塊薄板固定件與固定止水帶左側的凹槽開口相對的凹槽內(nèi)。本實用新型作為主體結構物的一部分,通過薄板固定件將止水帶與兩側主體結構緊密相連,形成了一個整體,不存在任何拼接痕跡;同時作為主體結構的一部分與其同步施工,操作便捷;止水帶采用了波浪式止水帶與Ω型止水帶雙層布設,極大增強了人工結構縫的防水性能及承載能力。
【IPC分類】E21D11/38
【公開號】CN204827483
【申請?zhí)枴緾N201520564905
【發(fā)明人】許崇幫, 王華牢, 劉佳寶
【申請人】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