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燃料供給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11364閱讀:594來源:國知局
燃料供給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燃料供給裝置。詳細而言,涉及一種可搭載于汽車等車輛的用于將燃料箱內(nèi)的燃料供給至內(nèi)燃機的燃料供給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眾所周知,將燃料供給裝置安裝于燃料箱。此時,將燃料供給裝置的一部分從設于燃料箱的上表面部的開口部插入來進行安裝也是眾所周知的。此外,如日本特開2012-184760號公報(以下,稱作760公報)中記載的那樣,構成為設于燃料供給裝置的泵單元能夠旋轉也是公知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760公報所述的技術還有改良的余地。對于760公報所述的燃料供給裝置,一邊使泵單元向橫向挪動一邊通過燃料箱的開口,但在正在進行該動作的過程中燃料供給裝置有可能鉤掛于開口部附近而不能使燃料供給裝置順利移動。例如,開口部的邊緣有可能嵌于被設于下底座的側面的凹部而被鉤掛住(參照圖31)。另外,安裝于蓋構件的棒構件的頂端有可能鉤掛于燃料箱的開口部周圍、配置在開口部周圍的樹脂制的環(huán)狀件等(參照圖32)。因而,將燃料供給裝置安裝于燃料箱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

因而,以往需要一種能夠順利插入燃料箱的燃料供給裝置。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技術方案,燃料供給裝置具備:安裝于燃料箱的開口部的蓋構件、具有泵的泵單元、以及將蓋構件和泵單元連結起來的連結部。通過使形成于連結部和泵單元中的任一者的連結軸貫穿被形成于另一者的連結孔,將泵單元以能夠相對于連結部相對移動的方式與連結部連接起來。泵單元具備:載置泵的上底座、與燃料箱接觸的下底座。上底座和下底座通過將上底座的卡定部嵌于下底座的側面的凹部而結合在一起。凹部具有從規(guī)定部位起朝向下底座的底面的、且相對的一對面。并且,凹部構成為一對面的距離隨著朝向底面去而逐漸變寬。

因而,燃料箱的開口部的邊緣不容易鉤掛于凹部。例如插入凹部的開口部的邊緣能夠被隨著朝向底面去逐漸變寬的角度的面引導而從凹部離開。因此,能夠容易地將泵單元順利地插入燃料箱的開口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在上底座的上表面?zhèn)仍O有臺階,燃料供給裝置設有能夠抑制燃料箱的開口部的邊緣鉤掛于臺階的構成要素的引導部。

因而,即使上底座的上表面?zhèn)仍O有臺階,由于具備引導部,也能夠抑制泵單元鉤掛于燃料箱的開口部的邊緣。因而,能夠?qū)⑷剂瞎┙o裝置順利地安裝于燃料箱。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引導部具有相對于下底座部的底面傾斜的傾斜面。

因而,能夠通過在傾斜面與開口部的邊緣相抵接的狀態(tài)下移動泵單元,使泵單元順利地插入開口部內(nèi)。例如在使泵單元從燃料箱的開口部向底部移動時,能夠利用傾斜面使泵單元一邊沿橫向移動一邊向下方移動。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連結部具備一端與蓋構件相連結的棒構件和以能夠在上下方向上滑動的方式連結于棒構件的接合件。在接合件位于下端的狀態(tài)下,棒構件的頂端位于比接合件的下端緣靠上方的位置。

因而,在接合件位于下端的狀態(tài)下,軸的頂端沒有突出到比接合件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夠抑制軸的頂端鉤掛到配置在開口部附近的密封件等。因而,能夠順利地將燃料供給裝置安裝于燃料箱。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接合件具有相對于棒構件的軸線傾斜的引導面。一邊使引導面與燃料箱抵接,一邊使接合件移動,從而能夠使泵單元朝向規(guī)定位置移動。

因而,通過利用引導面,能夠使泵單元朝向規(guī)定位置移動。因此,能夠?qū)⑷剂瞎┙o裝置順利地安裝于燃料箱。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連結部具備一端與蓋構件相連結的棒構件和以能夠滑動的方式連結于棒構件的接合件,棒構件的下端形成為曲面狀。

因而,能夠抑制棒構件的下端對配置在燃料箱的開口部周圍的密封件等造成不良影響。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燃料供給裝置一邊向橫向挪動一邊向燃料箱插入。例如為泵單元的長度比燃料箱的開口部長的形態(tài)。進一步詳細而言,為這樣的形態(tài):在把持蓋構件而將燃料供給裝置拿起的狀態(tài)下,泵單元的向水平面的投影形狀超過了燃料箱的開口部。

因而,在將燃料供給裝置向燃料箱安裝時,需要一邊向橫向挪動一邊插入,所以雖然提高了燃料供給裝置的構成自由度,但是燃料供給裝置的軸的各處容易抵接于燃料箱的各處。因而,通過具有所述任一技術方案,能夠抑制燃料供給裝置鉤掛于燃料箱。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燃料供給裝置具備:安裝于燃料箱的開口部的蓋構件、具有泵的泵單元、以及將蓋構件和泵單元連結起來的連結部。通過使形成于連結部和泵單元中的任一者的連結軸貫穿被形成于另一者的連結孔,將泵單元以能夠相對于連結部相對移動的方式與連結部連接起來。在泵單元的上表面?zhèn)仍O有臺階,燃料供給裝置具備能夠抑制燃料箱的開口部的邊緣鉤掛于臺階的構成要素的引導部。引導部具有相對于泵單元的底面傾斜的傾斜面。

因而,即使泵單元的上表面?zhèn)仍O有臺階,由于具有引導部,也能夠抑制泵單元鉤掛于燃料箱的開口部的邊緣。因而,能夠?qū)⑷剂瞎┙o裝置順利地安裝于燃料箱。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燃料供給裝置具備:安裝于燃料箱的開口部的蓋構件、具有泵的泵單元、以及將蓋構件和泵單元連結起來的連結部。通過使形成于連結部和泵單元中的任一者的連結軸貫穿被形成于另一者的連結孔,將泵單元以能夠相對于連結部相對移動的方式與連結部連接起來。連結部具備一端與蓋構件相連結的棒構件和以能夠在上下方向上滑動的方式連結于棒構件的接合件。在接合件位于下端的狀態(tài)下,棒構件的頂端位于比接合件的下端緣靠上方的位置。

因而,在接合件位于下端的狀態(tài)下,軸的頂端沒有突出到比接合件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夠抑制軸的頂端鉤掛到配置在開口部附近的密封件等。因而,能夠順利地將燃料供給裝置安裝于燃料箱。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技術方案,燃料供給裝置具備:安裝于燃料箱的開口部的蓋構件、具有泵的泵單元、以及將蓋構件和泵單元連結起來的連結部。通過使形成于連結部和泵單元中的任一者的連結軸貫穿被形成于另一者的連結孔,將泵單元以能夠相對于連結部相對移動的方式與連結部連接起來。連結部具備一端與蓋構件相連結的棒構件和以能夠滑動的方式連結于棒構件的接合件,棒構件的下端形成為曲面狀。

因而,能夠抑制棒構件的下端對配置在燃料箱的開口部周圍的密封件等造成不良影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燃料供給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將圖1的燃料供給裝置吊起的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圖3是表示圖1的泵單元正在通過燃料箱的開口部的狀態(tài)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一變形例的燃料供給裝置的卡定部及被卡定部周圍的放大圖。

圖5是另一變形例的燃料供給裝置的卡定部及被卡定部周圍的放大圖。

圖6是另一變形例的燃料供給裝置的卡定部及被卡定部周圍的放大圖。

圖7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俯視圖。

圖8是圖7的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9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10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11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12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13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14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15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16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左視圖。

圖17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從左斜上進行觀察的立體圖。

圖18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左視圖。

圖19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20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21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從右斜上進行觀察的立體圖。

圖22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從右斜上進行觀察的立體圖。

圖23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從右斜上進行觀察的立體圖。

圖24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主視圖。

圖25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右視圖。

圖26是圖25的變形例的泵單元的仰視圖。

圖27是表示將燃料供給裝置安裝于燃料箱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28是表示另一變形例的棒構件周圍的立體圖。

圖29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概略左視圖。

圖30是另一變形例的泵單元的概略左視圖。

圖31是表示以往例的泵單元正在通過燃料箱的開口部的狀態(tài)的局部放大圖。

圖32是表示以往例的泵單元正在通過燃料箱的開口部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另外,對于本說明書中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等方向,規(guī)定為圖1等所示的X是前方向,Y是左方向,Z是上方向。例如,通常,燃料供給裝置1的蓋構件2位于上側,泵單元4位于下側。泵單元4的旋轉軸沿著左右方向延伸出。前后方向與左右方向正交,并且與上下方向正交。另外,以下,只要沒有特殊說明,如圖27所示,以燃料供給裝置1安裝于燃料箱7的狀態(tài)為前提,對方向進行了說明。

本實施例的燃料供給裝置1搭載于交通工具,例如,搭載于交通工具中的尤其是車輛。燃料供給裝置1安裝于被配置在比車輛的地板靠下方的位置的燃料箱7。燃料供給裝置1用于將燃料箱7內(nèi)的液體燃料輸送至未圖示的內(nèi)燃機。

如圖27所示,本實施例的燃料供給裝置1具有:蓋構件2,其安裝于被設在燃料箱7的上表面部71的開口部72;以及泵單元4,其具備為了將燃料箱7內(nèi)的燃料向外部輸送而使用的泵41。此外,燃料供給裝置1還具有:連結部3,其為了將蓋構件2和泵單元4連結起來而使用;以及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其為了檢測燃料箱7中的燃料的余量而使用。泵單元4設于燃料箱7的底面部73,蓋構件2安裝于燃料箱7的開口部72。蓋構件2能夠?qū)⑷剂舷?的開口部72封閉,并且以使泵單元4沿著燃料箱7的底面部73的方式按壓泵單元4。

如圖27所示,蓋構件2具備用于覆蓋燃料箱7的開口部72的結構的安裝板部21。在大致圓盤形狀的安裝板部21具有用于將由泵單元4輸送來的燃料向燃料箱7外引導的噴出口23。而且,在安裝板部21具有用于連接電氣布線的圖1所示的電連接器24。開口部72通常為圓形,安裝板部21與開口部72的形狀相對應,在俯視時為大致圓形。在開口部72安裝有作為密封件的O型環(huán)等未圖示的樹脂制的環(huán)狀件,環(huán)狀件以使燃料箱7與蓋構件2之間的間隙消失或者減小的方式填埋間隙。

圖1、2所示的連結部3構成為能夠伸縮。連結部3具備安裝于蓋構件2的棒構件35和能夠沿棒構件35移動的接合部36。該棒構件35以與安裝板部21展開的面方向正交的方式延伸。并且,在接合部36和蓋構件2之間具有作為能夠發(fā)揮彈力的構件的彈簧53。該彈簧53在蓋構件2與泵單元4之間接近到小于規(guī)定間隔時能夠以使蓋構件2和泵單元4分開的方式施力。因而,在從泵單元4的底面與燃料箱7的底面部73相接觸的狀態(tài)起、進一步使蓋構件2以向燃料箱7的底面部73靠近的方式移動的期間,彈簧53收縮(參照圖27)。在該彈簧53被維持為收縮狀態(tài)時,泵單元4會被維持為被向燃料箱7的底面部73持續(xù)按壓的狀態(tài)。另外,來自彈簧53的施力從連結部3向設于泵單元4的卡合部49傳遞,發(fā)揮將該卡合部49向燃料箱7的底面部73按壓的作用。

如圖1、2所示,在蓋構件2的下方具有泵單元4。泵單元4具備為了輸送燃料而使用的泵41和為了載置泵41而使用的底座部42。底座部42為大致平板狀,并配置為底座部42的一側面與燃料箱7的底面部73相對(參照圖27)。底座部42有時也稱作燃料儲存部、副箱等。底座部42包括供泵41安裝的上底座421、與燃料箱7的底面部73接觸的下底座422以及被上底座421和下底座422夾持的過濾構件423。在上底座421設有與泵41相連接的抽吸口(未圖示),構成為能夠利用泵41對通過了過濾構件423的燃料進行抽吸。

在下底座422具有形成有格子的開口(圖26所示的底面開口4223)。為了即使在下底座422以與燃料箱7的底面部73接觸的狀態(tài)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從底面開口吸入燃料,而在下底座422設有腳部4222。另外,上底座421的外周比下底座422的外周小一圈。構成為在沒有夾持過濾構件423的狀態(tài)下在上底座421和下底座422之間產(chǎn)生間隙。該間隙是能夠?qū)⑷剂蠈氲鬃?2內(nèi)的間隙。在本實施例中,配置為上底座421的一側面被過濾構件423覆蓋。因此,從該間隙進入底座部42內(nèi)的燃料也通過過濾構件423而到達泵41。

在泵單元4安裝有用于調(diào)整燃料的輸送壓力的壓力調(diào)整閥43。壓力調(diào)整閥43安裝于從泵41延伸出的閥支承部411。利用壓力調(diào)整閥43調(diào)整了壓力的燃料經(jīng)由軟管51和噴出口23等被送入內(nèi)燃機。

如圖1、2所示,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設于泵單元4的底座部42、例如設于底座部42的上底座421。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具備與電氣布線相連接的檢測裝置主體481、設置為能夠相對于檢測裝置主體481轉動的臂部482、以及設于臂部482的自由端側的浮子483。該浮子483能夠移動,與燃料的液面高度相應地浮子483的位置被確定。并且,由該浮子483的位置確定臂部482的位置。能夠由該臂部482與檢測裝置主體481之間的相對位置確定檢測裝置主體481的電阻值,檢測燃料的余量。

如圖1所示,連結部3和泵單元4是通過將設于泵單元4的連結軸45插入被設于連結部3的連結孔31而連接起來的。由此,連結部3和泵單元4被連接為能夠以連結軸45為中心相對移動。因而,如圖2所示,在把持著蓋構件2而吊起燃料供給裝置1的情況下,泵單元4相對于連結部3旋轉。此時,泵單元4的底座部42的一端側與圖27所示的燃料箱7的底面部73相對。

如參照圖1、2那樣,能夠與連結部3相抵接的卡合部49設于泵單元4的下底座422??ê喜?9的板狀的部位從下底座422的下端向側方延伸。由連結部3按壓該卡合部49,從而能夠一邊抑制泵單元4傾斜,一邊將泵單元4按壓于燃料箱7的底面部73。

如參照圖1那樣,設于上底座421的卡定部4211和設于下底座422的被卡定部4221鉤掛在一起而將上底座421和下底座422結合。進一步詳細而言,由上底座421夾住下底座422的兩側面,從而將下底座422和上底座421結合在一起。該卡定部4211在上底座421的側面設有六處,被卡定部4221在下底座422的側面設有六處。由樹脂形成的卡定部4211構成為能夠彈性變形,能夠鉤掛于作為被卡定部4221而設置的凸部位。

如參照圖1、3那樣,凸部位(被卡定部4221)是通過在下底座422的側面設置凹部4225a而形成的。該凹部4225a設為在泵單元4的底面?zhèn)瘸ㄩ_。以被該凹部4225a包圍的方式形成了凸部位,構成為能夠?qū)⑼共课徊迦氡辉O于卡定部4211的孔部4212。在這樣形成的凸部位插入了孔部4212的狀態(tài)下,成為卡定部4211嵌于凹部4225a的狀態(tài)。并且,形成為卡定部4211的一側面與被卡定部4221的一側面能夠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因而,即使在卡定部4211和被卡定部4221嵌合的狀態(tài)下,也抑制了朝向底座部42的側方形成凹凸形狀。

另外,如圖31所示,若以切出與下底座422的底面正交的槽的方式形成凹部4225,則進入凹部4225的開口部72的邊緣能夠鉤掛于開口部72的邊緣。并且,在產(chǎn)生了該鉤掛時,若強行移動泵單元4,則有可能解除凸部位(被卡定部4221)與孔部4212的鎖定。若注意些地移動泵單元4,能夠避免那樣的事態(tài),但是這會妨礙將燃料供給裝置1快速地安裝于燃料箱7。

為了避免所述事態(tài),圖3的凹部4225a的寬度形成為從規(guī)定部位朝向底面?zhèn)热ブ饾u變寬。更具體而言,凹部4225a的規(guī)定部位構成為在側視時形成等腰梯形。因而,即使成為開口部72的邊緣進入該凹部4225a的狀態(tài),也能夠容易地從凹部4225a脫離。另外,凹部4225a的規(guī)定部位形成在與卡定部4211的下端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即,形成為卡定部4211的下端的位置與泵單元4的底面之間的距離和規(guī)定部位與泵單元4的底面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

如圖3所示,凹部4225a形成為,對于從凹部4225a的規(guī)定部位起到與底面相對的面的周圍,位于外側的端部進行了倒角。關于該相對的面,并非一定要是進行了倒角的形態(tài)。例如,如圖4所示的變形例的凹部4225b那樣,也可以是對于所述部位,在形成為大致正交的面和面之間具有形成棱角的面的形態(tài)。另外,如圖5所示的作為變形例而示出的凹部4225c那樣,位于外側的端部也能夠形成為弧狀。通過將該端部形成為弧狀,能夠抑制對配置在開口部72(參照圖31)周圍的環(huán)狀的密封件等造成損傷。

為了使燃料箱7的開口部72的邊緣不會鉤掛于下底座422的凹部4225,也能夠采用凹部4225在底面?zhèn)葲]有敞開的結構(參照圖6)。在表示第三變形例的圖6中,以卡定部4211的下端與下底座422相抵接的方式構成凹部4225d,但是也能夠是采用卡定部4211的下端與下底座422不抵接的結構的情況等。

在本實施例中,抑制底座部42的底面?zhèn)扰c燃料箱7的開口部72的邊緣鉤掛。除此之外,還具有能夠抑制底座部42的上表面?zhèn)扰c燃料箱7的開口部72的邊緣鉤掛的構造。

如圖2、27所示,在使底座部42從燃料箱7的開口部72外向開口部72內(nèi)移動時,從底座部42的最先插入開口部72的一側(插入開始側)起,逐漸將底座部42插入開口部72。通過繼續(xù)進行該插入作業(yè),整個底座部42通過開口部72,配置于燃料箱7內(nèi)。

如圖1、2所示,在底座部42的上表面?zhèn)扰渲糜斜?1、壓力調(diào)整閥43、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等。因而,在底座部42的上表面?zhèn)刃纬捎邪纪?。由于該凹凸成為臺階狀,而會產(chǎn)生鉤掛于開口部72(參照圖27)的情況。在本實施例中,具備引導部8,從而抑制了開口部72的邊緣鉤掛于該臺階的情況。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具有從位于泵41的正上方的支承部46向壓力調(diào)整閥43側延伸出的薄板狀的引導部8a。該引導部8a構成為將傾斜面形成到比壓力調(diào)整閥43的上端高的位置,即便在泵41與壓力調(diào)整閥43之間產(chǎn)生臺階,也能夠抑制開口部72的邊緣和位于比泵41高的位置的壓力調(diào)整閥43發(fā)生鉤掛。

從該支承部46延伸的引導部8a的一端固定于支承部46,而另一端沒有被固定。另外,本實施例的引導部8a和支承部46并非是分別作為不同的零件而形成的,而是一體地形成的。進一步詳細而言,是在成形樹脂時向能夠形成帶有引導部8a的支承部46的模具填充樹脂并使其固化而形成的。

引導部8a并非一定要與支承部46構成為一體,在圖7及圖8所示的變形例中,也能夠采用在泵41的靠壓力調(diào)整閥43側的端部設有引導部8c的結構。

該引導部8并非一定要形成為固定于泵41側,如圖9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也可以形成為從壓力調(diào)整閥43的殼體延伸出薄板狀的部位。圖9所示的該引導部8d形成為從壓力調(diào)整閥43的殼體稍微朝向左側延伸。圖9所示的引導部8d是通過向能夠形成壓力調(diào)整閥43的殼體和引導部8d這兩者的模具填充樹脂并使其固化而形成的。

另外,如圖10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也能夠在壓力調(diào)整閥43的殼體安裝其他零件而形成引導部8e。在該情況下,通過將對線狀的構件進行彎曲成形而得到的構件安裝于壓力調(diào)整閥43的殼體,從而形成了引導部8e。該引導部8e的線狀的構件的一部分位于壓力調(diào)整閥43和泵41之間。該引導部8e為線狀的構件的一部分配置為相對于泵單元4的底面傾斜從而形成了傾斜面的結構。

引導部8也能夠形成為從底座部42延伸而不是從泵41、壓力調(diào)整閥43延伸。如圖11所示的變形例那樣,能夠設置從上底座421突出的部位,以起到引導部8的作用。圖11所示的引導部8f從上底座421的側面延伸出,在頂端具有傾斜面。引導部8f的傾斜面從壓力調(diào)整閥43向前方且向下方延伸出。因而,引導部8f能夠抑制位于泵41和壓力調(diào)整閥43之間的構件超過引導部8f向上方突出。

圖11所示的引導部8f與上底座421不能分離開地形成為一體,但是,如圖12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也能夠通過將其他零件安裝于上底座421而形成引導部8g。在圖12所示的例子的情況下,在上底座421的位于泵41的側方的位置設有能夠安裝其他零件的安裝部424。通過在該安裝部424安裝其他零件而以向壓力調(diào)整閥43側延伸的方式形成了引導部8g。

另外,在引導部8設于箱部的情況下,不限于如本實施例那樣引導部8形成為從泵41的頂上向正上方延伸的形態(tài)。例如,如圖13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也能夠形成為將引導部8h固定在位于從泵41的頂上稍微向下方去的位置的部位。在圖13所示的例子的情況下,引導部8h成為一邊稍微偏向右側地傾斜一邊向后方且向上方延伸的結構。

在圖13所示的例子中,與泵41一體地形成引導部8h,但是,在圖14所示的變形例中,通過向泵41安裝另行準備的零件而形成了引導部8i。若這樣形成引導部8i,則引導部8i的形狀的自由度得到提高。因此,如圖14所示,還能夠容易地使安裝于泵41側的從側視角度看的上下寬度大,使靠壓力調(diào)整閥43側的部位的從側視角度看的上下寬度窄。

雖然省略了具體的記載,在整個實施方式中,如圖15所示,在壓力調(diào)整閥43的殼體設有具有彈力的夾緊件432。該夾緊件432能夠夾持壓力調(diào)整閥主體431,通過這樣,將殼體安裝于壓力調(diào)整閥主體431。也能夠在該夾緊件432上安裝引導部8。例如,如圖15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也能夠在夾緊件432上安裝薄板狀的構件而將其作為引導部8j發(fā)揮作用。

如圖3所示,在底座部42和泵41之間也具有臺階。為了避免因該臺階而泵41鉤掛于開口部72的邊緣,從底座部42的插入開始側朝向泵41的端部地形成了薄板狀的引導部8b。該引導部8b形成在底座部4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附近,形成為側視呈大致矩形形狀。

引導部8也能夠設在底座部42的左右側端。在圖16所示的變形例的情況下,以豎立設置在底座部42的左側的方式設有引導部8k。該引導部8k形成為延伸至能夠安裝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的安裝支承部62的上端附近。采用該結構,還能夠抑制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與燃料箱7相碰撞。另外,在圖16所示的例子的情況下,引導部8k形成為從上底座421延伸,沒有固定于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的安裝部。

引導部8也可以不是如圖16所示那樣的從上底座421延伸的結構,而是采用從下底座422延伸的結構。在圖17所示的變形例的情況下,以豎立設置在底座部42的前側的方式設有帶板狀的引導部8m,該引導部8m形成為延伸至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的安裝支承部62的上端附近。采用該結構,還能夠抑制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與燃料箱7相碰撞。在圖17所示的形態(tài)的情況下,是在下底座422的頂端設有向上方延伸的部位的結構,但也能夠采用在下底座422的頂端安裝帶板狀的其他構件的結構。

也可以不如圖17所示的引導部8m那樣使在左右方向上展開的帶板狀的部位從下底座422向上方延伸,而是如圖18所示的變形例那樣,采用在上底座421的前側使在左右方向上展開的帶板狀的部位向上方延伸的結構的引導部8n。在圖18所示的形態(tài)的情況下,成為在前后方向上稍微具有厚度的帶板狀的部位。采用該結構,也能夠抑制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與燃料箱7相碰撞。

如圖19所示,在底座部42安裝泵41,因此在底座部42的前方設有用于固定泵41的一端側的罩425。該罩425形成為將泵41的一側面基本覆蓋,并且對泵41的一端側的外周進行保持。在圖19所示的形態(tài)下,在該罩425與底座部42之間也產(chǎn)生有臺階。在圖19所示的形態(tài)下,在該罩425具有側視呈三角形的平板狀的引導部8p。采用這樣的結構,能夠抑制開口部72的邊緣鉤掛于成為臺階的構成要素的罩425。引導部8p從罩425起以頂端變細的方式向前方延伸出。在引導部8p形成有朝向前上方的傾斜面。

為了抑制開口部72的邊緣鉤掛于罩425,如圖19所示,也可以是罩425本身具有引導部8的結構。此外,如圖20所示,也能夠采用在上底座421具有引導部8的結構。在圖20所示的變形例中,在上底座421具有側視呈三角形的平板狀的引導部8q。該引導部8q形成為從底座部42的底面到罩425的上端部的距離比從底座部42的底面到引導部8q的上端部的距離稍長。即使是這樣的結構,在引導部8q也設有傾斜面,因此能夠抑制泵41鉤掛于開口部72的邊緣。

在大致圓筒形狀的泵41的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心,設有帶狀的支承部46。該支承部46是為了將泵41固定于底座部42而使用的,在由該支承部46覆蓋的部位和沒有被覆蓋的部位之間產(chǎn)生了臺階。因此,若沒有設置引導部8,則可能會產(chǎn)生開口部72的邊緣鉤掛于支承部46的情況。在圖21所示的變形例中,為了抑制開口部72的邊緣鉤掛于該臺階,具有大致長方體狀的引導部8r。該引導部8r是僅設于泵41的一部分的結構,但若在使該引導部8r抵接于開口部72的邊緣的狀態(tài)下移動泵單元4,則能夠抑制鉤掛于所述支承部46的情況。引導部8r從泵41的側面突出,具有與支承部46的高度相當?shù)母叨取?/p>

為了使開口部72的邊緣不鉤掛于支承部46,也能夠如圖22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使罩425的一部分朝向側方突出而形成引導部8s。另外,不限于該引導部8作為罩425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情況,也能夠通過向罩425安裝其他構件而獲得同樣的結構。

為了獲得開口部72的邊緣不會鉤掛于支承部46的結構,也能夠如圖23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使上底座421的一部分延伸。在圖23所示的例子中,將構成為側視呈大致平行四邊形的平板狀的引導部8t設為上底座421的一部分。該引導部8t形成為比支承部46突出,因此能夠抑制開口部72的邊緣鉤掛于支承部46。

引導部8并非一定要設于一個零件的僅一處部位上。如圖24~26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也能夠通過在一個零件的多處設置引導部8來獲得不會鉤掛于支承部46的結構。在圖24所示的例子中,引導部8u形成為兩個,從上底座421延伸。如圖25所示,該引導部8u構成為從側視角度看設有傾斜面,其上端構成為位于比支承部46靠上方的位置。這樣的引導部8u不限于形成為上底座421的一部分,也能夠通過向上底座421安裝其他零件來確保同樣的功能。

圖24及圖25所示的變形例的泵單元4的底面?zhèn)热鐖D26所示。如根據(jù)該圖26的圖示所能夠理解的那樣,設于底座部42的卡合部49形成為位于插入開始側的一側的端面所形成的傾斜角度相對于插入開始側的一側面而言為大致60度。該角度比圖26中的用雙點劃線表示的45度的角度大且為90度以下,因此抑制了開口部72的邊緣鉤掛于卡合部49的情況。另外,相反側的端面所形成的傾斜角度形成為大致45度。

采用具有圖24~26所示的變形例的結構的泵單元4,從而能夠一邊使引導部8u抵接于燃料箱7的開口部72的邊緣,一邊使泵單元4移動。并且,通過以該狀態(tài)使泵單元4移動,能夠使開口部72的邊緣不會鉤掛于支承部46地進行移動。并且,構成為開口部72的邊緣也不會鉤掛于卡合部49的端面,在使泵單元4穿過燃料箱7的開口部72時,能夠順利地進行。另外,在僅使用設于圖24所示的位置的引導部8u中的一個就能夠滿足引導功能的情況下,不需要設置兩個引導部8u。另外,也能夠使燃料余量檢測裝置48的安裝支承部62具有作為引導部8的功能。

另外,通常,安裝于蓋構件2的棒構件35如圖32所示的以往例那樣其頂端351a形成為大致平面狀。若該棒構件35的頂端351a鉤掛于開口部72周圍,則可能無法將燃料供給裝置1順利地安裝于燃料箱7。另外,若該棒構件35的頂端351a碰到被配置在開口部72的周圍的密封件,則有可能使密封件產(chǎn)生不良情況。因此,在圖2等所示的實施例中,采用了能夠避免使該棒構件35的頂端抵接于燃料箱7等的結構。更具體而言,構成為:在接合部36位于下端的狀態(tài)下,棒構件35的頂端不會突出到比接合部36靠下方的位置。即,構成為棒構件35的頂端351由接合部36圍起來(參照圖2及圖32)。若能夠成為像這樣地棒構件35的頂端351不會突出到比接合部36靠下方的位置的狀態(tài),則能夠抑制棒構件35的頂端351鉤掛于燃料箱7的情況,并且能夠抑制對密封件造成影響。

在圖2所示的接合部36形成有由相對于所述棒構件35的軸線傾斜的面構成的引導面361,通過一邊使所述引導面361抵接于所述燃料箱7的開口部72的邊緣,一邊使所述接合部36移動,能夠使所述泵單元4朝向規(guī)定位置移動。

如圖2所示,采用棒構件35的頂端不會突出到比接合部36靠下方的位置的結構是為了避免在使燃料供給裝置1安裝于燃料箱7時棒構件35的頂端351造成不良影響的事態(tài)。因此,在棒構件35的頂端351可能會抵接于燃料箱7等的情況以外,沒有必要使棒構件35的頂端351被接合部36圍起來。因而,在棒構件35的頂端351不抵接于燃料箱7等的情況下,如圖27所示,也可以采用這樣的結構:在將燃料供給裝置1安裝到燃料箱7的狀態(tài)下,棒構件35的頂端351突出到比接合部36靠下方的位置。若為這樣的結構,則即使不使接合部36在上下方向上較長,也能夠充分確保連結部3的伸縮性。另外,也能夠采用棒構件35的頂端351始終不會突出到比接合部36靠下方的位置的結構。

如參照圖32那樣,因為棒構件35的頂端351為大致平面狀,所以有可能在密封件產(chǎn)生不良狀況。因此,可以考慮通過使該棒構件35的下端形成為曲面來抑制該不良狀況。例如,如圖28所示的變形例那樣,棒構件35的頂端351b形成為球冠狀的曲面,從而也能夠抑制該不良狀況。該情況下,雖然沒有必要在接合部36位于下端時使棒構件35的頂端351b被接合部36圍起來,但是,也能夠采用被接合部36圍起來的形態(tài)。

棒構件35的頂端351不限于如圖28所示那樣地形成球冠狀的曲面,也能夠如圖29所示的變形例那樣,通過使棒構件35的頂端351c彎曲,來使棒構件35的下端形成為曲面。另外,圖29所示的實施例具有兩根棒構件35,在前方的棒構件35安裝有彈簧53,在后方的棒構件35的下端形成有曲面。此外,也可以是,以接合部36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為中心使兩根棒構件35和接合部36在前后方向上對稱。即,也可以是,與圖32同樣地,燃料供給裝置1具有圖29所示的兩根棒構件35,在后方的棒構件35安裝有彈簧53,在前方的棒構件35形成曲面。

另外,雖然這與將棒構件35的下端設為曲面沒有直接關系,但如圖30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使從接合部36向下方突出的一側的棒構件35比沒有從接合部36突出的一側的棒構件35短,從而也能夠抑制棒構件35的頂端與燃料箱7的開口部72周圍碰撞。替代圖30所示的實施例,也可以是,以接合部36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線為中心兩根棒構件35和接合部36在前后方向上對稱。即,也可以是,與圖32同樣地,燃料供給裝置1具有圖30所示的兩根棒構件35,在后方的棒構件35安裝彈簧53,前方的棒構件35比后方的棒構件35短。

對于本實施例的燃料供給裝置1,作為用于抑制開口部72鉤掛于泵單元4的接近底面的部分以及接近上表面的部分的構造,例如具有引導部8。因此,燃料供給裝置1為容易將泵單元4插入開口部72的結構。

所述實施例的燃料供給裝置1中的引導部8使用了板狀的構件,與將泵41及壓力調(diào)整閥43覆蓋那樣的罩狀的構件相比,能夠抑制材料的增加。另外,引導部8為板狀,體積比較小。因此,燃料也能夠容易地到達作為底座部42的上側的泵41側,也能夠確保燃料向泵單元4周圍的流入性。

另外,在所述實施例的燃料供給裝置1中,作為引導部8發(fā)揮作用的板狀的構件沒有以將構成臺階的兩構件之間連結起來的方式固定,而是以從一個構件突出的方式安裝。因此,成為能夠容許構件相互間的相對移動的結構。

若采用所述實施例的燃料供給裝置1,則抑制了泵單元4和連結部3這兩者的與開口部72的邊緣的鉤掛。因此,能夠?qū)⒈脝卧?和連結部3順利地安裝于燃料箱7。

參照所述構造對本發(fā)明的形態(tài)進行了說明,但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目的的范圍內(nèi)能夠進行多種替換、改良、變更,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而,本發(fā)明的形態(tài)能夠包括不脫離另附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目的的所有的替換、改良、變更。例如,本發(fā)明的形態(tài),不限于所述特別的構造,能夠如下述那樣地進行變更。

例如,也能夠?qū)⑻畛溆形讲牧系倪^濾罐部設于蓋構件。在該情況下,能夠是連結部將過濾罐部和泵單元連結起來的結構。另外,即使是采用具有過濾罐部的蓋構件,也能夠是連結部將安裝板部和泵單元連結起來的結構。

底座部中的過濾構件不是必須的,因此也能夠采用沒有過濾構件的結構。在該情況下,也能夠在底座部以外的部位設置過濾構件,另外,若泵所抽吸的燃料能夠保持清潔,則也能夠在燃料供給裝置不設置過濾構件。

將連結部與泵單元能夠相對移動地連接的結構不限于將設于泵單元的連結軸插入被設于連結部的連結孔而進行連接,也能夠采用將設于連結部的連結軸插入被設于泵單元的連結孔來進行連接的結構。

燃料供給裝置并非一定要采用按泵、壓力調(diào)整閥的順序插入開口部的結構,也能夠是構成為在壓力調(diào)整閥之后將泵插入開口部的情況等。另外,沒必要一定是燃料余量檢測裝置配置在泵的左側的結構,也可以配置在右側,還能夠配置在泵的前方或者后方。

作為引導部發(fā)揮作用的部位不限于使板狀、線彎曲那樣的形狀的形態(tài),能夠采用各種形態(tài)。但是,若為所述形態(tài),則構造簡單,并且不帶有過度的重量增加,容易確保必要的剛性。另外,將配置有泵、壓力調(diào)整閥等的底座部上表面?zhèn)日麄€覆蓋的殼體與本說明書中所謂的引導部是不同的構件。

作為形成為從凹部的規(guī)定部位起到朝向底面?zhèn)认鄬Φ拿嬷g的距離逐漸變寬的結構,不限于凹部的規(guī)定部位形成為側視呈等腰梯形。例如,也能夠是非等腰梯形,還能夠采用相對的面不是平面狀而是形成為曲面狀的結構、即從規(guī)定部位起到朝向底面?zhèn)认鄬Φ拿嬷g的距離逐漸變寬的部位(與成為實施例的側視呈等腰梯形的腰的部位相當?shù)牟课?中的至少一者形成為側視呈弧狀。另外,也能夠是任一者的面設為與泵單元的底面正交,另一者的面設為相對于該底面傾斜。

另外,交通工具不限于車輛,也可以是飛機、直升飛機等在空中飛行的交通工具、船舶、潛水艇等在海面上、海水中等移動的交通工具。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