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一種水體治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1020561閱讀:500來源:國知局
一種水體治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體治理裝置,涉及水體治理技術領域。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在治理水體時反而加劇了水質(zhì)劣化的問題而發(fā)明。本實用新型的水體治理裝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內(nèi)固定有微藻吸附載體,所述微藻吸附載體上附著有微藻,所述框架連接有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可帶動所述框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進入所述水體,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離開所述水體,所述框架上還設有保水件,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保水件可使所述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的水體治理裝置用于治理水體。
【專利說明】
一種水體治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體治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體治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由于人類的活動,大量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以及農(nóng)田徑流中的植物營養(yǎng)物質(zhì)排入湖泊、水庫、河道、海灣等水體后,會使水體遭受有機污染成為富營養(yǎng)水體。富營養(yǎng)水體中的氮、磷等植物營養(yǎng)物質(zhì)會使水生生物大量繁殖,導致水體中的死細胞越來越多,魚類活動空間也越來越??;同時死細胞和有機污染物被好癢微生物分解,會消耗水體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體缺氧,進而導致魚類死亡;水體缺氧之后,有機污染物被厭氧分解,形成黑色的硫化鐵、硫化錳等懸浮顆粒,同時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轉化,產(chǎn)生大量硫化氫等氣態(tài)污染物,導致水體發(fā)黑發(fā)臭。
[0003]為了治理水體,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是在水體中養(yǎng)殖微藻,白天通過微藻的光合作用來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植物營養(yǎng)物質(zhì),同時向水體中釋放氧氣,從而一方面減小了水體中植物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濃度,避免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另一方面提高了水體中溶解氧的濃度,使好氧微生物能夠不間斷的分解有機污染物,通過這兩方面的共同作用最終達到治理水體的目的;
[0004]但是,由于夜晚沒有光能量,即夜晚時微藻不能繼續(xù)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氮磷等植物營養(yǎng)物質(zhì)、放出氧氣,而是通過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因此會造成水體中的溶解氧濃度急劇下降,導致微藻和微生物細胞缺氧死亡,進而導致水體中死細胞等有機物的濃度升高,使得分解有機物所需的氧氣量進一步加大,最終導致惡性循環(huán),反而加劇了水質(zhì)的劣化。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水體治理裝置,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在治理水體時反而加劇了水質(zhì)劣化的問題。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水體治理裝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內(nèi)固定有微藻吸附載體,所述微藻吸附載體上附著有微藻,所述框架連接有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可帶動所述框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進入所述水體,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離開所述水體,所述框架上還設有保水件,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保水件可使所述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
[0007]進一步的,還包括基座,所述框架與所述基座通過鉸接軸鉸接,所述驅動單元可帶動所述框架繞所述鉸接軸轉動,以使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擺動。
[0008]進一步的,所述驅動單元包括拉繩,所述拉繩的一端與所述框架遠離所述鉸接軸的一端連接,所述拉繩的另一端與設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繞線輥連接;隨著所述第一繞線輥的轉動,所述拉繩與所述第一繞線輥連接的一端可逐漸纏繞于所述第一繞線輥上,所述拉繩與所述框架連接的一端可拉動所述框架繞所述鉸接軸轉動。
[0009]進一步的,所述框架上設有吊環(huán),所述驅動單元包括支架和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吊臂,所述吊臂一端與所述支架連接,另一端設有互相配合的第一滑輪和吊繩,所述吊繩的一端連接有吊鉤,所述吊鉤與所述框架上的所述吊環(huán)勾連;所述吊繩可在所述第一滑輪上滑動,隨著所述吊繩的滑動,所述吊鉤可帶動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還包括限位件,當所述框架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限位件可對所述框架進行限位。
[0010]進一步的,所述驅動單元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繞線輥,所述吊繩遠離所述吊鉤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繞線輥連接;隨著所述第二繞線輥的轉動,所述吊繩與所述第二繞線輥連接的一端可逐漸纏繞于所述第二繞線輥上,從而帶動所述吊繩在所述第一滑輪上滑動。
[0011]進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柱,所述支柱的頂端連接有所述吊臂,所述支柱的底端連接有底座,所述第二繞線輥設置于所述底座上。
[0012]進一步的,所述吊臂可繞所述支柱轉動。
[0013]進一步的,所述吊臂固定于所述支柱上,所述支柱可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帶動所述吊臂繞所述支柱轉動。
[0014]進一步的,所述吊臂為伸縮桿。
[0015]進一步的,所述框架內(nèi)設有多個互相平行的支撐條,多個所述支撐條均勻分布于所述框架內(nèi),每個所述支撐條上均勻固定有多個所述微藻吸附載體。
[0016]進一步的,所述保水件為儲水箱,所述框架為環(huán)形,所述儲水箱的頂部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與所述框架的底端對接,所述微藻或所述微藻吸附載體與所述儲水箱內(nèi)的水接觸。
[0017]進一步的,所述儲水箱的箱壁上設有第一通孔和門體,所述門體可將所述第一通孔打開或關閉。
[0018]進一步的,所述門體與所述箱壁貼合,所述門體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對接的第二通孔,所述門體可沿所述箱壁滑動,隨著所述門體的滑動,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可互相錯開。
[001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水體治理裝置,由于所述框架內(nèi)固定有微藻吸附載體,所述微藻吸附載體上附著有微藻,所述框架連接有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可帶動所述框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進入所述水體,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離開所述水體,因此,白天時可通過所述驅動單元帶動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微藻進入水體,從而使所述微藻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所述水體中的植物營養(yǎng)物質(zhì),并向所述水體中釋放氧氣,進而達到治理水體的目的;夜晚時可通過所述驅動單元帶動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微藻離開水體,從而可防止所述微藻通過呼吸作用吸收所述水體中的氧氣,進而避免了水體中溶解氧濃度急劇下降造成的死細胞等有機物濃度升高、惡性循環(huán)的問題,也就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在治理水體時反而加劇了水質(zhì)劣化的問題;
[0020]另外,由于所述框架上還設有保水件,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保水件可使所述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從而可防止微藻離開水體之后變干,進而保證了微藻的正常生長。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體治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體治理裝置中第一繞線輥的示意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體治理裝置中框架上設置吊環(huán)的示意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體治理裝置中支架和吊臂的示意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體治理裝置中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體治理裝置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錯開時的示意圖;
[0028]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體治理裝置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對接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組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31 ]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32]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3]圖1和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水體治理裝置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本實施例中的水體治理裝置,包括框架11,框架11內(nèi)固定有微藻吸附載體12,微藻吸附載體12上附著有微藻,框架11連接有驅動單元3,驅動單元3可帶動框架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進入水體2,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離開水體2,框架11上還設有保水件8,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保水件8可使所述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
[003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水體治理裝置,由于框架11內(nèi)固定有微藻吸附載體12,微藻吸附載體12上附著有微藻,框架11連接有驅動單元3,驅動單元3可帶動框架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進入水體2,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離開水體2,框架11上還設有保水件8,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保水件8可使所述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因此,白天時可通過驅動單元3帶動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微藻進入水體2,從而使所述微藻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水體2中的植物營養(yǎng)物質(zhì),并向水體2中釋放氧氣,進而達到治理水體的目的;夜晚時可通過驅動單元3帶動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以使所述微藻離開水體2,從而可防止所述微藻通過呼吸作用吸收水體2中的氧氣,進而避免了水體2中溶解氧濃度急劇下降造成的死細胞等有機物濃度升高、惡性循環(huán)的問題,也就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在治理水體2時反而加劇了水質(zhì)劣化的問題;
[0035]另外,由于所述框架11上還設有保水件8,當所述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保水件8可使所述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從而可防止微藻離開水體2之后變干,進而保證了微藻的正常生長。
[0036]需要說明的是,水體2可以是湖泊、水庫、河道、海灣等中任何需要治理的水體,本實用新型對此不做限定。當水體2為河道中的水體時,框架11可設置于河道支流中,所述河道支流與主河道能夠形成回路,這里的河道支流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工引流形成的??蚣?1可單獨使用,也可多個組合使用,在實際使用中需要根據(jù)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0037]另外,框架11這種結構可減小對微藻吸附載體12的遮擋,從而使微藻吸附載體12上的微藻細胞能夠吸收周圍更大面積水體中的氮、磷等植物營養(yǎng)物質(zhì),并向周圍更大面積的水體中釋放氧氣,進而對水體的治理效果更好;
[0038]微藻吸附載體12的外形可以為規(guī)則形狀,例如球狀,也可以為不規(guī)則形,例如辮子狀,本實用新型對此不做限定;微藻吸附載體12的表面和內(nèi)部結構可實施的方式較多,只要使微藻細胞能夠附著即可,例如可以呈平行或交叉的束狀,也可以呈類似于海綿、沸石的多孔狀結構;微藻吸附載體12的材質(zhì)可以是聚合物類、化纖類、無機材料,也可以是由多種材質(zhì)構成的復合材料,只要保證能夠將微藻有效的固定在微藻吸附載體12上均可??蚣?1優(yōu)選由硬質(zhì)材質(zhì)制成,例如金屬、塑料或木質(zhì)材料。
[0039]為了方便管理,本實施例中的水體治理裝置還包括基座4,框架11與基座4通過鉸接軸5鉸接,驅動單元3可帶動框架11繞鉸接軸5轉動,以使框架1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擺動,由此使得框架11不會隨水流動,即框架11在水體2中的位置固定,從而方便了管理。
[0040]參照圖2,驅動單元3包括拉繩31,拉繩31的一端與框架11遠離鉸接軸5的一端連接,拉繩31的另一端與設置于基座4上的第一繞線輥32連接;驅動第一繞線輥32轉動的方式有多種,例如,可在第一繞線輥32上設置把手(圖中未示出),手握把手即可驅動第一繞線輥32轉動,當然,也可使第一繞線輥32連接電機(圖中未示出),電機啟動即可驅動第一繞線輥32轉動;隨著第一繞線輥32沿箭頭a所示方向的轉動,拉繩31與第一繞線輥32連接的一端可逐漸纏繞于第一繞線輥32上,拉繩31與框架11連接的一端即可拉動框架11繞鉸接軸5轉動,由此使得拉繩31的拉力在框架11上的作用點距離鉸接軸5最遠,因此使用較小的拉力即可輕松拉動框架11繞鉸接軸5轉動,從而降低了對驅動力大小的要求,當手握把手驅動第一繞線輥32轉動時可使人的操作更方便,當通過電機驅動第一繞線輥32轉動時可降低對電機性能的要求,節(jié)省成本。
[004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參照圖3,框架11上設有吊環(huán)6,驅動單元3為吊車(圖中未示出),所述吊車上的吊鉤(圖中未示出)與框架11上的吊環(huán)6勾連,隨著所述吊鉤的升降,所述吊鉤即可帶動框架1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0042]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中,參照圖4,框架11上設有吊環(huán)6,驅動單元3包括支架33和設置于支架33上的吊臂34,吊臂34—端與支架33連接,另一端設有互相配合的第一滑輪35和吊繩36,吊繩36的一端連接有吊鉤(圖中未示出),吊鉤與框架11上的吊環(huán)6勾連;吊繩36可在第一滑輪35上滑動,隨著吊繩36的滑動,吊鉤即可帶動框架1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還包括限位件(圖中未示出),當框架11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限位件可對框架11進行限位,以使框架11停留在所述第二位置;
[0043]上述兩種實施例中,框架11均無需與基座固定,從而節(jié)省了與基座固定這一操作步驟,進而使水體治理裝置的使用更加方便。
[0044]這里的吊環(huán)6可直接與框架11連接,也可通過連接繩61與框架11連接。
[0045]為了使吊繩36在第一滑輪35上滑動,可以人工拉動吊繩36遠離吊鉤的一端,此時則需要操作人員用手接觸吊繩36,然而吊繩36通常較細,很容易將操作人員的手勒傷,為了避免上述問題,本實施例中的驅動單元3還包括設置于支架33上的第二繞線輥37,吊繩36遠離吊鉤的一端與第二繞線輥37連接;隨著第二繞線輥37沿箭頭b所示方向的轉動,吊繩36與第二繞線輥37連接的一端可逐漸纏繞于第二繞線輥37上,從而帶動吊繩36在第一滑輪35上滑動,由此可避免操作人員用手接觸吊繩36,從而避免了吊繩36將操作人員的手勒傷的問題;
[0046]驅動第二繞線輥37轉動的方式也有多種,例如,可在第二繞線輥37上設置把手(圖中未示出),手握把手即可驅動第二繞線輥37轉動,當然,也可使第二繞線輥37連接電機(圖中未示出),電機啟動即可驅動第二繞線輥37轉動。
[0047]具體的,參照圖4,本實施例中的支架33包括支柱331,支柱331的頂端連接有吊臂34,支柱331的底端連接有底座332,第二繞線輥37設置于底座332上,底座332的設置可提高支柱331的穩(wěn)定性,防止支柱331偏離原來的位置,從而避免吊臂34上設有第一滑輪35的一端距離水體2過近,進而保證了吊鉤能夠帶動框架11移動至第二位置,以保證所述微藻離開水體2。
[0048]為了延長吊繩36的使用壽命,本實施例中吊臂34遠離第一滑輪35的一端設有第二滑輪38,第二滑輪38用于支撐吊繩36,以防止吊繩36與吊臂34或支柱331接觸,由此可避免吊繩36在滑動的過程中與吊臂34或支柱331摩擦,從而延長了吊繩36的使用壽命。
[0049]底座332可以包括設置于支柱331—周的多個支撐筋(圖中未示出)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撐筋上的底板,當然也可以包括套設于支柱331底端的空心柱3321以及固定于空心柱3321上的底板3322,第二繞線輥37設置于底板3322上,相比多個設置于支柱331—周的支撐筋,空心柱3321的整體性更高,結構更簡單,與支柱331的連接也更方便,因此本實施例中底座332優(yōu)選包括套設于支柱331底端的空心柱3321以及固定于空心柱3321上的底板3322。
[0050]上述實施例中,當支柱331可繞自身軸線轉動時,設置于支柱331底端的空心柱3321以及固定于空心柱3321上的底板3322均會跟隨支柱331 —同轉動,此時,可在底板3322與地面7之間留出空間,以避免底板3322與地面7摩擦,從而使支柱331的轉動更方便。
[0051]同樣參照圖4,底板3322上設有用于支撐第二繞線輥37的凸出部(圖中未示出),第二繞線輥37的回轉面與底板3322之間留有間隙(圖中未示出),所述限位件為楔子,當框架11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楔子配合插入所述間隙內(nèi),以阻止第二繞線輥37的轉動,從而對框架11進行限位;本實施例中由于楔子是插入所述間隙內(nèi)使用的,因此可將間隙內(nèi)原本浪費的空間合理利用,從而避免了占用額外的空間,進而減小了水體治理裝置的體積。
[0052]為了將水體2中的框架11放置于存放場所9,本實施例中的吊臂34可繞支柱331轉動,由此使得吊鉤可繞支柱331轉動,從而帶動框架11繞支柱331轉動,進而可將框架11放置于存放場所9。
[0053]進一步的,吊臂34固定于支柱331上,支柱331可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帶動吊臂34繞支柱331轉動,由此可直接驅動支柱331轉動即可帶動吊臂34轉動,從而避免了驅動位置較高的吊臂34,進而使操作更方便。具體的,支柱331的底端與地面7可通過軸承或螺紋連接,以使支柱331可繞自身軸線轉動。
[0054]吊臂34優(yōu)選為伸縮桿,由此可通過伸縮桿的伸縮來調(diào)整吊鉤的位置,從而使吊鉤可與不同位置的框架11上的吊環(huán)6勾連,進而可將水體2中不同位置的多個框架11放置于存放場所9。
[0055]將水體2中不同位置的多個框架11放置于存放場所9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0056]a、支柱331轉動,使吊臂34朝向水體2中任意一個框架11 ;
[0057]b、伸縮桿伸縮,使吊鉤位于該框架11的上方;
[0058]C、第二繞線輥37轉動,使吊繩36從第二繞線輥37上逐漸解開,從而使吊繩36上的吊鉤逐漸下降,直至吊鉤與該框架11上的吊環(huán)6勾連;
[0059]d、第二繞線輥37反向轉動,使吊繩36與第二繞線輥37連接的一端逐漸纏繞于第二繞線輥37上,從而帶動吊鉤逐漸上升,直至該框架11離開水體2;
[0060]e、支柱331轉動,使吊臂34和吊鉤轉至存放場所9的上方;
[0061 ] f、第二繞線輥37轉動,使吊繩36再次從第二繞線輥37上逐漸解開,從而使吊繩36上的吊鉤逐漸下降,直至吊鉤與該框架11上的吊環(huán)6脫離。
[0062]重復上述步驟,即可將水體2中不同位置的多個框架11放置于存放場所9,優(yōu)選的,多個框架11層疊擺放,由此可減小占地面積,便于集中管理。存放場所9可以設置在岸邊,如圖4所示,也可以設置在河道中。
[0063]為了進一步提升對水體的治理效果,本實施例中框架11內(nèi)設有多個互相平行的支撐條13,多個支撐條13均勻分布于框架11內(nèi),每個支撐條13上均勻固定有多個微藻吸附載體12,支撐條13的設置使得框架11內(nèi)能夠固定微藻吸附載體12的位置增多,從而使框架11內(nèi)能夠設置的微藻吸附載體12的個數(shù)增多,進而提高了微藻的養(yǎng)殖量,同時使多個微藻吸附載體12在框架11內(nèi)均勻分布,從而使框架11不同位置對水體的治理效果相當,通過這兩方面的共同作用進一步提升了對水體的治理效果。
[0064]微藻吸附載體12可通過絲線(圖中未示出)綁在支撐條13上,也可以在微藻吸附載體12上設置通孔,支撐條13依次穿過多個微藻吸附載體12上的通孔,從而將多個微藻吸附載體12串聯(lián)在一起,此時,可在支撐條13上位于每個微藻吸附載體12的兩側分別設置定位結(圖中未示出),用以對微藻吸附載體12進行定位,這里的支撐條13優(yōu)選為繩子。
[006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保水件8為覆蓋層,例如薄膜、布等,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可將所述覆蓋層覆蓋于微藻吸附載體12上,由此可降低微藻吸附載體12上水的蒸發(fā)量,從而使微藻吸附載體12處于濕潤狀態(tài),進而使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
[0066]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中,保水件8為海綿,所述微藻或微藻吸附載體12與所述海綿接觸,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海綿與水體2接觸,從而進行吸水,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海綿內(nèi)的水即可使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
[0067]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例中,保水件8為儲水箱,框架11為環(huán)形,所述儲水箱的頂部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與框架11的底端對接,所述微藻或微藻吸附載體12與所述儲水箱內(nèi)的水接觸,當框架11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儲水箱內(nèi)的水即可使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
[0068]參照圖6和圖7,本實施例中所述儲水箱的箱壁81上設有第一通孔82和門體83,門體83可將第一通孔82打開或關閉,由此,白天微藻進入水體2時,通過門體83將第一通孔82打開,從而使水通過第一通孔82進入儲水箱,夜晚需要微藻離開水體2時,通過門體83將第一通孔82關閉,從而防止水通過第一通孔82流出,進而使儲水箱內(nèi)的水能夠使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第二天白天時,微藻再次進入水體2,此時再將第一通孔82打開,從而使儲水箱內(nèi)的水能夠與水體2通暢置換,進而提升了對水體的治理效果。
[0069]具體的,門體83可與儲水箱的箱壁81通過鉸接軸(圖中未示出)鉸接,門體83可繞鉸接軸轉動,隨著門體83的轉動,門體83即可將第一通孔82打開或關閉,此時需要設置鎖緊結構,以使當門體83將第一通孔82關閉時能夠將門體83鎖緊,由于需要設置鎖緊結構,導致水體治理裝置的制作難度增大,成本增多。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參照圖6和圖7,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門體83與箱壁81貼合,門體83上設有與第一通孔82對接的第二通孔84,門體83可沿箱壁81滑動,隨著門體83的滑動,第一通孔82和第二通孔84可互相錯開;當?shù)谝煌?2和第二通孔84對接時,門體83即可將第一通孔82打開,當?shù)谝煌?2和第二通孔84錯開時,門體83即可將第一通孔82關閉,由此,無需設置鎖緊結構,從而降低了水體治理裝置的制作難度和成本。
[0070]所述儲水箱的底面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優(yōu)選為小于或等于30°,由此可防止儲水箱內(nèi)的水倒出,從而避免了儲水箱內(nèi)的水量過少,保證了微藻或微藻吸附載體12能夠與所述儲水箱內(nèi)的水接觸,進而保證了儲水箱內(nèi)的水能夠使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
[007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內(nèi)固定有微藻吸附載體,所述微藻吸附載體上附著有微藻,所述框架連接有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可帶動所述框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進入所述水體,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微藻可離開所述水體,所述框架上還設有保水件,當所述框架運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保水件可使所述微藻處于濕潤狀態(tài)。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基座,所述框架與所述基座通過鉸接軸鉸接,所述驅動單元可帶動所述框架繞所述鉸接軸轉動,以使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擺動。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包括拉繩,所述拉繩的一端與所述框架遠離所述鉸接軸的一端連接,所述拉繩的另一端與設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繞線輥連接; 隨著所述第一繞線輥的轉動,所述拉繩與所述第一繞線輥連接的一端可逐漸纏繞于所述第一繞線輥上,所述拉繩與所述框架連接的一端可拉動所述框架繞所述鉸接軸轉動。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設有吊環(huán),所述驅動單元包括支架和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吊臂,所述吊臂一端與所述支架連接,另一端設有互相配合的第一滑輪和吊繩,所述吊繩的一端連接有吊鉤,所述吊鉤與所述框架上的所述吊環(huán)勾連; 所述吊繩可在所述第一滑輪上滑動,隨著所述吊繩的滑動,所述吊鉤可帶動所述框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還包括限位件,當所述框架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限位件可對所述框架進行限位。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繞線輥,所述吊繩遠離所述吊鉤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繞線輥連接; 隨著所述第二繞線輥的轉動,所述吊繩與所述第二繞線輥連接的一端可逐漸纏繞于所述第二繞線輥上,從而帶動所述吊繩在所述第一滑輪上滑動。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柱,所述支柱的頂端連接有所述吊臂,所述支柱的底端連接有底座,所述第二繞線輥設置于所述底座上。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可繞所述支柱轉動。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固定于所述支柱上,所述支柱可繞自身軸線轉動,從而帶動所述吊臂繞所述支柱轉動。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為伸縮桿。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內(nèi)設有多個互相平行的支撐條,多個所述支撐條均勻分布于所述框架內(nèi),每個所述支撐條上均勻固定有多個所述微藻吸附載體。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件為儲水箱,所述框架為環(huán)形,所述儲水箱的頂部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與所述框架的底端對接,所述微藻或所述微藻吸附載體與所述儲水箱內(nèi)的水接觸。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箱的箱壁上設有第一通孔和門體,所述門體可將所述第一通孔打開或關閉。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水體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體與所述箱壁貼合,所述門體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通孔對接的第二通孔,所述門體可沿所述箱壁滑動,隨著所述門體的滑動,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可互相錯開。
【文檔編號】C02F3/34GK205710111SQ20162066458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9日
【發(fā)明人】錢為強, 張凱, 耿金峰, 程小雪
【申請人】新奧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