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干燥裝置。所述干燥裝置構(gòu)成為,與未載置被干燥物(W1)的位置的托盤通氣孔(4)對應(yīng)的吸氣管道(12)的抽吸口(15)被形成有第一通氣孔(17a)的第一阻力蓋(R1)覆蓋,熱風通過第一通氣孔(17a)進行循環(huán)。在與載置有被干燥物(W1)的位置的托盤通氣孔(4)對應(yīng)的吸氣管道(12)中,熱風通過在第一阻力蓋(R1)與抽吸口(15)之間形成的第一間隙(S1)而流動,且熱風不通過第一阻力蓋(R1)的第一通氣孔(17a)。即,通過預先將第一通氣孔(17a)的空氣阻力設(shè)定為與被干燥物(W1)的空氣阻力相同,由此能夠使通過任一托盤通氣孔(4)的熱風量相同,能夠以與對最大數(shù)量的被干燥物進行干燥處理的情況相同的條件進行干燥。
【專利說明】
干燥裝置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對通氣性的被干燥物進行熱處理的熱風循環(huán)式干燥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有的干燥裝置如圖10那樣構(gòu)成。
[0003]該裝置將多個被干燥物W載置在輥式輸送機31上并搬入到干燥室32。在被干燥物W通過干燥室32的期間,向干燥室32供給的熱風33通過通路34而吹送到被干燥物W。通過了被干燥物W的空氣通過整流板35后被熱風出口 36抽吸,一部分排出,剩余的部分進行循環(huán)。
[0004]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平10-306977號公報
[0005]然而,在該現(xiàn)有結(jié)構(gòu)中,當以多個被干燥物W在輥式輸送機31上達到配置限度的狀態(tài)進行干燥處理的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少許被干燥物W未配置在輥式輸送機31上的配置空間內(nèi)而以稀疏的狀態(tài)進行干燥處理的情況下,存在如下的技術(shù)問題:吹送的熱風通過未配置被干燥物W而導致稀疏的空氣阻力少的位置,因此通過被干燥物W中的熱風的量減少,與被干燥物W達到配置限度的狀態(tài)相比干燥時間變長。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便每次進行干燥處理的被干燥物的數(shù)量存在偏差,也能夠縮短干燥時間的干燥裝置。
[0007]本發(fā)明的干燥裝置將具有通氣性的多個被干燥物載置于托盤,且利用貫通該托盤的干燥用介質(zhì)對所述被干燥物進行干燥處理,所述干燥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托盤,其在所述被干燥物的各載置位置處形成有使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的托盤通氣孔;抽吸管道,其設(shè)置在所述托盤的下表面?zhèn)?,且從所述托盤通氣孔抽吸干燥用介質(zhì);以及第一阻力蓋,其對所述抽吸管道的抽吸口進行開閉來調(diào)節(jié)所述干燥用介質(zhì)的通過阻力,并且具有在將所述抽吸口閉合的狀態(tài)下供所述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的第一通氣孔,在與所述托盤的各載置位置中的載置有所述被干燥物的所述托盤通氣孔對應(yīng)的所述抽吸管道中,使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在所述第一阻力蓋與所述抽吸管道的抽吸口之間形成的第一間隙而進行循環(huán),在與所述托盤的各載置位置中的未載置所述被干燥物的所述托盤通氣孔對應(yīng)的所述抽吸管道中,使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形成于所述第一阻力蓋的所述第一通氣孔而進行循環(huán)。
[0008]發(fā)明效果
[0009]根據(jù)該結(jié)構(gòu),通過使用第一阻力蓋,針對未安置被干燥物的干燥位置也能夠以與安置有被干燥物的干燥位置相同的通氣阻力使干燥用介質(zhì)流動,即便每次進行干燥處理的被干燥物的數(shù)量存在偏差,也能夠縮短干燥時間。
【附圖說明】
[0010]圖1的(a)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中的干燥裝置的縱剖視圖,(b)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中的干燥裝置的水平剖視圖。
[0011]圖2是圖1的1-1剖視圖。
[0012]圖3是圖1的I1-1I剖視圖。
[0013]圖4是載置有被干燥物的托盤到達了干燥位置的干燥中的剖視圖。
[0014]圖5是在托盤中存在安置有被干燥物的部位和未安置被干燥物的部位的情況下的剖視圖。
[0015]圖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干燥裝置的干燥位置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16]圖7的(a)是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向干燥位置搬入的托盤的俯視圖,(b)是II1-1II剖視圖。
[0017]圖8的(a)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安置有被干燥物的部位的干燥位置處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b)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未安置被干燥物的部位的干燥位置處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以及(c)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安置有通氣阻力小的被干燥物的部位的干燥位置處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
[0018]圖9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0019]圖10是現(xiàn)有的干燥裝置的結(jié)構(gòu)圖。
[0020]附圖標號說明:
[0021 ]Wl 被干燥物
[0022]W2 被干燥物
[0023]Rl 第一阻力蓋
[0024]R2 第二阻力蓋
[0025]SI 第一間隙
[0026]S2 第二間隙
[0027]X 搬運方向
[0028]Y 主體I的高度方向
[0029]Z 主體I的寬度方向
[0030]I 主體[0031 ]2 鏈條
[0032]3 托盤
[0033]4 托盤通氣孔
[0034]5 干燥室
[0035]6a 第一臺階部
[0036]6b 第二臺階部
[0037]7 風扇
[0038]8 電動機
[0039]9 軸
[0040]10 加熱器[0041 ]11 溫度傳感器
[0042]12 抽吸管道
[0043]13 壓縮彈簧
[0044]14 第一通路
[0045]15抽吸管道12的抽吸口
[0046]16壓縮彈簧13的支承點
[0047]17a第一通氣孔
[0048]17b第二通氣孔
[0049]18凸部
[0050]19第二通路[0051 ]20管道
[0052]21阻尼器
[0053]22分隔壁
[0054]23壓力傳感器
[0055]24運轉(zhuǎn)控制部
[0056]25墊片
[0057]26間隔件
[0058]Pl?P6托盤3的干燥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59]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60]需要說明的是,對具有相同作用的構(gòu)件標注相同的符號來進行說明。
[0061 ](實施方式I)
[0062]圖1?圖5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的干燥裝置。
[0063]該干燥裝置反復執(zhí)行干燥處理,該干燥處理中,每次對具有通氣性的被干燥物以多個為單位進行處理。作為被干燥物的具體例,已知有用于降低柴油發(fā)動機排氣中的PM(微粒狀物質(zhì))的柴油機排氣凈化用催化劑DPF(柴油機微粒過濾器)等。也可以用于陶瓷制蜂窩結(jié)構(gòu)體等的干燥。
[0064]如圖1的(a)、(b)所示,在該干燥裝置中,在從主體I的搬入口到搬出口的范圍內(nèi)鋪設(shè)有作為搬運裝置的鏈條2d為搬運方向,Y為主體I的高度方向,Z為主體I的寬度方向。
[0065]被干燥物Wl以多個為單位安置于托盤3并載置到鏈條2上,且朝向搬出口被搬運。被干燥物Wl例如為圓筒狀陶瓷,尺寸為直徑250mm X高度250mm左右且重量為1kg左右。在該實施方式中,在托盤3中形成有四個托盤通氣孔4,一張托盤3中能夠安置的被干燥物的個數(shù)最大為四個。以這四個被干燥物之間的重量沒有差別且作為通過阻力的空氣阻力也相同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0066]在主體I的中途的干燥區(qū)域設(shè)置有干燥室5,該干燥室5向到達的托盤3供給作為干燥用介質(zhì)的熱風并進行抽吸。干燥室5為形成密閉空間的箱形,且由玻璃棉等隔熱材料包圍。
[0067]圖2是圖1的1-1剖視圖,示出托盤3朝向干燥室5搬運中的狀態(tài)。在托盤3的上表面,在托盤通氣孔4的周圍形成有安置被干燥物Wl的第一臺階部6a。
[0068]圖3示出托盤3到達干燥室5前的狀態(tài)下的圖1的I1-1I剖視圖。為了使空氣循環(huán),在干燥室5中除了設(shè)置有風扇7、電動機8以及軸9之外,還設(shè)置有加熱器10、溫度傳感器11、抽吸管道12、第一阻力蓋R1、以及壓縮彈簧13等。風扇7例如是西洛克風扇或渦輪風扇。由風扇7產(chǎn)生的風沿著干燥室5的側(cè)壁內(nèi)側(cè)在第一通路14中上升。在第一通路14的頂棚附近的角部配置有加熱器10。由加熱器10加熱后的熱風如箭頭F所示那樣被送到干燥室5的室內(nèi)的頂棚附近。
[0069]隔著通過干燥室5的鏈條2而在干燥室5的底部,按照到達干燥位置的托盤3的各托盤通氣孔4而配置有抽吸管道12。抽吸管道12以相對于鏈條2的通過路徑升降自如的方式安裝在干燥室5內(nèi),在示出托盤3到達干燥室5之前的狀態(tài)的圖3中,抽吸管道12位于下降位置。該狀態(tài)下的抽吸管道12利用被壓縮彈簧13朝向上方施力的第一阻力蓋Rl來堵塞抽吸口 15。詳細而言,第一阻力蓋Rl上表面的外周部分在抽吸管道12的內(nèi)側(cè)與抽吸口 15的周圍抵接。16示出抽吸管道12中的壓縮彈簧13的支承點。需要說明的是,在第一阻力蓋Rl的內(nèi)周形成有多個第一通氣孔17a。在第一阻力蓋Rl的上表面的中央形成有凸部18。
[ΟΟΤ?]抽吸管道12的出口通過蜿蜓狀的管道20而連接到與風扇7的吸入口附近的第一通路14連通的第二通路19。另外,在抽吸管道12的出口與管道20的連接部附近設(shè)置有電動式的阻尼器21。22是分隔壁,23是壓力傳感器。24是運轉(zhuǎn)控制部,其負責向加熱器10的通電控制、阻尼器21的開度調(diào)整、以及鏈條2的運轉(zhuǎn)控制等。
[0071]接著,基于干燥動作對運轉(zhuǎn)控制部24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
[0072]運轉(zhuǎn)控制部24無論托盤3是否到達干燥室5都使電動機8運轉(zhuǎn)而使風如箭頭F所示那樣在干燥室5內(nèi)循環(huán),并且以溫度傳感器11的檢測溫度接近設(shè)定溫度的方式進行運轉(zhuǎn)。例如利用繼電器電路對向加熱器10供給的電力進行PID控制。設(shè)定溫度是被干燥物Wl所含浸的溶劑的干燥溫度,被設(shè)定為150 0C?200 °C左右的溫度。
[0073]在托盤3到達干燥室5之前,由于第一阻力蓋Rl如圖3所示那樣貼靠在抽吸管道12的抽吸口 15的周圍而將抽吸口 15堵塞,因此就干燥室5內(nèi)的熱風的循環(huán)路徑而言,是通過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而進行循環(huán)的。第一阻力蓋Rl的多個第一通氣孔17a的大小和數(shù)量被調(diào)節(jié)為,使通過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的空氣阻力成為與被干燥物Wl相同的空氣阻力。該空氣阻力例如是500Pa。
[0074]運轉(zhuǎn)控制部24以使對各抽吸管道12的壓力進行檢測的壓力傳感器23的檢測壓力的相互之差減小的方式改變阻尼器21的開度,從而使在各抽吸管道12中流動的空氣量固定。
[0075]當托盤3到達干燥室5時,運轉(zhuǎn)控制部24如圖4所示那樣使抽吸管道12上升。首先,對在到達的托盤3中安置有最大數(shù)量為四個的被干燥物Wl的情況進行說明。
[0076]通過將各抽吸管道12驅(qū)動至上升位置,由此各抽吸管道12的抽吸口 15與托盤3的下表面抵接而貼靠。在各抽吸管道12中設(shè)置的第一阻力蓋Rl在抽吸管道12的上升初期與抽吸管道12—起上升,但從伴隨著上升而使第一阻力蓋Rl的凸部18與被干燥物Wl抵接開始,所有的第一阻力蓋Rl在被干燥物Wl的作用下克服壓縮彈簧13的作用力而被按下。由此,在抽吸管道12與第一阻力蓋Rl之間形成第一間隙SI。第一間隙SI的空氣阻力比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的空氣阻力小,例如是1Pa左右,因此干燥室5內(nèi)的熱風不通過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而通過第一間隙SI來進行循環(huán)。此時,運轉(zhuǎn)控制部24還是以使各壓力傳感器23的檢測壓力的相互之差減小的方式改變阻尼器21的開度,從而使在各抽吸管道12中流動的空氣量固定。
[0077]當在該狀態(tài)下,運轉(zhuǎn)控制部24檢測到四個被干燥物Wl的干燥處理完成時,使所有的抽吸管道12下降,并使鏈條2運轉(zhuǎn)而將托盤3從干燥室5搬出,將下一個托盤3搬入到干燥室5。
[0078]上述的說明是同時對四個被干燥物Wl進行干燥處理的情況,但在托盤3上僅安置有三個被干燥物Wl這樣的被干燥物Wl處于稀疏狀態(tài)的情況下,當檢測到托盤3已到達的運轉(zhuǎn)控制部24使抽吸管道12上升時,如圖5的右側(cè)所示那樣,在托盤3的安置有被干燥物Wl的干燥位置處,與圖4的情況同樣地在抽吸管道12與第一阻力蓋Rl之間形成第一間隙SI,干燥室5內(nèi)的熱風不通過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而通過第一間隙SI來進行循環(huán)。
[0079]在托盤3的未安置被干燥物Wl的干燥位置處,如圖5的左側(cè)所示那樣,即便使抽吸管道12上升,第一阻力蓋Rl也不會克服壓縮彈簧13的作用力而被按下,因此與圖3的情況同樣地通過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來進行循環(huán)。
[0080]此時,轉(zhuǎn)控制部24還是以使各壓力傳感器23的檢測壓力的相互之差減小的方式改變阻尼器21的開度,從而使在各抽吸管道12中流動的空氣量固定,因此,能夠以與托盤3中安置有四個被干燥物Wl的情況相同的時間進行干燥處理。
[0081 ]當運轉(zhuǎn)控制部24檢測到干燥處理完成時,使所有的抽吸管道12下降,然后驅(qū)動鏈條2將托盤3從干燥室5搬出。
[0082]需要說明的是,阻尼器21和運轉(zhuǎn)控制部24對阻尼器21的控制并非是必要構(gòu)成要件。即便不控制阻尼器21的開度而僅通過第一阻力蓋Rl使抽吸管道12的抽吸口 15打開或堵塞,也能夠在每次進行干燥處理的被干燥物的數(shù)量存在偏差時縮短干燥時間。
[0083]需要說明的是,在不使用第一阻力蓋Rl而僅通過控制阻尼器21的開度來避免因被干燥物的數(shù)量的偏差所引起的干燥時間的延長的情況下,由于干燥室5的室內(nèi)的熱風的流動在短時間內(nèi)不穩(wěn)定,因此到熱風的流動穩(wěn)定為止產(chǎn)生延遲。因此,為了對載置于托盤3而搬入到干燥室5的各個被干燥物以適當?shù)臒犸L量迅速開始干燥處理,優(yōu)選采用第一阻力蓋Rl與基于阻尼器21的調(diào)整的組合。
[0084]需要說明的是,以托盤3中安置有最大四個被干燥物Wl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在托盤3中安置有三個以下的被干燥物或五個以上的被干燥物的情況下,也能夠同樣地進行實施。
[0085](實施方式2)
[0086]圖6?圖8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
[0087]在實施方式I中,示出通氣性圓筒狀體的多個被干燥物的重量相同的情況,但在該實施方式2中,即便在每次進行干燥處理的多個被干燥物的重量存在偏差的情況下,也能夠以與重量不存在偏差的情況相同的時間進行干燥處理。
[0088]圖6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干燥裝置的主要部分。其他與實施方式I相同。
[0089]該實施方式2中的干燥條件為:
[0090]托盤中安置最大數(shù)量的被干燥物進行干燥處理的情況;
[0091]托盤中安置小于最大數(shù)量的被干燥物進行干燥處理的稀疏情況;
[0092]托盤中安置的被干燥物的相互之間存在重量差的情況。
[0093]在托盤3中,除了形成有安置被干燥物Wl的第一臺階部6a還形成有安置第二阻力蓋R2的第二臺階部6b。第二阻力蓋R2比第一阻力蓋Rl小徑。
[0094]圖7的(a)示出在安置最大數(shù)量為六個的被干燥物的托盤3中,在六個載置位置Pl?P6處均形成有第一臺階部6a和第二臺階部6b。在托盤3的載置位置Pl、P3、P5處安置有被干燥物。在載置位置P3處安置的被干燥物W2的高度為在載置位置P1、P5處安置的被干燥物Wl的高度的一半。即,被干燥物W2的空氣阻力為被干燥物Wl的空氣阻力的一半。圖7的(b)示出托盤3的載置位置P1-P3的剖面。
[0095]如該圖7的(b)所示,在未安置被干燥物的載置位置P2、P4、P6處分別將第二阻力蓋R2安置于第二臺階部6b的狀態(tài)下,將托盤3搬入到干燥室5。
[0096]在托盤3到達干燥室5之前,由于第一阻力蓋Rl如圖3所示那樣貼靠在抽吸管道12的抽吸口 15的周圍而將抽吸口 15堵塞,因此就干燥室5內(nèi)的熱風的循環(huán)路徑而言,是通過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而進行循環(huán)的。第一阻力蓋Rl的多個第一通氣孔17a的大小和數(shù)量被調(diào)節(jié)為,使通過第一阻力蓋Rl的空氣阻力成為與被干燥物Wl相同的空氣阻力。該空氣阻力與被干燥物Wl的空氣阻力相同例如是500Pa。
[0097]運轉(zhuǎn)控制部24以使對各抽吸管道12的壓力進行檢測的壓力傳感器23的檢測壓力的相互之差減小的方式改變阻尼器21的開度,從而使在各抽吸管道12中流動的空氣量固定。
[0098]當托盤3到達干燥室5時,運轉(zhuǎn)控制部24使各抽吸管道12上升。上升了的各抽吸管道12的抽吸口 15與托盤3的下表面抵接而貼靠。圖8的(a)、(b)、(c)分別示出與載置位置P1、P2、P3對應(yīng)的抽吸管道12的狀態(tài)。
[0099]在載置位置Pl的抽吸管道12中設(shè)置的第一阻力蓋Rl在抽吸管道12的上升初期與抽吸管道12—起上升,但從伴隨著上升而使凸部18與被干燥物Wl抵接開始,所有的第一阻力蓋Rl在被干燥物Wl的作用下克服壓縮彈簧13的作用力而被按下。由此,在抽吸管道12與第一阻力蓋Rl之間形成第一間隙SI。第一間隙SI的空氣阻力比第一阻力蓋Rl的空氣阻力小,例如是1Pa左右,因此干燥室5內(nèi)的熱風不通過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而通過第一間隙SI來進行循環(huán)。此時,運轉(zhuǎn)控制部24還是以使各壓力傳感器23的檢測壓力的相互之差減小的方式改變阻尼器21的開度,從而使在各抽吸管道12中流動的空氣量固定。
[0100]在該載置位置P2的抽吸管道12中設(shè)置的第一阻力蓋Rl伴隨著抽吸管道12的上升而與抽吸管道12—起上升,上升后的抽吸管道12的抽吸口 15與托盤3的下表面抵接而貼靠。另外,通過上升,第一阻力蓋Rl的凸部18與安置在載置位置P2的第二阻力蓋R2抵接。對第一阻力蓋Rl向上方施力的壓縮彈簧13的作用力比第二阻力蓋R2的重量大,因此從第一阻力蓋Rl的凸部18與第二阻力蓋R2抵接開始,伴隨著抽吸管道12的上升,第二阻力蓋R2從托盤3的第二臺階部6b被抬起,在托盤3與第二阻力蓋R2之間形成第二間隙S2。由于第二間隙S2的空氣阻力比形成于第二阻力蓋R2的多個第二通氣孔17b的空氣阻力小,例如是1Pa左右,因此干燥室5內(nèi)的熱風不通過第二阻力蓋R2的第二通氣孔17b而通過第二間隙S2,進而通過空氣阻力為500Pa的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來進行循環(huán)。此時,運轉(zhuǎn)控制部24還是以使各壓力傳感器23的檢測壓力的相互之差減小的方式改變阻尼器21的開度,從而使在各抽吸管道12中流動的空氣量固定。
[0101]在載置位置P3處安置有第二阻力蓋R2和被干燥物W2。在載置位置P3的抽吸管道12中設(shè)置的第一阻力蓋Rl在抽吸管道12的上升初期與抽吸管道12—起上升,但從伴隨著上升而使凸部18與第二阻力蓋R2抵接開始,所有的第一阻力蓋Rl在被干燥物W2的作用下克服壓縮彈簧13的作用力而被按下。由此,在抽吸管道12與第一阻力蓋Rl之間形成第一間隙SI。第一間隙SI的空氣阻力比第一阻力蓋RI的空氣阻力小,例如是I OPa左右。通過被干燥物W2進而通過第二阻力蓋R2的干燥室5的熱風不通過第一阻力蓋Rl的第一通氣孔17a,而通過第二間隙S2來進行循環(huán)。此時,運轉(zhuǎn)控制部24還是以使各壓力傳感器23的檢測壓力的相互之差減小的方式改變阻尼器21的開度,從而使在各抽吸管道12中流動的空氣量固定。即,例如在被干燥物W2的空氣阻力為250Pa的情況下,通過將第二阻力蓋R2的空氣阻力設(shè)為250Pa,使合計的空氣阻力成為500Pa,從而能夠在與被干燥物Wl相同的條件下進行干燥。
[0102]需要說明的是,不存在被干燥物而僅安置有第二阻力蓋R2的載置位置P4、P6與載置位置P2的情況相同。在載置位置P5安置有被干燥物Wl的情況下,與載置位置Pl的情況相同。在載置位置P5安置有被干燥物W2和第二阻力蓋R2的情況下,與載置位置P3的情況相同。
[0103]這樣,在托盤3上存在未安置被干燥物W1、W2的稀疏的載置位置或?qū)Χ鄠€品種同時進行干燥的情況下,通過設(shè)置第一阻力蓋、第二阻力蓋R1、R2,由此即便風扇7、加熱器10為一個系統(tǒng)也能夠?qū)Χ鄠€工件進行干燥。
[0104](實施方式3)
[0105]圖9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
[0106]在實施方式2中,使抽吸管道12上升而使抽吸管道12的抽吸口15貼靠在托盤3的下表面,但未對抽吸管道12與托盤3之間的密封件進行說明。但是,實際上設(shè)置有圖9所示的墊片25。更詳細而言,在抽吸管道12的與托盤3相接的端面上,以包圍抽吸管道12的抽吸口 15的方式設(shè)置有墊片25。此外,在抽吸管道12上,在墊片25的內(nèi)周側(cè)安裝有被加工成抽吸管道12與托盤3之間的最小間隔的高度的間隔件26,以使得墊片25不過大地發(fā)生變形。
[0107]在此,以實施方式2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在實施方式I中,也優(yōu)選以與實施方式2相同的方式設(shè)置墊片25和間隔件26。
[0108]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0109]本發(fā)明除了有助于通氣性圓筒狀體等的干燥處理之外,還有助于連續(xù)地對被干燥物進行干燥處理所需的各種制造線的設(shè)置空間的小型化。
【主權(quán)項】
1.一種干燥裝置,其將具有通氣性的多個被干燥物載置于托盤,且利用貫通該托盤的干燥用介質(zhì)對所述被干燥物進行干燥處理, 所述干燥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托盤,其在所述被干燥物的各載置位置處形成有使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的托盤通氣孔; 抽吸管道,其設(shè)置在所述托盤的下表面?zhèn)?,且從所述托盤通氣孔抽吸干燥用介質(zhì);以及 第一阻力蓋,其對所述抽吸管道的抽吸口進行開閉來調(diào)節(jié)所述干燥用介質(zhì)的通過阻力,并且具有在將所述抽吸口閉合的狀態(tài)下供所述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的第一通氣孔, 在與所述托盤的各載置位置中的載置有所述被干燥物的所述托盤通氣孔對應(yīng)的所述抽吸管道中,使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在所述第一阻力蓋與所述抽吸管道的抽吸口之間形成的第一間隙而進行循環(huán), 在與所述托盤的各載置位置中的未載置所述被干燥物的所述托盤通氣孔對應(yīng)的所述抽吸管道中,使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形成于所述第一阻力蓋的所述第一通氣孔而進行循環(huán)。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 在所述托盤的上表面且在所述托盤通氣孔的周圍,設(shè)置有與所述被干燥物卡合的第一臺階部。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 所述干燥裝置中設(shè)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對所述第一阻力蓋向?qū)⑺龀槲艿赖某槲陂]合的方向施力, 利用所述被干燥物的重量使所述第一阻力蓋克服所述彈簧的作用力而朝向降低所述干燥用介質(zhì)的通過阻力的方向移動,從而形成所述第一間隙。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 在所述抽吸管道內(nèi)配置有阻尼器。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 在所述抽吸管道的與所述托盤相接的端面設(shè)置有墊片,在所述墊片的內(nèi)周側(cè)設(shè)置有間隔件。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 所述干燥裝置中設(shè)置有第二阻力蓋,所述第二阻力蓋具有供所述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的第二通氣孔,且以覆蓋所述托盤通氣孔的方式載置在所述托盤上, 在與所述托盤的各載置位置中的載置有所述第二阻力蓋而未載置所述被干燥物的所述托盤通氣孔對應(yīng)的所述抽吸管道中,使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在所述第二阻力蓋與所述托盤之間形成的第二間隙和所述第一阻力蓋的第一通氣孔而進行循環(huán),其中所述第二阻力蓋在由所述第一阻力蓋將所述抽吸管道的所述抽吸口閉合的狀態(tài)下被從所述托盤抬起, 在與所述托盤的各載置位置中的載置有所述第二阻力蓋和所述被干燥物的所述托盤通氣孔對應(yīng)的所述抽吸管道中,使干燥用介質(zhì)通過所述第二阻力蓋的所述第二通氣孔以及在所述第一阻力蓋與所述抽吸管道的抽吸口之間形成的所述第一間隙,而在所述被干燥物中進行循環(huán)。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 所述干燥裝置中設(shè)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對所述第一阻力蓋向?qū)⑺龀槲艿赖某槲陂]合的方向施力, 在借助所述彈簧的作用力而由所述第一阻力蓋堵塞所述抽吸管道的抽吸口的狀態(tài)下,經(jīng)由所述第一阻力蓋將所述第二阻力蓋抬起,從而形成所述第二間隙。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干燥裝置,其中, 在所述托盤的上表面的所述托盤通氣孔的周圍,設(shè)置有與所述被干燥物卡合的第一臺階部, 在所述托盤的所述托盤通氣孔與所述第一臺階部之間,設(shè)置有收容第二阻力蓋的第二臺階部。
【文檔編號】F26B15/14GK106052351SQ201610064934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9日 公開號201610064934.0, CN 106052351 A, CN 106052351A, CN 201610064934, CN-A-106052351, CN106052351 A, CN106052351A, CN201610064934, CN201610064934.0
【發(fā)明人】神田敏朗
【申請人】松下知識產(chǎn)權(quán)經(jīng)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