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加工輪胎簾線層的鉤子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82670閱讀:48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加工輪胎簾線層的鉤子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輪胎加工,特別是涉及歐洲專利申請,EPA243851所述的加工輪胎簾線層的裝置。
這種裝置用來把單根簾線加工成輪胎的簾線層。該裝置的主要元件包括支承在如歐洲專利申請EPA243851中所述的支撐臂之類的操縱桿上的夾線裝置。該裝置還帶有把簾線送到夾線裝置上的裝置。在所述的例子中該送線裝置由旋轉臂構成,該旋轉臂保證把簾線從線卷上繞下并鉤到夾線裝置上,該夾線裝置有一對鉤子,而簾線是從位于旋轉臂端部的一個孔板上繞下來的。
在加工簾線層的第一步,只有第一鉤子起作用,鉤住并保持住由旋轉臂送來的簾線。而第二鉤子的位置使得從第一鉤子伸出的兩段簾線中每一段安置在第二鉤子的一個相對的邊上。只有降低操縱桿才使得第二鉤子的尖端與該兩段簾線中的一段相貼合并夾住該段簾線,才可以把兩段簾線移開一些以便插入一根胎邊鋼絲。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對夾線的鉤子作進一步的改進,以使第二鉤子的作用更可靠,以打開簾線環(huán)插入胎邊鋼絲。必須能保證第二鉤子總是只挑起一根簾線,以使所制造的輪胎有盡可能好的質量。為達到這個目的,提出下列措施,在加工的第一階段(鉤住由旋轉臂送來的簾線階段),在操縱桿的兩個鉤子上同時鉤住簾線。
按照本發(fā)明,提供了一個加工輪胎的簾線層的裝置,該簾線層由單根簾線構成,所述的裝置具有兩個同軸的環(huán)狀操縱桿,操縱桿的端部裝有一對可以鉤住簾線的鉤子,和把簾線送到鉤子上的裝置,所述的操縱桿可以在把簾線鉤到所述的一對鉤子上的鉤住位置與脫鉤位置之間移動,其特征在于第一鉤子是固定在操縱桿上,而第二鉤子是相對于第一鉤子可活動地安裝的。
這樣,可以控制每個鉤子在運動軌跡任一點的相應的位置,特別是在鉤住及脫鉤位置,并且很容易加工及安置鉤子以便最理想地鉤住簾線以及當把簾線固定在胎邊鋼絲上時脫掉鉤子。這樣從一開始,也就是說在把簾線鉤到鉤子上時就可形成簾線環(huán),并在圍繞胎芯下降的整個階段中把它夾住。
本發(fā)明也提供了該裝置的一對鉤子,其中一個鉤子與另一個鉸接在一起,使一個鉤子可相對于另一個鉤子活動。
本發(fā)明也提供了控制第二鉤子位置的元件,把它們繞著活接頭的轉動中心旋轉。這種活接頭特別適合于控制操縱桿端頭的位置,這些操縱桿是按所述專利申請已說明過的方法進行操作的。
可以參閱歐洲專利申請EPA243851來了解本發(fā)明的加工原理、加工裝置的一般結構以及其中所有裝置的具體細節(jié)。
下面的附圖以及詳細說明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本發(fā)明。附圖中

圖1示出了處在加工簾線層的幾個不同的階段中的一對鉤子;
圖2示出了該裝置的一個元件的細節(jié);
圖3示出了加工過程中另一個階段;
本發(fā)明裝置的主要元件相對于與位于胎芯7中部的轉軸相垂直的平面是對稱的,因此圖1只示出了一半。從圖中可看到該裝置有一根操操縱桿2、它可繞著樞軸21擺動,并且在它的端部20帶著一對鉤子3。本發(fā)明應用如下已知的原理通過在使所有的樞軸21向胎芯7移動的同時繞樞軸21轉動操縱桿2而把簾線貼在并繞在胎芯7上。
如從上述專利申請可知,這一結果可通過把位移量D施加在樞軸21上,而把足夠的推力F保持在推壓元件22上來達到。
一對鉤子3包括鉤子31和32。第一鉤子31有底座310,它固定在操縱桿2的端部20上。還有一傾斜段311以及相對于由底座310和傾斜段311所限定的平面傾斜的指向底座310的尖端312。底座310和傾斜段311限定的平面相應于操縱桿2的端部20運動的平面。在圖1和圖3中,該平面也相應于作圖的平面。而尖端312稍微從作圖平面往外突出。
第一鉤子31還有一凸耳313,第二鉤子32通過活接頭320與該凸耳聯接。第二鉤子32在活接頭320的一邊有一控制端321,用來確定它的位置;而在活接頭320的另一邊有一指向背離第一鉤子31的底座310的方向的尖端322,尖端322在第一鉤子31的尖端312的同一側相對于上述的平面傾斜。
加工簾線層的第一步是把簾線4鉤在鉤子的兩個環(huán)上。包括在上述專利申請內涉及把簾線4送到這對鉤子上,有關鉤子的形狀,它們的位置以及在左右環(huán)之間的鉤子的可互換性的所有要點都在本發(fā)明中保持有效。只有一個特點是本發(fā)明改進的,也就是在鉤簾線的階段,第二鉤子32朝著比第一鉤子31更小的半徑徑向輕微地轉動,更精確地說,兩個鉤中位于徑向向內的那個鉤朝著比另一個鉤更小的半徑徑向轉動。其目的是在例如用上述對比文件所述的旋轉臂或者用相當的裝置將簾線4從線卷上繞下并鉤到鉤子上時,使簾線4能放到該裝置的兩個操縱桿上的每對鉤子中的兩個鉤31和32上。
桿50把鉤子32控制在適當位置上,桿的一頭通過一個活接頭與鉤子32的控制端,321相聯,而另一頭通過活接頭510與葉片51相聯。設置在桿50兩頭(510和321)上的這些接頭的軸和鉤子32的活接頭320的軸可以在經線平面內產生運動。每根桿50設置成大體平行于相關的操縱桿2,使得把桿50與葉片51聯接起來的活接頭510處在操縱桿2的樞軸21附近。確定活接頭510的實際位置要考慮到樞軸21、活接頭320和控制端321的位置,當操縱桿2從鉤住簾線4的位置(圖1中最上面的位置)轉到插入一根胎邊鋼絲并脫鉤(圖1中最下面的位置)時,由四個轉動點510、21、320和321組成的四邊形基本上如圖1所示320和321的各個位置那樣發(fā)生變形。
在圖1所示鉤子的左手環(huán)的情況下,第二鉤子32沿三角學方向旋轉。在鉤子31和32之間的距離縮短。鉤住簾線4的兩個鉤子的根部在運動終了時,幾乎保持在同樣的徑向水平上,這意味著從鉤子31到鉤子32之間的一段簾線4總是平行于胎芯7的軸運動。
最重要的特征如下在鉤子31和32之間的位置,特別相對于由尖端312和322形成的轉軸的角度有利于把簾線4保持在鉤住及脫鉤位置,同時通過用于插入胎邊鋼絲45的裝置8的介入可很方便地脫鉤。歐洲專利EP243851可作為參考文件來說明與之相同的加工簾線層的這個階段。
參照圖2,所有葉片51剛性地固定在板215上。板215上還裝著所有的樞軸21。因而它構成了操縱桿2的支撐。板215構成了上述鉸接的鉤子的控制元件,同時它使樞軸21產生軸的運動(位移D)。這樣導致鉸接的鉤子32隨操縱桿2的旋轉而轉動,而操縱桿2的旋轉又是由于推力F施加在推壓元件22上,造成了當樞軸21產生位移D時還使操縱桿2繞著樞軸21轉動。
把簾線4鉤在鉤子32上造成在桿50和葉片51中產生拉伸應力。在圖1中可見葉片51和桿50基本上是在一直線上的。因此,控制鉸接的鉤子位置的控制元件保證當操縱桿2處在鉤住位置時,鉤子32的剛性定位,這有利于很好地鉤住簾線4。類似地,鉤子31的設計也使得它對于由簾線4上鉤所造成的力而言是具有足夠剛性的。
另外,參照圖3可見,在脫鉤位置,桿50相應于葉片51的初始方向傾斜。葉片51在子午面內的彎曲慣性矩對這些操縱桿發(fā)生稍許彈性變形而言是足夠小的,特別當第一鉤子31脫鉤時,如相應于圖3所示的制造階段,更是如此。
裝置8包括一個由棒81和指狀物82組成的構件,它們的作用如在歐洲專利申請EPA243851中所說明的,相當于鉤子的變型,它們的尖端指向相反的方向。因而可用該文件作更詳細的說明。
本發(fā)明裝置設計成可把簾線鉤在每對鉤子上當處在鉤住位置(如圖1最上面位置)時,簾線的來回運動被一段間距相分開。而在脫鉤位置,利用鉸接的鉤子的位置和彈性來方便地脫鉤。
權利要求
1.加工輪胎簾線層的裝置,該簾線層由單根簾線構成,所述的裝置具有兩個同軸環(huán)狀的操縱桿(2),操縱桿的端部裝有一對可以鉤住簾線的鉤子(3),還包括把簾線送到鉤子上的裝置,所述的操縱桿可以在把簾線鉤到所述鉤子(3)上的鉤住位置與脫鉤位置之間位移,其特征在于第一鉤子是固定在操縱桿上,而第二鉤子是相對于第一鉤子可活動地安裝的。
2.按照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控制第二鉤子位置的控制元件。
3.按照權利要求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元件保證當操縱桿(2)處在把簾線鉤住的位置時第二鉤子的剛性定位,并且保證在脫鉤位置第二鉤子的撓性定位。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鉤子與第一鉤子是鉸接在一起的。
5.按照權利要求4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鉸接著的第二鉤子的位置的元件包括一根基本平行于操縱桿設置的桿,其一端與第二鉤子鉸接著,而另一端與控制第二鉤子位置的控制元件聯接。
6.加工輪胎的簾線層的裝置上的一對鉤子(3),所述的簾線層由單根簾線形成,所述的裝置具有兩個同軸的環(huán)狀操縱桿(2),其特征在于第一鉤子(31)具有一個可固定到操縱桿(2)的端頭(20)的底座(310),一個傾斜段(311)和一個指向該底座(310)的尖端(312),該尖端還相對于由底座(310)和傾斜段(311)所限定的平面傾斜,第一鉤子(31)還具有一凸耳(313),第二鉤子(32)通過活接頭(320)與該凸耳聯接,第二鉤子(32)在活接頭(320)這一邊有一控制它的位置的控制端(321),而在活接頭(320)的另一邊有一指向背離第一鉤子(31)的底座(310)的方向的尖端(322),該尖端(322)在第一鉤子的尖端(312)同一側相應于由底座(310)和傾斜段(311)所限定的平面傾斜。
全文摘要
加工輪胎簾線層的裝置,包括一對鉤子,其中一個鉤子(32)與另一個鉤子(31)鉸接著。該裝置設計成可把簾線鉤在兩個鉤子上,以使第二鉤子(32)只能鉤住一段簾線,本發(fā)明可以優(yōu)化鉤住及脫鉤階段鉤子的位置。
文檔編號B29D30/10GK1052815SQ9011018
公開日1991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1990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1989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奧利弗·戴利茨, 簡-克勞德·馬耶特 申請人:塞德普羅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