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試管供應裝置及利用該裝置的貼標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60923閱讀:376來源:國知局
試管供應裝置及利用該裝置的貼標系統(tǒng)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試管供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為醫(yī)院、研究所、大學等地所使用的試管貼附印有各種相關信息的標簽的試管供應裝置,及利用該裝置的貼標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保管血液、銅、植物的樣本及化合物等各種樣品時,使用的是一側封堵的長管狀試管。這種試管是在貼有記錄內裝樣品信息之標簽的狀態(tài)下使用的,故可提高作業(yè)效率。

尤其,在醫(yī)院等醫(yī)療機構中,采集的血液會根據采血量、采血的檢查狀態(tài)而使用各種不同的試管。試管通過條碼等來顯示采血日期和時間、采血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等個人信息。條碼會打印成條碼標簽等信息條碼后,貼附在試管的外周面上。

針對這些量大、種類多的試管記錄信息,對操作者而言,所需作業(yè)量過大,而且這種重復記錄的操作還頻頻出現相關信息記錄錯誤的事例。

因此,近來使用的是一種自動化試管用貼標系統(tǒng),在承裝這些血液等相關樣本之前,從試管堆中選擇所需試管后,在所選試管的表面,貼附有關患者或試管對象的文字信息或條碼等電子信息的標簽。

這種貼標系統(tǒng),可分為:移送試管的試管供應裝置;在試管供應裝置所供應的試管上貼附標簽的貼標裝置;及為貼標裝置供應標簽的印標裝置。

但是,現有的試管供應裝置仍存在問題,移送單元包括試管供應單元,其機械結構復雜、設備體積過大,所需的制造費用和安裝費用較高,以至于僅限于在規(guī)模較大的醫(yī)院、研究所等試管使用量較大的環(huán)境中使用。

另一問題在于,試管供應裝置需借助搭載于試管之上的試管供應單元,確保試管通過排放口依次排放,但在制作排放口時,并未考慮到試管管體和頭部的直徑,致使試管發(fā)生相互碰撞、卡夾,導致排放滯延。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試管供應裝置和使用該裝置的貼標系統(tǒng),通過改善試管供應裝置上的必攜結構之試管供應單元、移送單元的空間配置和各單元的結構,來實現緊湊化、輕量化和卓越的移動性。

技術方案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試管供應裝置,其包括:層疊有若干個試管的至少一個以上的試管供應單元;移動至上述各試管供應單元的下方后,將試管供應單元所供應的試管供應給貼標單元的轉移單元;及將上述轉移單元移送至各試管供應單元下方的移送單元。

上述試管供應單元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個盒部,正面形成一個投放口,使上述若干個試管以水平狀態(tài)層疊,下方形成一個排放口,用以排放一個試管;一個排放部,位于上述盒部的下方,使層疊在盒部上的任一個試管借助旋轉得以排放。

上述盒部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盒,其具有可容納上述試管管體的容納空間;第二盒,自上述第一盒延長而形成,具有可容納上述試管頭部的容納空間;及支撐第一盒和第二盒的下部盒,考慮到試管頭部直徑要大于上述試管管體的直徑,因此,上述第二盒的寬度要大于第一盒的寬度。

上述排放部的特征在于,包括:安裝于上述盒部的下方,用以支撐和排放若干個試管的排放板;及為使上述排放板可在下部盒的正面旋轉而固定的側板;旋轉上述排放板,以調節(jié)排放口大小的旋轉工具。

上述排放板的特征在于,包括:安裝于上述盒部的下方,用以支撐若干個試管的支撐架;及自上述支撐架的一側朝下呈彎曲狀,為完成排放而置放一個試管的置放架。

上述支撐架的特點在于,以投放口為準,自右向左傾斜。

上述置放架的特點在于,為對應試管的形狀而呈圓形。

上述支撐架和置放架的前端部的特征在于,為對應上述試管的頭部大小而形成第一端棱和第二端棱,其大小相當于第二盒超出第一盒的寬度大小。

上述旋轉工具的特點在于,包括:于上述排放板的兩側分別凸起形成,為使上述排放板在下部盒一側和側板一側旋轉而固定的第一接合凸起部和第二接合凸起部;插置于上述第一接合凸起部內,為上述排放板提供彈性力的彈性構件;及于上述排放板的一側凸起形成,對彈性構件加壓的加壓凸起部。

上述試管供應裝置的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來固定安裝上述若干個供應單元的固定架,各試管供應單元并列安裝。

上述盒部的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寬度調節(jié)構件,其插至第一盒的一側壁而接合,可根據上述試管管體的直徑大小來層疊各種試管。

上述寬度調節(jié)構件的特征在于,與上述第一盒相接合時,為避免支撐架旋轉時出現干擾現象,寬度調節(jié)構件上會形成第一回避槽,支撐架上會形成第二回避槽。

上述試管供應單元的特征在于,還額外安裝一個用以開合上述盒部投放口的封蓋。

上述轉移單元的特征在于,包括:為確保移動至上述盒部下方而安裝的本體;形成于本體上方,置放由上述盒部排放的試管的置放部;位于上述本體一側,移動至上述各盒部下方時,用來感應停止位置的感應部;及位于上述感應部的一側,根據上述感應部的信號而啟動,對上述加壓凸起部進行加壓的加壓部。

上述移送單元的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上述固定板背面的導軌;位于上述本體一側,沿著導軌移送上述本體的導向架;用以連接上述導向架和本體的連接構件;及與上述導向架相連接,通過驅動傳動帶來移動上述本體的傳動帶驅動部。

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貼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試管供應裝置;位于上述試管供應裝置的下方,在上述試管貼附的標簽上印制患者信息的印標裝置;及位于上述印標裝置一側,將印標裝置所供應的標簽貼附到上述試管供應裝置所供應的試管上的貼標裝置。

上述貼標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還會形成一個托盤置放部,其形成于上述貼標裝置的下方,具有可容納由貼標裝置所排放的試管的托盤置放空間。

上述貼標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還會安裝一個輔助輸入、輸出裝置,其位于所述試管供應裝置一側,除試管上貼附的標簽外,還可另外打印、掃描患者的信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效果在于,如上所述,依據本發(fā)明的試管供應裝置及利用該裝置的貼標系統(tǒng)作出了一系列改善,以單層結構的并列結構對試管供應單元進行配置,并以水平疊層狀態(tài)供應試管,使整個試管供應裝置的大小更為緊湊,實現了輕量化,移動性卓越,提高了與周圍環(huán)境的安裝兼容性。

另外,本發(fā)明的效果還在于,依據本發(fā)明,盒部的第一盒和第二盒形成的寬度不同,確保試管不發(fā)生卡夾,依次得以排放,防止出現處理時間的滯延。

另外,本發(fā)明的效果還在于,依據本發(fā)明,借助盒部上具有的寬度調節(jié)構件可根據檢查目的,通過一個試管供應單元來供應各種直徑不同的試管。

另外,本發(fā)明的效果還在于,借助盒部上安裝的封蓋,可將試管保管在試管供應裝置內,并防止在運送時出現試管脫落。

附圖說明

圖1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正面的概略透視圖。

圖2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背面的概略透視圖。

圖3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安裝有封蓋的結構概略透視圖。

圖4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單元結構的概略透視圖。

圖5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排放口結構和運轉狀態(tài)的概略透視圖。

圖6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寬度調節(jié)構件的結構的概略透視圖。

圖7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單元上安裝有寬度調節(jié)構件的狀態(tài)的概略透視圖。

圖8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轉移單元的結構的概略透視圖。

圖9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的供應流程的概略圖。

圖10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貼標系統(tǒng)的概略透視圖。

圖11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貼標系統(tǒng)上安裝有試管供應裝置的狀態(tài)的概略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作以詳細說明。這時應注意的是,附圖中所用的相同構成要素,盡量以相同的符號顯示。另外,對于可能導致本發(fā)明要旨含糊不清的公開已知功能和結構,在此,省略相關的詳細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圖1至圖11,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以說明。

首先,圖1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正面的概略透視圖,圖2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背面的概略透視圖,圖3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安裝有封蓋的結構概略透視圖。

然后,圖4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單元的結構的概略透視圖,圖5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排放口結構和運轉狀態(tài)的概略透視圖,圖6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寬度調節(jié)構件的結構的概略透視圖。

然后,圖7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單元上安裝有寬度調節(jié)構件的狀態(tài)的概略透視圖。圖8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轉移單元的結構的概略透視圖。圖9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的供應流程的概略圖。

如圖1至圖3所示,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10)包括:層疊有若干個試管(1)的至少一個以上的試管供應單元(100);移動至各試管(1)供應單元(100)的下方,將試管供應單元(100)所供應的試管(1)供應給貼標裝置(30)的轉移單元(200);及將轉移單元(200)移送至試管供應單元(100)下方的移送單元(300)。

這時,試管供應單元(100)包括盒部(110)和排放部(130)。

如圖4所示,盒部(110)的正面形成一個投放口(110a),使上述若干個試管(1)以水平狀態(tài)層疊,其下方形成一個排放口(110b),用以排放一個試管(1)。這種盒部(110)的內部包括第一盒(111),其具有可容納上述試管(1)管體的容納空間;及第二盒(113),其自上述第一盒(111)延長而形成,具有可容納上述試管(1)頭部的容納空間;及支撐第一盒(111)和第二盒(113)的下部盒(115)。

這時,可將第一盒(111),第二盒(113)和下部盒(115)制成一體式結構,也分別制作后予以組裝。

同時,優(yōu)選地,考慮到試管(1)的頭部直徑要大于試管(1)的管體直徑,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之第二盒(113)的寬度(W1)應大于第一盒(111)的寬度(W2)。即,不考慮試管(1)管體與頭部直徑的不同,各盒(111,113)使用相同寬度(W2,W1)進行制作時,在排放試管(1)時,會因相互間的直徑大小差異而出現相互卡夾,導致排放無法順利進行??紤]到這一點,優(yōu)選地,第二盒(113)的寬度(W1)應大于第一盒(111)的寬度(W2)。

下部盒(115)是用來支撐第一盒(111)和第二盒(113)的。與第一盒(111)和第二盒(113)的制作形狀相同,還起到后述的固定排放部(130)的作用。

如圖5所示,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排放部(130)包括:安裝于盒部(110)的下方,用以支撐和排放若干個試管(1)的排放板(131);為使排放板(131)可在下部盒(115)的正面旋轉而固定的側板(133);及旋轉排放板(131),以調節(jié)排放口(110b)大小的旋轉工具(135)。

即,排放板(131)位于盒部(110)的下方,除排放口(110b)外,對開口的盒部(110)進行密封,對層疊到盒部(110)上的試管(1)起到支撐作用。

這時,排放板(131)包括:安裝于盒部(110)的下方,用以支撐若干個試管(1)的支撐架(131a);及自支撐架(131a)的一側朝下呈彎曲狀,為完成排放而置放一個試管的置放架(131b)。

這時,優(yōu)選地,支撐架(113a)應以投放口(110a)為準,自右向左傾斜。其目的在于,排放板(131)旋轉時,支撐架(113a)的一側,即盒部(110)的一側壁面所支撐的試管(1)升至上方,移動到支撐架(131a)的另一側部位,而支撐架(131a)的另一側所支撐的試管(1)則下降,移動至置放架(131b)一側,等待排放。最終,支撐架(131a)起到的是支撐各試管(1)和變更位置的作用。

置放架(131b)自支撐架(131a)的一側起朝下呈彎曲狀,作用在于,為完成排放而置放一個試管(1),另一作用在于,確保用于排放的一個試管(1)上方有若干個等待排放的試管(1)。

這時,優(yōu)選地,置放架(131b)為對應試管的形狀應呈圓形。這是為了確保在排放時,置放架(131b)上置放的試管(1)和等待的試管(1)不發(fā)生卡夾,只準確置放一個待排放的試管(1),使其排放。

同時,支撐架(131a)支撐架和置放架(131b)的前端部為對應上述試管的頭部大小而形成第一端棱(131c)和第二端棱(131d),其大小相當于第二盒(113)超出第一盒(112)的寬度大小。這與說明第一盒(111)和第二盒(112)的寬度(W2,W1)時指出的內容相同。即,為應對試管(1)管體直徑與頭部直徑不同的問題,而形成各自的端棱(131c,131d)。

旋轉工具(135)的作用作于,旋轉排放盤(311),調節(jié)排放口(110b)的大小,使置放于置放架(131b)上的試管(1)通過排放口(110b)得以排放。即,在啟動旋轉工具(135)之前,因排放口(110b)的寬度小于試管(1)的直徑,使試管處于無法排放的狀態(tài),旋轉工具(135)運轉后,排放板(135)的置放架(131b)旋轉,使排放口(110b)的寬度開始大于試管(1)的直徑,確保試管通過擴大的排放口(110b)得以排放。

這種旋轉工具(135)包括:分別于排放板(131)的兩側凸起形成,為使排放板(131)可在下部盒(115)的一側和側板(133)的一側旋轉,對其進行固定的第一接合凸起部(135a)和第二接合凸起部(135b);插置于上述第一接合凸起部(135a)內,為排放板(131)提供彈性力的彈性構件(135c);及于上述排放板(131)的一側凸起形成,對彈性構件(135c)加壓的加壓凸起部(135d)。

同時,如圖6和圖7所示,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盒部(110)還包括寬度調節(jié)構件(150),其可根據上述試管(1)管體的直徑大小來層疊各種試管。

更具體來講,為的是確保一個標準試管(1)不出現卡夾、得以依次排放,使盒部處于最佳的設計制作狀態(tài)。這時,舉例來說試管(1),試管管體的直徑可根據采血檢查目的,使用13PI,16PI等試管管體直徑不同的試管。即,使用標準試管外的其他試管時,考慮到其他試管直徑不同于標準試管的直徑,優(yōu)選地,應調節(jié)第一盒(111)的寬度,因此,為應對該問題而安裝了寬度調節(jié)構件(150)。

這時,優(yōu)選地,在上述寬度調節(jié)構件(150)與上述第一盒(111)相接合時,為避免支撐架(131a)旋轉時出現干擾現象,寬度調節(jié)構件(150)上會形成第一回避槽(150a),支撐架(131a)上會形成第二回避槽(150b)。

因此,寬度調節(jié)構件(150)插至第一盒(111)的一側壁而接合,調節(jié)第一盒(111)的寬度來供應各種不同的試管。

同時,如圖3所示,試管供應單元(100)上,還可額外安裝一個用以開合盒部(110)的投放口(110a)的封蓋(170)。

封蓋(170)的作用在于,防止試管(1)從盒部(110)上脫落下來。這時,封蓋(170)的上端部以可旋轉的固定狀態(tài)安裝于盒部(110)的上端,用來開合盒部(110)的投放口(110a)。有關封蓋(170)的固定方法,可通過其他的鉸鏈構件來固定,即使不是鉸鏈構件,只要是確保封蓋(170)可旋轉的結構即可,無需對封蓋(170)的固定方法加以限定。

另外,封蓋(170)的下端部還安裝有手柄(171),確保把持封蓋(170),以便于開合。

同時,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10),還包括一個固定板(190),用以固定安裝若干個試管供應單元(100),各試管供應單元(100)并列安裝。

這時,各試管供應單元(100)可通過螺栓接合、吊鉤接合方法等多種方法,固定在固定板(190)上。

另外,各試管供應單元(100)并列安裝在固定板(190)上,以方便轉移單元(200)的移動,便于從各種試管供應單元(100)上接收各種試管。

如圖8所示,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轉移單元(200)的作用在于,其移動至各試管供應單元(100)的下方,向貼標裝置(30)供應由試管供應單元(100)供應的試管。這種轉移單元(100)包括本體(210),置放部(230),感應部(250)和加壓部(270)。

本體(210)構成了轉移單元(100)的外圍,可確保盒部(110)的隨意移動。

置放部(230)形成于本體(210)的上方,其作用在于,使盒部(110)排放的試管(1)得以置放后,將其供應至貼標裝置側。置放部(230)還具有置放試管(1)的置放槽(231),雖無具體圖示,但在置放槽(231)的底部,安裝有一個用來排放試管(1)的開合板(233)。

感應部(250)位于本體(210)的一側,移動至上述各盒部(110)的下方時,發(fā)揮感應停止位置的作用。

更具體來講,轉移單元(200)的本體(210)為了接收試管(1)而移動至試管供應單元(100)的盒部(110)下方時,安裝在本體(210)上的感應部(250)會感應到安裝于盒部(110)下方的感應凸起部(無圖示),使其停在本體(210)選定的盒部(110)下方。這時,感應部(250)會運轉起來,以感應感應部(250)和感應凸起部的位置,即位相差,使本體(210)停下來。

加壓部(270)位于本體(210)的一側,根據感應部(250)的信號運轉,以發(fā)揮對安裝在排放板(131)上的加壓凸起部(135d)進行加壓的作用。

即,本體(210)借助感應部(250)停在盒部(110)的下方時,感應部(250)的信號將傳至加壓部(270),帶動加壓部(270)的運轉,加壓部(270)對加壓凸起部(135d)加壓,旋轉排放板(131),使置于置放架(131b)上的試管通過排放口得以排放。

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移送單元(300)的作用在于,將轉移單元(200)移送至上述各試管供應單元(100)的下方。這種移送單元(300)包括:導軌(310),導向架(330),連接構件(350)和傳動帶驅動部(370)。

導軌(310)安裝于固定板(190)的背面,即安裝有試管供應單元(100)的背面,以引導轉移單元(200)的本體(210)移送。

導向架(330)位于本體(210)的一側,其作用在于,可沿著導軌(310),將本體(210)移送至盒部(110)的下方。這時,連接構件(350)發(fā)揮的作用是連接導向架(330)和本體(210)。

傳送帶驅動部(370)與導向架(330)相連,借助傳送帶驅動來移送本體(210)。作為一種使用普通傳送帶的驅動方法,傳送帶驅動部(370)可由提供驅動力的驅動電機(371);借助提供的驅動力傳達驅動力的傳送帶(373);及調節(jié)傳送帶張力的若干個滑輪(375)構成。

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具有上述結構的試管供應裝置(10)的運轉流程,可參照圖9詳細說明如下。

首先,操作者欲投放裝有血液的試管(1)時,應從并列安裝的各試管供應單元(100)中任選一個試管供應單元(100),然后,將試管(1)投放至所選的試管供應單元(100)內。

這時,投放的試管(1)的管體層疊于盒部(110)的第一盒(111)之上,試管(1)的頭部層疊于第二盒(113)之上。

如圖9a所示,層疊的多個試管中任一個試管(1)被置于排放板(131)的置放架(131b)上,等待排放,而其他試管(1)層疊于待排放的試管上方,等待下一次被排放。

然后,啟動移送單元(300)的驅動部(370),將轉移單元(200)的本體(210)移送至選定的試管供應單元(100)。這時,與轉移單元(200)的本體(210)相連接的導向架(330)沿著安裝于固定板(190)之上的導軌(310),被移送至選定的試管供應單元(100)。

然后,如圖9b所示,轉移單元(200)的本體(210)被移送至試管供應單元(100)的下方后,即可感應到安裝在轉移單元(200)的本體(210)上的位置感應部(250)被移送至試管供應單元(100)的下方,使加壓部(270)運轉起來。

運轉的加壓部(270)對排放板(131)上突出的加壓凸起部(135d)進行加壓,加壓凸起部(135d)使排放板(131)旋轉起來。

這時,如圖9c所示,排放板(131)旋轉后,排放口(110b)開始擴大,使置放于置放架(131b)上等待排放的試管(1)通過排放口(110b)得以排放。

然后,如圖9d所示,通過排放口(110b)排放的試管(1)被置于轉移單元(200)的本體所形成的置放部(230)上,本體(210)將借助移送單元(300)的運轉回歸到原位置。

置放于置放部(230)上的試管進入下一工序,舉例來說,就是將試管排放至貼標裝置(30)。

如圖9e所示,在本體(210)回歸原位置的同時,對加壓凸起部(135d)的加壓狀態(tài)也隨即解除,排放板(131)借助安裝在排放板(131)一側的彈性構件(135c),回歸到原位置。這時,重新置于置放架(131b)上的其他試管將進入待排放狀態(tài)。

經過上述流程,試管借助試管供應裝置(10)得以排放。

如上所述,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10)作出一系列的改善,以單層結構的并列結構對試管供應單元(100)進行配置,并以水平疊層狀態(tài)供應試管(1),使整個試管供應裝置(10)的大小更為緊湊,實現了輕量化,移動性卓越,提高了與周圍環(huán)境的安裝兼容性。

另外,盒部(110)的第一盒(111)和第二盒(113)形成的寬度不同,確保試管(1)不發(fā)生卡夾,依次得以排放,以防拖延處理時間。

另外,借助盒部(110)上具有的寬度調節(jié)構件(150),可根據檢查目的,通過一個試管供應單元(100)來供應各種直徑不同的試管。

另外,借助盒部(110)上安裝的封蓋(170),可將試管保管在試管供應裝置內,并防止在運送時出現試管脫落。

下面,針對具有如前所述之試管供應裝置(10)的貼標系統(tǒng)進行說明。

圖10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貼標系統(tǒng)的概略透視圖。圖11是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貼標系統(tǒng)上安裝有試管供應裝置的狀態(tài)的概略透視圖。

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貼標系統(tǒng)(1)包括:試管供應裝置(10);印標裝置(20);及貼標裝置(30)。

這時,試管供應裝置(10)適用的是如前所述的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試管供應裝置。

雖無詳細圖示,但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印標裝置(20)位于試管供應裝置(10)的下方,其作用在于,將患者信息印制到試管貼附的標簽上。

更具體來講,印標裝置(20)在卷有標簽的供應滑輪(無圖示)所供應的標簽上,印制從醫(yī)生的計算機、醫(yī)院中央計算機中獲取的患者ID,檢查項目,試管種類,采血量等采血信息的必要項。

貼標裝置(30)位于印標裝置(20)的一側,其作用在于,在上述試管供應裝置(10)所供應的試管上,貼附由印標裝置(20)供應的標簽。

更具體來講,由試管供應裝置(10)的轉移單元(200)移送的試管,為了完成貼標而被置于貼標裝置(30)之上,印標裝置(20)印制的標簽,以標簽背面貼附的離型紙可分離的狀態(tài),移送至貼標裝置(30),使為了完成貼標而被置放的試管上貼上標簽,同時,向上排放貼有標簽的試管。

這時,貼標裝置(30)的下方形成一個托盤置放部(40),內置有托盤(無圖示)的置放空間,用以容納通過貼標裝置(30)排放的試管。

同時,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貼標系統(tǒng)(10),還可再安裝一個輔助輸入輸出裝置(50),其位于試管供應裝置一側,除了試管上貼附的標簽外,還可另外打印、掃描患者的信息。

即,提供輔助輸入輸出裝置(50)的目的在于,可按照患者的要求打印并提供患者的信息,也可掃描識別到其他信息的產品后,通過其他顯示器(無圖示)來確認掃描信息。

綜上所述,已結合實施例對發(fā)明做了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只要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可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形。

附圖標號說明

10:試管供應裝置 20:印標裝置

30:試管貼標裝置 40:托盤置放部

50:輔助輸入輸出裝置 100:試管供應單元

110:盒部 110a:投放口

110b:排放口 111:第一盒

113:第二盒 115:下部盒

130:排放部 131:排放板

131a:支撐架 131b:置放架

135a:第一接合凸起部 135b:第二接合凸起部

135c:彈性構件 135d:加壓凸起部

150:寬度調節(jié)構件 170:封蓋

190:固定板 200:轉移單元

210:本體 230:置放部

250:感應部 270:加壓部

300:移送部 310:導軌

330:導向架 350:連接構件

370:傳送帶驅動部

W1:第二盒寬度 W2:第一盒寬度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