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減振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55858閱讀:23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減振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特別涉及自行車的減振裝置。
現(xiàn)有自行車雖然在外形上有各式各樣的改進(jìn),但對于路面的適應(yīng)性,尤其對于農(nóng)村凹凸不平的路面的適應(yīng)性長期以來缺乏重大的改善,近年來,不斷出現(xiàn)一些減振的自行車,如專利號為92229172.1、名稱為越野自行車和專利號為96202667.0、名稱為減振自行車,專利號為95217065.5、名稱為前后雙減震自行車,專利號為93247452.7、名稱為自行車減震懸掛裝置,它們都設(shè)置有前后減震裝置,對現(xiàn)有的自行車在減震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它們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專利號為92229172.1的專利產(chǎn)品,其后搖臂為單管,其抗彎強(qiáng)度小,其后貨架不能承重,前減震結(jié)構(gòu)寵大,重量大;專利號為93247452.7的產(chǎn)品其后減震行程小,而且受到鏈條的限制;專利號為95217065.5的產(chǎn)品其貨架承重有限,只能單人騎駛,前減震不合理,前軸的運(yùn)動軌跡與活塞桿的運(yùn)動軌跡相矛盾;專利號為96202667.0的產(chǎn)品其無法安裝后貨架,前叉不合理,因其前輪軸不在轉(zhuǎn)向軸的延長線的前方,轉(zhuǎn)向不靈活,另外,其前減震需要兩個減震器,生產(chǎn)成本高,重量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缺陷,提供一種在前、后設(shè)置有特有結(jié)構(gòu)減振裝置、后貨架具有足夠承重能力的、當(dāng)行駛時即使遇到較大的溝坎,人與車體的上下起伏都很小的減振自行車結(jié)構(gòu)。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完成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有主車架、前叉、手把、坐墊、前后車輪、腳輪和貨架,其特征在于前、后輪與主車架間均非剛性連接而全部采用彈性連接。即前叉與前輪軸間有一對前減振裝置,主車架的中軸套與后輪間有一后輪搖臂,后輪搖臂與主車架的坐墊頂桿上的雙耳間設(shè)置有一中減振裝置,坐墊頂桿上的雙耳與后貨架間有一支撐桿。后貨架與后輪搖臂間還可設(shè)有一后減振裝置。
前減振裝置包括有前輪搖臂、扭力彈簧和支叉,前輪搖臂一端與前輪同軸,另一端通過銷釘和軸套與支叉連接,軸套外有尼龍?zhí)?,支叉的另一端與前叉下端頭的側(cè)部焊接。扭力彈簧的螺旋部分套在尼龍?zhí)咨?,兩端分別插入支叉和前輪搖臂的管內(nèi),在支叉和前輪搖臂上分別裝有調(diào)節(jié)螺栓,前叉下端頭螺接有一橡膠緩沖墊。
前減振裝置的側(cè)部有一外罩限位板,外罩限位板呈扇狀,下前部有托托住前輪搖臂的近前輪軸處,外罩限位板上有二個孔,一個孔螺接在扭力彈簧的軸孔中,一個孔用螺釘與前叉的孔固定。
后輪搖臂為雙管結(jié)構(gòu),其抗彎強(qiáng)度高,后輪搖臂的上部有掛接中減振裝置的連接孔,后輪搖臂的前端通過活動銷與主車架的中軸套后部的連接套連接,后端扣掛在后輪軸上并與之螺固,后輪搖臂的上部有一連接中減振裝置的連接孔。中減振裝置為一液力阻尼和組合彈簧緩沖綜合減振裝置。包括有活塞筒、三個彈簧、導(dǎo)桿和二端連接件,導(dǎo)桿一端與連接件通過螺紋連接,用螺母鎖緊,螺母外套有橡膠緩沖墊?;钊擦硪欢诉B接活塞,活塞與活塞筒的內(nèi)底間裝有輔助彈簧。在活塞上裝有彈性舌閥,活塞筒內(nèi)充裝一定量的減振油,使活塞推進(jìn)時,減振油可順利地通過彈性舌閥蓋住的活塞上的通孔。在活塞與導(dǎo)桿滑孔塊間有一復(fù)位緩沖彈簧套在導(dǎo)桿上,在活塞筒的開口端按序裝入導(dǎo)桿滑孔塊、骨架油封、墊片和壓緊螺蓋,在壓緊螺蓋中裝有O型密封圈,在活塞筒的另一端焊接連接件,在活塞筒兩側(cè)焊接支承塊,在其上套入可調(diào)式彈簧座,在彈簧座與連接件間裝入主彈簧。
后減振裝置為一可移動的彈簧緩沖支撐,當(dāng)加重型自行車需要在后貨架上放置較重的物品時使用,它包括有支桿、套筒、彈簧、帶錐形的哈夫套。支桿的一端有一連接件,連接件的附近固接一彈簧座,支桿另一端插入套筒的開口端,套筒的另一端有一連接件,套筒的開口端外有一臺階,哈夫套的一端有一臺階頂住套筒開口端,彈簧套在支桿外,一端插在哈夫套的錐環(huán)外,另一端插在支桿端彈簧座的錐環(huán)外。
當(dāng)自行車作為單人騎駛而只有較小的負(fù)載時,可取下哈夫套,將彈簧套在套筒外,連接件的附近固接有一彈簧座,彈簧上部頂入空載的彈簧座內(nèi),下部用哈夫套的錐環(huán)插入彈簧中,哈夫套的另一端頂在套筒端部的臺階上以固定彈簧。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shù)相比,其優(yōu)點(diǎn)是1.由于良好的減振,人與車體的上下起伏很小,大大減少能量損耗,故騎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要比現(xiàn)有的自行車輕快得多;2.騎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駛,一旦遇到較大的溝溝坎坎,即使以較快的速度騎行,也會一躍而過,沒有猛烈的顛簸感;3.由于本實用新型避振行程較大,對騎者有明顯的舒適感,減少了疲勞;4.由于本實用新型較大地避免了車體所受的沖力和振動負(fù)荷,使自行車的使用壽命有所提高;5.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易加工,生產(chǎn)成本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前減振器的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前減振器扭力彈簧的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外罩限位板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外罩限位板A-A的剖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外罩限位板的局部側(cè)視圖;圖7為中減振器的剖視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后輪搖臂的正視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后輪搖臂的俯視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加重型貨架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加重型貨架減振器結(jié)構(gòu)剖視圖。
結(jié)合實施例說明附圖由圖1可見,本實用新型包括有主車架1、前叉11、手把18、坐墊15、前后車輪12及12′、腳輪19和貨架17,前減振裝置和中減振裝置,主車架1的中軸套14與后輪12′間絞接有一后輪搖臂,其特征在于前、后輪與主車架間均非剛性連接而全部采用彈性連接。即前叉11與前輪12軸間的一對前減振裝置2,主要包括扭力彈簧22和外罩限位板28,主車架1的中軸套14與后輪12′間絞接有一后輪搖臂3,后輪插臂3與主車架1的坐墊頂桿16上的雙耳161間設(shè)置有一中減振裝置4,中減振裝置4包括液力阻尼器,液力阻尼器外套有減振彈簧,坐墊頂桿16上的雙耳161與后貨架17間有一支撐桿171。后貨架17與后輪搖臂3間還可設(shè)有一后減振裝置5,這就使自行車具有良好的減振,人與車體的上下起伏很小,大大減少能量損耗,故騎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要比現(xiàn)有的自行車輕快得多。
前減振裝置2包括有前輪搖臂21、扭力彈簧22和支叉23(見圖2和3),前輪搖臂21一端與前輪12同軸,另一端通過銷釘25和軸套26與支叉23連接,軸套26外有尼龍?zhí)?7,支叉23的另一端與前叉11下端頭的側(cè)部焊接,這種結(jié)構(gòu)使前輪產(chǎn)生的顛簸振動絕大部分不能傳至前叉上。扭力彈簧22的螺旋部分套在尼龍?zhí)?7上,兩端分別插入支叉23和前輪搖臂21的管內(nèi),在支叉23和前輪搖臂21上分別裝有調(diào)節(jié)螺栓24,前叉11下端頭螺接有一橡膠緩沖墊112,以防止前輪在極限位置時前叉11接觸前輪搖臂21而產(chǎn)生硬碰撞。
前減振裝置2的側(cè)部有一外罩限位板28(見圖4、5和6),外罩限位板28呈扇狀,下前部有托281托住前輪搖臂21的近前輪12軸處,外罩限位板28上有孔282和283,孔282螺接在扭力彈簧22的軸孔中,孔283用螺釘與前叉11的孔111固定。
后輪搖臂3(圖8和9)為雙管結(jié)構(gòu),其抗彎強(qiáng)度高,后輪搖臂3的上部有掛接中減振裝置4的連接孔32,后輪搖臂3的前端通過活動銷31與主車架1的中軸套14后部的連接套141連接,后端扣掛在后輪12′軸上并與之螺固,后輪搖臂3的上部有一連接中減振裝置4的連接孔31。
中減振裝置4(圖7)為一液力阻尼和組合彈簧緩沖綜合減振裝置。包括有活塞筒41、彈簧42、43、44、導(dǎo)桿45和二端連接件46和46′,導(dǎo)桿45一端與連接件46通過螺紋連接,并以鎖緊螺母461鎖緊,螺母461外套有橡膠緩沖墊462,防止壓力過高時活塞筒41與連接件46產(chǎn)生硬碰撞。活塞筒41另一端連接活塞47,活塞47與活塞筒41的內(nèi)底間裝有輔助彈簧43,可使主彈簧42減細(xì)。在活塞47上裝有彈性舌閥471,活塞筒41內(nèi)充裝一定量的減振油,使活塞47推進(jìn)時,減振油可順利地通過彈性舌閥471蓋住的活塞47上的通孔,而當(dāng)活塞47后退時,彈性舌閥471蓋住的活塞47上的通孔,減振油只能順活塞47與活塞筒41的間隙緩慢退回,從而提高了緩沖作用。在活塞47與導(dǎo)桿滑孔塊474間有一復(fù)位緩沖彈簧44,復(fù)位緩沖彈簧44套在導(dǎo)桿45上,在活塞筒41的開口端按序裝入導(dǎo)桿滑孔塊474、骨架油封472、墊片473和壓緊螺蓋48,在壓緊螺蓋48中裝有O型密封圈481,在活塞筒41的另一端焊接連接件46′,在活塞筒41兩側(cè)焊接支承塊411,在其上套入可調(diào)式彈簧座412,在彈簧座412與連接件46的彈簧座462間裝入主彈簧42。
后減振裝置5為一可移動的彈簧緩沖支撐(圖10),當(dāng)加重型自行車需要在后貨架上放置較重的物品時使用,它包括有支桿51、套筒52、彈簧53、帶錐形的哈夫套54(圖11的實線部分)。支桿51的一端有一連接件511,連接件511的附近固接一彈簧座512,支桿51另一端插入套筒52的開口端522,套筒52的另一端有一連接件521,套筒52的開口端外有一臺階523,哈夫套54的一端有一臺階541,臺階541頂住套筒52開口端522,彈簧53套在支桿51外,一端插在哈夫套54的錐環(huán)542外,另一端插在支桿51端彈簧座512上,籍彈簧53的推力使哈夫套54自動收緊,使彈簧53起到緩沖作用。
當(dāng)自行車作為單人騎駛而只有較小的負(fù)載時,可取下哈夫套54,將彈簧53套在套筒52外,連接件521的附近固接有一彈簧座524,彈簧53上部頂入空載的彈簧座524內(nèi),下部用哈夫套54的錐環(huán)542插入彈簧53中,哈夫套54的另一端頂在套筒52端部的臺階523上以固定彈簧53,此時后減振裝置5不起緩沖作用(圖11的雙點(diǎn)劃線部分)。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減振自行車,包括有主車架(1)、前叉(11)、手把(18)、坐墊(15)、前后車輪(12和12′)、腳輪(19)、貨架(17)、前減振裝置和中減振裝置,主車架(1)的中軸套(14)與后輪(12′)間有一后輪搖臂,其特征在于前、后輪與主車架間全部采用彈性連接,前叉(11)與前輪(12)軸間的一對前減振裝置(2)主要包括扭力彈簧(22)和外罩限位板(28),后輪搖臂(3)與主車架(1)的坐墊立管(16)上的雙耳(161)間設(shè)置有一中減振裝置(4),中減振裝置(4)包括液力阻尼器,液力阻尼器外套有減振彈簧,坐墊立管(16)上的雙耳(161)與后貨架(17)間有一支撐桿(171)。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后貨架(17)與后輪搖臂(3)間有一后減振裝置(5)。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前減振裝置(2)包括有前輪搖臂(21)、扭力彈簧(22)和支叉(23),前輪搖臂(21)一端與前輪(12)同軸,另一端通過銷釘(25)和軸套(26)與支叉(23)連接,軸套(26)外有尼龍?zhí)?27),支叉(23)的另一端與前叉(11)下端頭的側(cè)部焊接,扭力彈簧(22)的螺旋部分套在尼龍?zhí)?27)上,兩端分別插入支叉(23)和前輪搖臂(21)的管內(nèi),在支叉(23)和前輪搖臂(21)上分別裝有調(diào)節(jié)螺栓(24),前叉(11)下端頭螺接有一橡膠緩沖墊(112)。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前減振裝置(2)的側(cè)部有一外罩限位板(28),外罩限位板(28)呈扇狀,下前部有托(281)托住前輪搖臂(21)的近前輪(12)軸處,外罩限位板(28)上有孔(282和283),孔(282)螺接在扭力彈簧(22)的軸孔中,孔(283)用螺釘與前叉(11)的孔(111)固定。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減振自行車,其特征在于絞接在中軸套(14)與后輪(15)間的后輪搖臂(3)為雙管式,后輪搖臂(3)的上部有掛接中減振裝置(4)的連接孔(32),后輪搖臂(3)的前端通過活動銷(31)與主車架(1)的中軸套(14)后部的連接套(141)連接,后端扣掛在后輪(12′)軸上并與之螺固,后輪搖臂(3)的上部有一連接中減振裝置(4)的連接孔(32)。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減振自行車,其特征在于中減振裝置(4)包括有活塞筒(41)、彈簧(42、43、44)、導(dǎo)桿(45)和二端連接件(46和46′),導(dǎo)桿(45)一端與連接件(46)通過螺紋連接,并螺以鎖緊螺母(461),螺母(461)外套有橡膠緩沖墊(462),另一端連接活塞(47),活塞(47)與活塞筒(41)的內(nèi)底間裝有輔助彈簧(43),在活塞(47)上裝有彈性舌閥(471),活塞筒(41)內(nèi)充裝減振油,在活塞(47)與導(dǎo)桿滑孔塊(474)間有一復(fù)位緩沖彈簧(44),復(fù)位緩沖彈簧(44)套在導(dǎo)桿(45)上,在活塞筒(41)的開口端按序裝入導(dǎo)桿滑孔塊(474)、骨架油封(472)、墊片(473)和壓緊螺蓋(48),在壓緊螺蓋(48)中裝有O型密封圈(481),在活塞筒(41)的另一端焊接連接件(46′),在活塞筒(41)兩側(cè)焊接支承塊(411),在其上套入可調(diào)式彈簧座(412),在彈簧座(412)與連接件(46)的彈簧座(462)間裝入彈簧(42)。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減振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后減振裝置(5)為一可移動的彈簧緩沖支撐,包括有支桿(51)、套筒(52)、彈簧(53)、帶錐形的哈夫套(54),支桿(51)的一端有一連接件(511),連接件(511)的附近固接一彈簧座(512),支桿(51)另一端插入套筒(52)的開口端(522),套筒(52)的另一端有一連接件(521),套筒(52)的開口端外有一臺階523),哈夫套(54)的一端有一臺階(541),臺階(541)頂住套筒(52)開口端(522),彈簧(53)套在支桿(51)外,一端插在哈夫套(54)的錐環(huán)(542)外,另一端插在支桿(51)端彈簧座(512)上。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減振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彈簧(53)套在套筒(52)外,連接件(521)的附近固接有一帽(524)可套入并頂住彈簧(53),哈夫套(54)的錐環(huán)(542)插入彈簧(53)中,哈夫套(54)的另一端頂在套筒(52)端部的臺階(523)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特別涉及自行車的減振裝置。包括有主車架、前叉、手把、坐墊、前后車輪、腳輪和貨架,前、后輪與主車架間均非剛性連接而全部采用彈性連接。前叉與前輪軸間有前減振裝置,中軸套與后輪間有一后輪搖臂,后輪搖臂與主車架設(shè)置有一中減振裝置。后貨架與后輪搖臂間還可設(shè)有一后減振裝置。當(dāng)行駛時即使遇到較大的溝坎,人與車體的上下起伏都很小,對騎者有明顯的舒適感,減少疲勞。
文檔編號B62J1/00GK2337043SQ9820389
公開日1999年9月8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8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藺龍佳 申請人:藺龍佳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diǎn)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