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支撐架及應(yīng)用其的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支撐架及應(yīng)用其的顯示器,且特別是有關(guān)于一種可改變重心位置的支撐架及應(yīng)用其的顯示器。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的顯示器包括屏幕及支撐架。屏幕樞接于支撐架,屏幕與支撐架的樞接處多位于屏幕的背面。由于屏幕的重心大多鄰近其背面,使顯示器的重心位于屏幕與支撐架的樞接處與屏幕的背面之間。由于如此,當要調(diào)整屏幕的可視角度時(例如要調(diào)高屏幕的仰角),為了避免顯示器傾倒,故需要一手固定支撐架,再一手調(diào)整調(diào)整屏幕的角度。如此,導(dǎo)致使用者在調(diào)整屏幕的可視角度的不便及困擾。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有關(guān)于一種支撐架及應(yīng)用其的顯示器,可在不固定支撐架的情況下調(diào)整屏幕的可視角度,提供使用者簡便的調(diào)整方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支撐架,其包括支撐柱、底座以及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該底座連接于該支撐柱;該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設(shè)置于該底座,該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包括配重塊;彈性元件,連接該底座接與該配重塊;及撥桿,可滑動地設(shè)于該底座;其中,該配重塊藉由該彈性元件及該撥桿的帶動而變換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作為可選的技術(shù)方案,該底座具有限位槽,該撥桿包括第一限位部,該第一限位部可滑動地設(shè)于該限位槽內(nèi)。作為可選的技術(shù)方案,該底座更具有對應(yīng)該限位槽的限位槽壁,該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吸震墊,該第一限位部以該第一吸震墊接觸該限位槽壁。作為可選的技術(shù)方案,該底座包括側(cè)壁,該撥桿包括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該側(cè)壁位于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之間;當該撥桿滑動時,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受到該側(cè)壁的止擋。作為可選的技術(shù)方案,該第一位置至該支撐柱的距離短于該第二位置至該支撐柱的距離;該撥桿固接于該配重塊,在該配重塊從該第二位置至該第一位置的過程中,該彈性元件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作為可選的技術(shù)方案,該第一位置至該支撐柱的距離短于該第二位置至該支撐柱的距離;在該配重塊從該第一位置至該第二位置的過程中,該彈性元件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根據(jù)一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器,其包括支撐架以及屏幕。該支撐架,包括支撐柱;底座,連接于該支撐柱;以及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設(shè)置于該底座,該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包括配重塊;彈性元件,連接該底座與該配重塊;及撥桿,可滑動地設(shè)于該底座;該屏幕樞接于該支撐柱;其中,該配重塊藉由該彈性元件及該撥桿的帶動而變換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作為可選的技術(shù)方案,該屏幕的重心與該配重塊位于該屏幕與該支撐柱的樞接部的相對兩側(cè)。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的支撐架及應(yīng)用其的顯示器,可在不固定支撐架的情況下調(diào)整屏幕的可視角度,提供使用者簡便的調(diào)整方式。于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與精神可以由以下的
及具體實施方式
詳述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圖1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顯示器的分解圖。圖2繪示圖1的顯示器組合后的底視圖。圖3繪圖2的前視圖。圖4繪示圖3中局部4’的剖視圖。圖5繪示圖4的屏幕的可視角度被調(diào)整的示意圖。圖6繪示圖1的撥桿的放大圖。圖7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支撐架示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照圖1及圖2,圖1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顯示器的分解圖,圖2繪示圖 1的顯示器組合后的底視圖。顯示器100包括支撐架110及屏幕120。屏幕120樞接于支撐架110。支撐架110包括支撐柱111、底座112及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113。底座112連接于支撐柱111。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113設(shè)置于底座112內(nèi),并包括至少一配重塊1131、至少一彈性元件1132及撥桿1133。雖然圖2未繪示,然支撐架110更包括底蓋140(繪示于圖4),其蓋住底座112的底面112b,可避免設(shè)于底座112內(nèi)的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113與底座112脫離。如圖2所示,底座112包括第一座腳1121及第二座腳1122,第一座腳1121以角度 Al連接于第二座腳1122。角度Al可以是銳角,使底座112呈V字型。本實施例中,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113包括二組配重塊1131及彈性元件1132,每組配重塊1131及彈性元件1132配置于第一座腳1121或第二座腳1122中。彈性元件1132連接底座112與配重塊1131。撥桿1133可滑動地設(shè)于底座112。 其中,配重塊1131可藉由彈性元件1132及撥桿1133的帶動而變換于第一位置Pl與第二位置P2之間。請參照圖3,其繪示圖2的前視圖,屏幕120的重心G通常位于屏幕120與支撐柱 111的樞接部130的一側(cè),例如是屏幕120的顯示側(cè)121的相對側(cè)。在此情況下,若沒有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113,則在調(diào)整屏幕120的可視角度時,若不另外固定住支撐架110則顯示器100 通常會傾倒而無法完成可視角度的調(diào)整。反觀實施例,屏幕120的重心G與配重塊1131位于屏幕120與支撐柱111的樞接部130的相對兩側(cè),如此使得在調(diào)整屏幕120的可視角度的過程中,即使不固定住支撐架110,也可避免顯示器100傾倒。其它實施例中,屏幕120的重心G亦可位于屏幕120的顯示側(cè)121,而配重塊1131則位于屏幕120的顯示側(cè)121的相對側(cè)。此處的可視角度表示屏幕120的仰角及俯角,屏幕120可繞樞接部130轉(zhuǎn)動而調(diào)整其可視角度。詳細而言,透過配重塊1131變換于第一位置Pl與第二位置P2之間,可改變顯示器100整體重心的位置。如此一來,在調(diào)整屏幕120的可視角度的過程中,即使不固定支撐架110也可避免顯示器100傾倒而因此順利地完成可視角度的調(diào)整。也就是說,使用者用單手即可完成屏幕120可視角度的調(diào)整,相當方便且快速。特別是對手部受傷或身殘人士在使用顯示器上有相當?shù)谋憷浴U垍⒄請D4,其繪示圖3中局部4’的剖視圖。底座112具有滑動槽1123、槽頂面 112t及底面112b?;瑒硬?123從槽頂面112t延伸至底面112b。當?shù)鬃?12放置于承載面Sl時,配重塊1131被抵壓在槽頂面112t與底蓋140的上表面140u之間。于一實施例中,配重塊1131的外徑小于或?qū)嵸|(zhì)上等于槽頂面112t與底蓋140的上表面140u的間距, 降低配重塊1131所受阻力或摩擦力。此外,承載面Sl例如是桌面。如圖4所示,第一位置Pl至支撐柱111的距離短于第二位置P2至支撐柱111的距離。撥桿1133固接于配重塊1131,例如撥桿1133以其端部1133d固接于配重塊1131。 在配重塊1131從第二位置P2至第一位置Pl的過程中,彈性元件1132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如此,當配重塊1131位于第一位置Pl時,彈性元件1132儲存有彈性位能。底座112更包括止擋肋1125,其可止擋撥桿1133,避免撥桿1133被彈性元件 1132(儲存有彈性位能)往第二位置P2帶動。本實施例中,止擋肋1125以止擋撥桿1133 的第一限位部1133a為例說明。如圖4所示,顯示器100更包括彈性元件150,其可設(shè)于底座112或底蓋140上。 撥桿1133由第一位置Pl往第二位置P2的方向移動時,撥桿1133可往下位移或往前傾斜, 以脫離止擋肋1125的止擋。當撥桿1133 —脫離止擋肋1125的止擋,彈性元件1132的彈性位能便會將配重塊1131從第一位置Pl往第二位置P2帶動。彈性元件150例如是彈片、 彈簧或彈片與彈簧的組合。前述的”撥桿1133可往前傾斜”指的是撥桿1133的第一限位部1133a往下傾斜,而撥桿1133的第二限位部113 往上傾斜,如此撥桿1133的第一限位部1133a可脫離止擋肋1125的止擋。此外,當彈性元件150為彈片時,彈性元件150的自由端朝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 由于彈性元件150的自由端朝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故當?shù)谝幌尬徊?133a往下傾斜時, 彈性元件150的自由端可形變而使第一限位部1133a可往下傾斜。請參照圖5,其繪示圖4的屏幕的可視角度被調(diào)整的示意圖,當使用者調(diào)整屏幕 120的可視角度時,如上段所述,推動撥桿1133脫離止擋肋1125的止擋,彈性元件1132的彈性位能便會將配重塊1131從第一位置Pl往第二位置P2帶動。在配重塊1131移動至第二位置P2的過程中,配重塊1131至支撐柱111的距離愈遠,如此一來,形同配重塊1131至樞接部130的力臂愈長,使顯示器100不致傾倒。由于撥桿1133固接于配重塊1131,當配重塊1131從第一位置Pl往第二位置P2 移動時,撥桿1133隨配重塊1131連動。當配重塊1131位于第二位置P2,彈性元件1132可處于自由狀態(tài),然此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于一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132的第一限位部1133a受到限位槽壁114sl止擋或第二限位部113 受到側(cè)壁IlM止擋的情況下保留一些拉伸量。
當配重塊1131位于第二位置P2時,透過拉動撥桿1133可將配重塊1131從第二位置P2移動至第一位置Pl。撥桿1133與配重塊1131可以是二分離元件透過鎖固或粘合等固接技術(shù)結(jié)合;或者,撥桿1133與配重塊1131可以是一體成形的結(jié)構(gòu)。然而,配重塊1131的重量可視屏幕 120的重量及/或尺寸而定,只要在調(diào)整屏幕120的可視角度的過程中,配重塊1131的重量可避免屏幕120傾倒即可,本實施例對配重塊1131的重量并不加以限定。如圖4所示,底座112具有限位槽114。撥桿1133的第一限位部1133a可滑動地設(shè)于限位槽114內(nèi)。由于第一限位部1133a被限制在限位槽114內(nèi),故可避免撥桿1133與支撐柱111脫離。底座112更具有對應(yīng)限位槽114的限位槽壁114sl及1Hs2,限位槽壁114sl與 114s2相面對。限位槽壁114sl及114s2的間距可定義配重塊1131的位置,例如,當?shù)谝幌尬徊?133a受到限位槽壁114sl的止擋時,配重塊1131位于第二位置P2 ;當?shù)谝幌尬徊?1133a受到限位槽壁114s2的止擋時,配重塊1131位于第一位置P1。底座112包括側(cè)壁1124,側(cè)壁IlM位于撥桿1133的第一限位部1133a與撥桿 1133的第二限位部113 之間。一實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33a與第二限位部1133b的間距可定義配重塊1131的位置,例如,當?shù)谝幌尬徊?133a受到側(cè)壁IlM的止擋時,配重塊 1131位于第一位置Pl ;當?shù)诙尬徊?13 受到側(cè)壁IlM的止擋時,配重塊1131位于第二位置P2。請同時參照圖4及圖6,圖6繪示圖1的撥桿的放大圖。第一限位部1133a包括第一吸震墊1133c,第一限位部1133a以第一吸震墊1133c接觸限位槽壁114sl及1Hs2。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33a包括兩個第一吸震墊1133c,其為第一限位部1133a的相對兩側(cè)部,如此,可避免撥桿1133撞擊限位槽壁114sl及114s2時產(chǎn)生劇烈噪音。于一實施例中,第一吸震墊1133c亦可配置于底座112上。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133b亦可包括第一吸震墊1133c。雖然上述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132以配重塊1131位于第一位置Pl時儲存有彈性位能為例說明,然另一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132亦可在配重塊1131位于第二位置P2時儲存彈性位能。以下以圖7為例說明。請參照圖7,其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支撐架示的局部剖視圖。第一位置 Pl至支撐柱111的距離短于第二位置P2至支撐柱111的距離。相較于第二位置P2,配重塊1131位于第一位置Pl可獲得較長的力臂,使當調(diào)整屏幕120(未繪示于圖7)的可視角度時,顯示器100(未繪示于圖7)不致傾倒。此外,在配重塊1131從第一位置Pl至第二位置P2的過程中,彈性元件1132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進一步地說,當配重塊1131位于第二位置P2時,彈性元件1132儲存有彈性位能。當配重塊1131位于第二位置P2時,撥桿1133的第一限位部1133a可受到止擋肋 2125的止擋(如圖7所示),而避免彈性元件1132釋放彈性位能而將配重塊1131帶動至第一位置Pl。當撥桿1133從第二位置P2往第一位置Pl的方向移動而脫離止擋肋2125的止擋時,彈性元件1132得以釋放彈性位能而帶動配重塊1131從第二位置P2往第一位置Pl移動。本實施例中,撥桿1133可不固接于配重塊1131,然亦可固接于配重塊1131。當配重塊1131從第二位置P2往第一位置Pl移動時,即使撥桿1133不固接于配重塊1131,撥桿1133仍可受到配重塊1131的推動而移動。當配重塊1131位于第一位置Pl時,透過推動撥桿1133可將配重塊1131從第一位置Pl移動至第二位置P2。此外,當配重塊1131位于第一位置Pl,彈性元件1132可處于自由狀態(tài),然此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于一實施例中,彈性元件1132可在第一限位部1133a受到限位槽壁114s2 止擋的情況下保留一些拉伸量。撥桿1133可包括第二吸震墊1133e,撥桿1133以第二吸震墊113 接觸配重塊 1131。第二吸震墊113 例如是撥桿1133的端部。于一實施例中,第二吸震墊113 亦可配置于配重塊1131上。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的支撐架及應(yīng)用其的顯示器,可在不固定支撐架的情況下調(diào)整屏幕的可視角度,提供使用者簡便的調(diào)整方式。綜上所述,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quán)利要求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支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撐柱;底座,連接于該支撐柱;以及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設(shè)置于該底座,該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包括 配重塊;彈性元件,連接該底座接與該配重塊;及撥桿,可滑動地設(shè)于該底座;其中,該配重塊藉由該彈性元件及該撥桿的帶動而變換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架,其特征在于該底座具有限位槽,該撥桿包括第一限位部,該第一限位部可滑動地設(shè)于該限位槽內(nèi)。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支撐架,其特征在于該底座更具有對應(yīng)該限位槽的限位槽壁,該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吸震墊,該第一限位部以該第一吸震墊接觸該限位槽壁。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架,其特征在于該底座包括側(cè)壁,該撥桿包括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該側(cè)壁位于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之間;當該撥桿滑動時,該第一限位部及該第二限位部受到該側(cè)壁的止擋。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架,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位置至該支撐柱的距離短于該第二位置至該支撐柱的距離;該撥桿固接于該配重塊,在該配重塊從該第二位置至該第一位置的過程中,該彈性元件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架,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位置至該支撐柱的距離短于該第二位置至該支撐柱的距離;在該配重塊從該第一位置至該第二位置的過程中,該彈性元件形變而儲存彈性位能。
7.—種顯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撐架,包括支撐柱;底座,連接于該支撐柱;以及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設(shè)置于該底座,該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包括 配重塊;彈性元件,連接該底座與該配重塊;及撥桿,可滑動地設(shè)于該底座;以及屏幕,樞接于該支撐柱;其中,該配重塊藉由該彈性元件及該撥桿的帶動而變換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器,其特征在于該屏幕的重心與該配重塊位于該屏幕與該支撐柱的樞接部的相對兩側(c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關(guān)于一種支撐架及應(yīng)用其的顯示器。支撐架包括支撐柱、底座及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底座連接于支撐柱。重心調(diào)整機構(gòu)包括配重塊、彈性元件及撥桿。彈性元件連接底座接與配重塊。撥桿可滑動地設(shè)于底座。其中,配重塊藉由彈性元件及撥桿的帶動而變換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的支撐架及應(yīng)用其的顯示器,可在不固定支撐架的情況下調(diào)整屏幕的可視角度,提供使用者簡便的調(diào)整方式。
文檔編號G09F9/00GK102359702SQ201110258038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9月2日
發(fā)明者洪志凱, 蘇永俊 申請人: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