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起身輔助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11944閱讀:2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起身輔助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起身輔助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借助兩伸縮支撐棒體的應力以能張開或疊合的起身輔助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質量的提升,現(xiàn)代人的平均壽命逐漸延長,隨著年長人口的增力口,年長使用者因此也開始注重家具的生活機能,年長使用者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相對比一般成年人更容易感到疲憊,腰腿更加無力,導致坐下或起身時,容易膝部關節(jié)力量不足支撐而摔倒,甚至難以自行站立等問題,因此起坐往往需要他人攙扶,故傳統(tǒng)的座椅對于老年人來說實用性不佳。有鑒于此,一種椅體的輔助起坐結構便應運而生;請參閱圖12所示的輔助起坐結構10,該輔助起坐結構10包括一椅體11、一底板12和一氣壓棒13,該椅體11上面包含一乘坐部14,該乘坐部14上有該底板12,該底板12包含一第一底板121和一第二底板122,該第一底板121的一側與該第二底板122 —側樞接,樞接方式使用一鉸練,該第二底板122另一側與該椅體11樞接,該樞接方式使用一金屬轉軸,該第一底板121下方與一氣壓棒13聯(lián)結,該椅體11上設有一控制把15,該控制把15經(jīng)由一控制線16與該氣壓棒13電氣相連。承上所述,在使用者身體貼近該椅體11并產(chǎn)生一坐下動作的情況下,使用者本身的重量將施力于該氣壓棒13,進而將該第一底板121與該第二底板122壓回水平位置;當使用者起身時,使用者將本身重量按壓在該控制把15上,該控制把15利用該控制線16給予該氣壓棒13 —電氣指令,令該氣壓棒13給予該第一底板121 —股向上的推力,使得該第一底板121上升。該第二底板122因為一側與該第一底板121樞接結合,另一側與該椅體11使用樞接結合,于是該第一底板121上升后,該第二底板122則呈一斜面。使用者完成起身動作,該一斜面可防止升高的過程太過,避免使用者來不及起身的情形,亦可以讓使用者可依不同身高調整不同的起身施力點。然而,前述的輔助起坐結構10在使用上仍有缺失;舉例而言,該輔助起坐結構10由椅體11、底板12、氣壓棒13等部件組合成一體,無法拆換,不但體積較大而占空間,且由電力驅動,由于電氣機構復雜、成本昂貴、裝設不易,不利于廠商制造及販賣,使得前述的輔助起坐結構10不易為一般使用者所能購得;如此,不但增加用戶的經(jīng)濟負荷,也相當占用擺放空間,對于使用者來說實有諸多不便。綜上所述可知,無論是傳統(tǒng)的座椅或是現(xiàn)有的輔助起坐結構,其構造及輔助使用性均不甚理想,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創(chuàng)新的起身輔助結構,令年長使用者能借助起身輔助結構中的伸縮支撐棒體的應力緩沖,輕松緩慢地坐在逐漸疊合的起身輔助結構上,或令年長使用者能于起身時,借由扶持逐漸張開的起身輔助結構,輕松便利地起身,大幅減低年長使用者于起坐時的身體負荷,即為本發(fā)明在此亟欲探討的一重要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供年長使用者輕松緩慢地坐下或輕松便利地起身的起身輔助結構,其可防止年長使用者于坐下或起身時因腰腿無力而跌坐于座椅上,導致受傷的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起身輔助結構,包括:
一第一座體,該第一座體的兩對應側面上鄰近一端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樞接部;一第二座體,該第二座體的兩對應側面上鄰近一端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二樞接部,該第二座體的另一端借助至少一座體樞軸與該第一座體的另一端樞接成一體;
還包括兩伸縮支撐棒體,該兩伸縮支撐棒體的一端分別與該兩第一樞接部相對應,且分別借助一第一樞軸樞接至對應的樞接部上,該兩伸縮支撐棒體的另一端分別與該兩第二樞接部相對應,且分別借助一第二樞軸樞接至對應的第二樞接部上,各該伸縮支撐棒體內設有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上述各伸縮支撐棒體包括一第一棒體及一第二棒體,該第一棒體的一端設有一開口,該第一棒體的另一端借助該第一樞軸樞接至該第一座體,該第一棒體內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開口相連通,且該第一容置空間內容置有該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二棒體的一端借助該第二樞軸樞接至該第二座體,該第二棒體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設有一第一止擋部,該第一止擋部及該第二棒體鄰近另一端的部分能由該開口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一棒體的第一容置空間中,該第一止擋部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一彈性元件的一端上。上述第二棒體包括一第三棒體及一第四棒體,該第三棒體的一端設有一第二開口,該第三棒體內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二容置空間與該第二開口相連通,且該第二容置空間內容置有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三棒體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環(huán)設有該第一止擋部,且該第一止擋部及該第三棒體鄰近另一端的部分能由該第一開口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一棒體的第一容置空間中,該第一止擋部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一彈性元件的一端上,該第四棒體的一端借助該第二樞軸樞接至該第二座體,該第四棒體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環(huán)設有一第二止擋部,且該第二止擋部及該第四棒體鄰近另一端的部分由該第二開口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三棒體的第二容置空間中,該第二止擋部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二彈性元件的一端上。上述第二座體及該第一座體上相互對應的位置分別設有至少一組能相互扣合的扣件,且按壓該組扣件解除扣合。上述第二座體上的第二樞接部內凹設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供容置相互間呈收合狀態(tài)的第一棒體及第二棒體。上述第二樞接部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扶手。上述第一棒體上設有一氣閥,該氣閥與該第一容置空間相連通。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fā)明起身輔助結構,該起身輔助結構應用于一坐椅上,在該第二棒體未受其他外力作用的狀態(tài)下,該第一彈性元件所產(chǎn)生的應力能使該止擋部的另一側迫緊地抵靠至該第一棒體的內側壁上鄰近該開口的位置,令該開口被該止擋部封閉,進而使該第一及第二棒體間相互呈伸展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座體及第一座體間相互呈一預定夾角,該第二棒體在受到該第二座體施加作用力的狀態(tài)下,能克服該第一彈性元件所產(chǎn)生的應力,令該第二棒體鄰近一端的部分進入該第一棒體的第一容置空間中,進而令該止擋部持續(xù)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使該第一及第二棒體間相互呈收合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座體及第一座體間相互疊合;如此,年長用戶即能將該起身輔助結構安置定位至該坐椅上,并以臀部接觸該第二座體,進而對該第二座體施以一作用力,此時該第二棒體會受到該第二座體傳來的作用力,進而克服該第一彈性元件所產(chǎn)生的應力,進而使該止擋部持續(xù)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令該第一及第二棒體間相互呈收合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座體及第一座體間相互疊合,由于該第二座體的承接及該第一彈性元件的應力緩沖,因此能防止年長使用者于坐下時因腰腿無力而跌坐于座椅上,導致受傷的問題,且當年長使用者起身時,該第一彈性元件的應力能使該第一及第二棒體間相互逐漸伸展,進而使該第二座體及第一座體間相互張開至一預定夾角,讓使用者能借由扶持逐漸張開的第二座體,進而輕松便利地起身。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 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另一示意 圖3是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示意 圖4是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另一使用 圖5是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又另一使用 圖6是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示意 圖7是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另一使用示意 圖8是本發(fā)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又一使用示意 圖9是本發(fā)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示意 圖10是本發(fā)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另一使用示意 圖1OA是圖10中A處的放大 圖11是本發(fā)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又一使用示意 圖12是習知的輔助起坐結構的使用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起身輔助結構20、30、40 第一座體21、31、41 第二座體22、32、42伸縮支撐棒體23、33
第三棒體34第四棒體35
座椅36扣件37、47
第一樞接部211、311第一樞軸212、312
第二樞接部221、321座體樞軸222、322
第二樞軸223、323容置槽324
扶手325第一棒體231、331
第二棒體 232、332第一開口 233、333
第一容置空間234、334第一彈性元件235、335
第一止擋部236、336氣閥337
第二開口 341第二容置空間342 第二彈性元件343第二止擋部351
馬桶座46蓋體48
固定元件49蓋體樞軸471。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闡述。請參閱圖1所示,本發(fā)明起身輔助結構20,在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起身輔助結構20包括一第一座體21、一第二座體22及兩伸縮支撐棒體23,該第一座體21的兩對應側面上鄰近一端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樞接部211,該第二座體22的兩對應側面上鄰近一端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二樞接部221,該第二座體22的另一端借助至少一座體樞軸222與該第一座體21的另一端樞接成一體,令該第二座體22及第一座體21能以該座體樞軸222為軸心而轉動。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該兩伸縮支撐棒23的一端分別與該兩第一樞接部211相對應,且分別借助一第一樞軸212樞接至對應的第一樞接部211上,該兩伸縮支撐棒體23的另一端則分別與該兩第二樞接部221相對應,且分別借助一第二樞軸223樞接至對應的第二樞接部221上。 承上所述,各該伸縮支撐棒體23包括一第一棒體231及一第二棒體232,該第一棒體231的一端設有一第一開口 233,該第一棒體231的另一端借助該第一樞軸212樞接至該第一座體21,該第一棒體231內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間234,該第一容置空間234與該第一開口 233相連通,且該第一容置空間234內容置有一第一彈性元件235,該第二棒體232的一端借助該第二樞軸223樞接至該第二座體22。再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該第二棒體232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環(huán)設有一第一止擋部236,且該第一止擋部236及該第二棒體232鄰近另一端的部分能由該第一開口 233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一棒體231的第一容置空間234中,令該第一止擋部236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一彈性元件235的一端上,在該第二棒體232未受其他外力作用的狀態(tài)下,該第一彈性元件235所產(chǎn)生的應力能使該第一止擋部236的另一側迫緊地抵靠至該第一棒體231的內側壁上鄰近該第一開口 233的位置,令該第一開口 233被該第一止擋部236封閉,進而使該第一棒體231及第二棒體232間相互呈伸展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座體22及第一座體21間相互呈一預定夾角。承上所述,該第二棒體232在受到該第二座體22施加作用力的狀態(tài)下,能克服該第一彈性元件235所產(chǎn)生的應力,令該第二棒體232鄰近一端的部分進入該第一棒體231的第一容置空間234中,進而令該第一止擋部236持續(xù)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235,使該第一棒體231及第二棒體232間相互呈收合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座體22及第一座體21間相互疊

口 ο在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伸縮支撐棒體23由該第一棒體231及第二棒體232構成,然而該伸縮支撐棒體23的構成并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3所示的起身輔助結構30,在本發(fā)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起身輔助結構30包括一第一座體31、一第二座體32及兩伸縮支撐棒體33,該第一座體31的兩對應側面上鄰近一端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樞接部311,該第二座體32的兩對應側面上鄰近一端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二樞接部321,該第二座體32的另一端借助至少一座體樞軸322與該第一座體31的另一端樞接成一體,令該第二座體32及第一座體31能以該座體樞軸322為軸心而轉動。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該兩伸縮支撐棒33的一端分別與該兩第一樞接部311相對應,且分別借助一第一樞軸312樞接至對應的第一樞接部311上,該兩伸縮支撐棒體33的另一端則分別與該兩第二樞接部321相對應,且分別借助一第二樞軸323樞接至對應的第二樞接部321上。承上所述,各該伸縮支撐棒體33包括一第一棒體331及一第二棒體332,該第一棒體331的一端設有一第一開口 333,該第一棒體331的另一端借助該第一樞軸312樞接至該第一座體31,該第一棒體331內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間334,該第一容置空間334與該第一開口 333相連通,且該第一容置空間334內容置有一第一彈性元件335。再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該第二棒體332的一端借助該第二樞軸323樞接至該第二座體32,該第二棒體332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環(huán)設有一第一止擋部336,且該第一止擋部336及該第二棒體332鄰近另一端的部分能由該第一開口 333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一棒體331的第一容置空間334中,令該第一止擋部336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一彈性元件335的一端上,在該第二棒體332未受其他外力作用的狀態(tài)下,該第一彈性元件335所產(chǎn)生的應力能使該第一止擋部336的另一側迫緊地抵靠至該第一棒體331的內側壁上鄰近該第一開口 333的位置,令該第一開口 333被該第一止擋部336封閉,進而使該第一棒體331及第二棒體332間相互呈伸展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座體32及第一座體31間相互呈一預定夾角。再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棒體332包括一第三棒體34及一第四棒體35,該第三棒體34的一端設有一第二開口 341,該第三棒體34內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間342,該第二容置空間342與該第二開口 341相連通,且該第二容置空間342內容置有一第二彈性元件343,該第三棒體34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環(huán)設有該第一止擋部336,且該第一止擋部336及該第三棒體34鄰近另一端的部分能由該第一開口 333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一棒體331的第一容置空間334中,令該第一止擋部336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一彈性元件335的一端上。承上所述,該第四棒體35的一端借助該第二樞軸323樞接至該第二座體32,該第四棒體35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環(huán)設有一第二止擋部351,且該第二止擋部351及該第四棒體35鄰近另一端的部分能由該第二開口 341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三棒體34的第二容置空間342中,令該第二止擋部351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二彈性元件343的一端上,在該第四棒體35未受其他外力作用的狀態(tài)下,該第二彈性元件343所產(chǎn)生的應力能使該第二止擋部351的另一側迫緊地抵靠至該第三棒體34的內側壁上鄰近該第二開口 341的位置,令該第二開口 341被該第二止擋部351封閉,進而使該第三棒體34及第四棒體35間相互呈伸展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座體32及第一座體31間相互呈該預定夾角。請參閱圖4、圖5及圖6所示,該第四棒體35在受到該第二座體32施加作用力的狀態(tài)下,能克服該第二彈性元件343所產(chǎn)生的應力,令該第四棒體35鄰近另一端的部分進入該第三棒體34的第二容置空間342中,進而令該第二止擋部351持續(xù)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343,使該第四棒體35及第三棒體34間相互呈收合狀態(tài);在持續(xù)受到該第二座體32施加作用力的狀態(tài)下,相互呈收合狀態(tài)的第四棒體35及第三棒體34能克服該第一彈性元件335所產(chǎn)生的應力,令該第三棒體34鄰近另一端的部分進入該第一棒體331的第一容置空間334中,進而令該第二止擋部351持續(xù)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343,使該第四棒體35、第三棒體34及第一棒體331間相互呈收合狀態(tài),進而使該第二座體32及第一座體31間相互疊

口 ο再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棒體331上尚設有一氣閥337,該氣閥337與該第一容置空間334相連通,且能供氣體進出,以當該第一棒體331及第二棒體332間相互逐漸收合的狀態(tài)下,令該第一容置空間334中被擠壓的空氣能經(jīng)由該氣閥337泄出,令該第一棒體331及第二棒體332在收合過程中借由擠壓空氣以達到緩沖效果,進而緩慢地逐漸收合;再者,當該第一棒體331及第二棒體332間相互逐漸伸展的狀態(tài)下,該第一棒體331外的空氣能經(jīng)由該氣閥337進入該第一容置空間334中。再請參閱圖6所示,該第二座體32的一端及該第一座體31的一端上相互對應的位置分別設有至少一組能相互扣合的扣件37,且該組扣件37能在被按壓的情況下解除扣合,使得當該第二座體32與該第一座體31相互疊合的后,兩者間分別設置的扣件,得以發(fā)揮相互扣合的效果,而使該第二座體32的一端及該第一座體31相互疊合后,能借由兩者間所設置的扣件37的扣合,穩(wěn)固扣接成一體,不致因第一彈性元件335及第二彈性元件343的應力而張開,避免發(fā)生影響年長使用者起坐的情形。如此,年長用戶即能將該起身輔助結構30安置定位至一坐椅36上,并以臀部接觸該第二座體32,進而對該第二座體32施以一作用力,此時該第四棒體35會受到該第二座體32傳來的作用力,進而克服該第二彈性元件343所產(chǎn)生的應力,使該第二止擋部351持續(xù)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343,繼而令該第三棒體34鄰近另一端的部分進入該第一棒體331的第一容置空間334中,最后令該第二止擋部351持續(xù)壓縮該第二彈性元件343,使該第四棒體35、第三棒體34及第一棒體331間相互呈收合狀態(tài),且使該第二座體32及第一座體31間相互疊合(如圖7所示),令該第二座體32及第一座體31上的扣件37相互扣合,由于該第二座體32的承接及該第一彈性元件335及第二彈性元件343的應力緩沖,因此能防止年長使用者于坐下時因腰腿無力而跌坐于座椅上,導致受傷的問題,且如圖4及圖8所示,當年長使用者起身時,只需按壓該組扣件37,令該組扣件37解除扣合,該第一彈性元件335及第二彈性元件343的應力即能使該第四棒體35、第三棒體34及第一棒體331間相互逐漸伸展,進而使該第二座體32及第一座體31間相互張開至一預定夾角,讓使用者能借由扶持逐漸傾斜張開的第二座體32,進而輕松便利地起身。請參閱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座體32上的第二樞接部321內凹設有一容置槽324,該容置槽324供容置相互間呈收合狀態(tài)的第四棒體35、第三棒體34及第一棒體331,且該第二樞接部321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扶手325,以供使用者扶持。請參閱圖9所示,在本發(fā)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該起身輔助結構40除該第一座體41及第二座體42外,尚包括一蓋體48,該蓋體48的一端借助至少一蓋體樞軸471與該第一座體41的一端樞接成一體,令該蓋體48及第一座體41能以該蓋體樞軸471為軸心而轉動;如此,年長用戶即能借助兩固定元件49 (可為螺絲或鉚釘)將該起身輔助結構40鎖合定位至一馬桶座46上,且如圖10至圖11所示,該第二座體42及該第一座體41上相互對應的位置分別設有至少一組能相互扣合的扣件47,且該組扣件47能在被按壓的情況下解除扣合,使得當該第二座體42與該第一座體41相互疊合的后,兩者間分別設置的扣件47,得以發(fā)揮相互扣合的效果,令該第二座體42及該第一座體41相互疊合后,能借由兩者間所設置的扣件47的扣合,穩(wěn)固扣接成一體,不致因彈性元件(圖中未視)的應力而張開,避免發(fā)生影響年長使用者起坐的情形;如此,當年長使用者用畢該馬桶座46后,即能如圖10及圖11所示,先將該第二座體42及該第一座體41相互疊合扣接成一體,再將該蓋體48疊合于該第二座體42及第一座體41的上,最后即可將疊合成一體的蓋體48、第二座體42及第一座體41翻起,借以避免該起身輔助結構40積塵或沾垢。前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詞匯及描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不應視為本發(fā)明的限制,本發(fā)明的起身輔助結構除能被安裝于一般座椅、馬桶座上外,尚能被安裝于輪椅、復健椅、飛機椅座、客運或汽車椅座等可供人乘坐的椅體上,按凡任何熟悉本發(fā)明相關領域的人士,依據(jù)本發(fā)明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可輕易思考及的變化或結構的修飾,或利用其他結構或裝置加以實現(xiàn)的等效變化,均應屬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保護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起身輔助結構,包括: 一第一座體,該第一座體的兩對應側面上鄰近一端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一樞接部; 一第二座體,該第二座體的兩對應側面上鄰近一端的位置分別設有一第二樞接部,該第二座體的另一端借助至少一座體樞軸與該第一座體的另一端樞接成一體;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伸縮支撐棒體,該兩伸縮支撐棒體的一端分別與該兩第一樞接部相對應,且分別借助一第一樞軸樞接至對應的樞接部上,該兩伸縮支撐棒體的另一端分別與該兩第二樞接部相對應,且分別借助一第二樞軸樞接至對應的第二樞接部上,各該伸縮支撐棒體內設有至少一第一彈性元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身輔助結構,其特征在于:各該伸縮支撐棒體包括一第一棒體及一第二棒體,該第一棒體的一端設有一開口,該第一棒體的另一端借助該第一樞軸樞接至該第一座體,該第一棒體內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一容置空間與該開口相連通,且該第一容置空間內容置有該第一彈性元件,該第二棒體的一端借助該第二樞軸樞接至該第二座體,該第二棒體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設有一第一止擋部,該第一止擋部及該第二棒體鄰近另一端的部分能由該開口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一棒體的第一容置空間中,該第一止擋部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一彈性元件的一端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起身輔助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棒體包括一第三棒體及一第四棒體,該第三棒體的一端設有一第二開口,該第三棒體內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二容置空間與該第二開口相連通,且該第二容置空間內容置有一第二彈性元件,該第三棒體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環(huán)設有該第一止擋部,且該第一止擋部及該第三棒體鄰近另一端的部分能由該第一開口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一棒體的第一容置空間中,該第一止擋部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一彈性元件的一端上,該第四棒體的一端借助該第二樞軸樞接至該第二座體,該第四棒體的外側周緣鄰近其另一端的位置環(huán)設有一第二止擋部,且該第二止擋部及該第四棒體鄰近另一端的部分由該第二開口進入且被容置于該第三棒體的第二容置空間中,該第二止擋部的一側抵靠至該第二彈性元件的一端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起身輔助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座體及該第一座體上相互對應的位置分別設有至少一組能相互扣合的扣件,且按壓該組扣件解除扣合。
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起身輔助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座體上的第二樞接部內凹設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供容置相互間呈收合狀態(tài)的第一棒體及第二棒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起身輔助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樞接部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扶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起身輔助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棒體上設有一氣閥,該氣閥與該第一容置空間相連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起身輔助結構,應用于一坐椅上,其包括兩伸縮支撐棒體、一第一座體及一第二座體,兩伸縮支撐棒體的一端分別樞接至第一座體的一端上,兩伸縮支撐棒體的另一端則分別樞接至第二座體的一端上,第一座體的另一端與第二座體的另一端樞接成一體,在伸縮支撐棒體未受其他外力作用的狀態(tài)下,伸縮支撐棒體內的彈性元件所產(chǎn)生的應力能使該伸縮支撐棒體呈伸展狀態(tài),使第二座體及第一座體間相互呈一預定夾角,伸縮支撐棒體在受到該第二座體施加作用力的狀態(tài)下,能克服其內彈性元件所產(chǎn)生的應力,令伸縮支撐棒體呈收合狀態(tài),使第二座體及第一座體間相互疊合;借助上述結構,以便年長用戶輕松緩慢地坐下或輕松便利地起身,避免因腰腿無力而跌坐受傷的問題。
文檔編號A61G5/14GK103202623SQ20121006501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
發(fā)明者謝光孚 申請人:謝光孚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