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永磁直流電機轉子,尤其是涉及一種永磁直流無刷電機轉子。
背景技術:
目前,永磁直流電機轉子的永磁體一般通過粘結劑固定在轉子鐵芯上。在電機工作時轉子將產生較大的熱量,尤其是在轉速較高、功率較大的電機中尤其明顯。如果無法及時有效的將熱量散出,轉子溫度超過永磁體的工作極限將造成永磁體的不可逆退磁,永磁體一旦形成不可逆退磁將使電機轉速更高、效率降低、功率、扭矩減小,將產生更大的熱量,從而進入惡性循環(huán),最終使電機失效。同時高溫也將造成粘接劑老化失效使永磁體掉落導致電機失效。如何有效的將轉子產生的熱量散出保護永磁體處于安全的工作狀態(tài)是永磁電機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且永磁電機轉子軸向磁極如果由多塊同極性的磁鋼構成,當磁鋼厚度較厚時,相互間的斥力也將較大,靠粘接劑就無法保證其軸向緊密性,安裝時磁鋼之間易產生較大的間隙,嚴重影響電機性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永磁直流電機轉子,本發(fā)明解決了現(xiàn)有的永磁直流電機無法及時有效的將熱量散出使得轉子溫度過高,以及轉子磁鋼因過熱而導致不可逆退磁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永磁直流電機轉子,永磁直流電機轉子,由轉軸1、左限位擋圈2、圓盤狀硅鋼片4、磁鋼5和右限位擋圈7構成,轉軸1上固定鐵芯,永磁體由同極性同規(guī)格的磁鋼5拼成,磁鋼5通過粘結劑6與鐵芯粘接;永磁體兩端設置有軸向的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與轉軸1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本發(fā)明的永磁直流電機轉子,還具有如下特點:鐵芯由圓盤狀硅鋼片4疊成,每個圓盤狀硅鋼片4上均布有圓孔,圓盤狀硅鋼片4依次旋轉疊制,圓孔在鐵芯上形成斜向的通孔4-1。
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上還分別有孔9,孔9大小、位置與通孔4-1一致。
永磁體磁極外表面有抗氧化涂層3。
所述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外圓周上有限位檔圈扇葉8。
所述限位擋圈是由非導磁金屬材料加工而成。
通過對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采用去重法對電機轉子進行校平衡。
本發(fā)明的永磁直流電機轉子優(yōu)點在于:由于永磁體磁極軸向由多片同極性同規(guī)格的磁鋼組成,與采用單片磁鋼相比可降低轉子溫度,有效解決轉子磁鋼因過熱而導致不可逆退磁問題,并可降低磁鋼的加工工藝難度,提高磁鋼的加工精度。設于磁極最左和最右兩端的限位擋圈,可以防止磁鋼間產生較大的間隙,使磁鋼軸向固定緊密準確可靠。限位擋圈是由非導磁的密度相對較大的金屬材料加工而成,限位擋圈上面設有扇葉,電機工作時可加強內部空氣流動,提高轉子散熱能力。轉子鐵芯設有均布孔,并按一定旋轉角度度疊成,不論電機轉向如何,都可提高電機內部空氣流動速度,并同時增加了轉子鐵芯散熱面積,提高了轉子散熱能力。永磁體磁極外表面設有抗氧化防護涂層,有效延緩了磁鋼的氧化,延長了電機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剖視圖。
圖中符號說明:轉軸1,左限位擋圈2,抗氧化涂層3,圓盤狀硅鋼片4,通孔4-1,磁鋼5,粘結劑6,右限位擋圈7、限位檔圈扇葉8、孔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詳細的說明。
參閱圖1-圖2,永磁直流電機轉子,永磁直流電機轉子,由轉軸1、左限位擋圈2、圓盤狀硅鋼片4、磁鋼5和右限位擋圈7構成,轉軸1上固定鐵芯,永磁體由同極性同規(guī)格的磁鋼5拼成,磁鋼5通過粘結劑6與鐵芯粘接;永磁體兩端設置有軸向的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與轉軸1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本發(fā)明的永磁直流電機轉子,還具有如下特點:鐵芯由圓盤狀硅鋼片4疊成,每個圓盤狀硅鋼片4上均布有圓孔,圓盤狀硅鋼片4依次旋轉疊制,圓孔在鐵芯上形成斜向的通孔4-1。
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上還分別有孔9,孔9大小、位置與通孔4-1一致。
永磁體磁極外表面有抗氧化涂層3。
所述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外圓周上有限位檔圈扇葉8。
所述限位擋圈是由非導磁金屬材料加工而成。
通過對左限位擋圈2和右限位擋圈7采用去重法對電機轉子進行校平衡。
所述的圓盤狀硅鋼片中設有多個均布孔,轉子軸將圓盤狀硅鋼片按一定旋轉度固定在一起。由于增加了轉子的散熱面積,降低了轉子的溫度,并減小轉子的質量,提高了電機靈敏度。此圓盤狀硅鋼片按一定旋轉角度固定在一起,可以在電機工作時提高電機內部空氣流動速度,有效提高轉子的散熱能力。
所述限位擋圈設有扇葉。可使電機內部溫度更均勻,防止局部過熱的情況發(fā)生,并可降低繞組的溫度。限位擋圈由非導磁的密度相對較大的金屬材料加工而成,可以通過去重法直接對轉子進行校平衡,使轉子運轉更平穩(wěn),提高電機的綜合性能。
所述的永磁體磁極外表面設有抗氧化防護涂層,可提高磁鋼的抗氧化能力,延長電機使用壽命。
以上實施例是本發(fā)明較優(yōu)選具體實施方式的一種,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