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毛片免费看,老师老少妇黄色网站,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伊人黄片子

一種防偽瓶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357759閱讀: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防偽瓶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容器密封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止瓶子重新使用的防偽瓶蓋,其包括設置在瓶口上的固定套、外套,配合在固定套上的外蓋和設置在瓶口內的內塞;在所述內塞中間設有一內塞口 ;所述固定套中間設有一內孔道。
背景技術
容器和外觀往往是消費者對一個品牌的直接判斷。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用過的品牌容器重新灌裝進行制假。為了避免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和生 命安全,在一些品牌飲品和酒類容器上采用眾多的防偽措施,瓶蓋防偽即其中一種。瓶蓋防偽通常有機械防偽和電子防偽。而機構防偽中即有顯性防偽也有隱性防偽。所述顯性防偽指以一種指示的方式表明該容器已被開啟或使用過。而隱性防偽指容器在首次開啟或使用后不可重復灌裝。公開號為CN102211687A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用于顯示未被授權開啟,避免重復裝填的防偽瓶蓋。該專利申請的技術方案中具有明顯可視性標識的下旋頂防偽瓶蓋。該下旋頂防偽瓶蓋包括容器密閉部件、傾倒出口部件,其中傾倒出口部件內裝有下旋頂裝置,下旋頂裝置與傾倒出口部件通過螺紋部分相連接,螺紋部分使下旋頂裝置相對傾倒出口部件轉動時,產(chǎn)生軸向運動,傾倒出口部件的上端面設置有通孔,通孔處裝有鎖具,其中鎖芯與下旋頂裝置相連接,鎖孔朝向通孔處,傾倒出口部件內還裝有顯示閥座,顯示閥座上設有彈性孔,彈性孔上放置有顯示閥,顯示閥位于下旋頂裝置的正下方,當彈性孔的周邊受到充分的壓力時,彈性孔的孔徑變大至適于顯示閥通過。由于該防偽瓶蓋的防偽方案采用鎖具開啟,結構較為煩瑣,成本較高,不利于防偽瓶蓋的應用。另外,由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推動機構多采用螺紋連接方式,在打開外蓋時,需要多次轉動才能實現(xiàn)推動動作,給消費者帶動諸多不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偽瓶蓋,其通過在并蓋內塞中設置一防復位的內塞閥,并通過一推動結構推動該內塞閥打開,并保持在該打開位置,可有效防止容器在使用后在非破壞情況下被重復利用。另外,為了能在快速打開外蓋的同時,實現(xiàn)對防偽結構的推動,推動結構采用一升降槽結構,通過該升降槽結構可快速下行和上行完成防偽結構的推動和外蓋的開啟。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防偽瓶蓋,包括設置在瓶口上的固定套、外套,配合在固定套上的外蓋和設置在瓶口內的內塞;在所述內塞中間設有一內塞口 ;所述固定套中間設有一內孔道;所述瓶蓋設有至少一防偽結構和推動所述防偽結構產(chǎn)生防偽特征的推動結構;所述推動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固定套外周面上的至少一升降槽和所述外蓋內周面上的至少一與所述升降槽滑動連接的凸塊;所述升降槽包括至少一下行槽和一緊連下行槽的上行槽,在上行槽的末端為一開放口。通過該升降槽結構可使消費者以常規(guī)方式打開外蓋時即快速直接地推動防偽結構,使防偽結構產(chǎn)生不可復位的結構變化,使該容器在不破壞瓶蓋的情況下不可重裝,或使結構變化產(chǎn)生使消費者容易識別的明顯特征。為了使瓶蓋在出廠封裝時產(chǎn)生誤動作,使瓶蓋的閥桿被頂開而失效,所述升降槽還包括一緊連下行槽前端的起始槽。作為進一步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防偽結構包括一密封設置在內塞口中的防復位內塞閥;所述防復位內塞閥設有一伸入所述內孔道中的閥桿,所述閥桿上部至少設有上下二道扣接凸環(huán);在所述內孔道中設有若干周向均布并徑向內凸的搭扣;所述內塞閥通過所述二道扣接凸環(huán)卡接在所述內孔道中;在所述外蓋中間設有一伸入所述內孔道并與所述閥桿上端相抵的頂桿。內塞閥在推動結構的推動下,從內塞口中脫開打開容器,同時,閥桿上的下一道扣接凸環(huán)擠壓搭扣,使搭扣卡入上一道扣接凸環(huán)中,內塞閥在沒有外力作用不能自行復位,從而起到防偽作用。作為另一種技術方案,所述防偽結構包括一密封設置在內塞口中的閥球和伸入所述內孔道中的防復位推桿;在所述外蓋中間設有一伸入所述內孔道中的頂桿;所述防復位推桿上部至少設有上下二道扣接凸環(huán);在所述內孔道中設有若干周向均布并徑向內凸的搭扣;所述防復位推桿通過所述二道扣接凸環(huán)卡接在所述內孔道中并分別與所述頂桿和閥球相抵。通過防復位推桿推動閥球掉入容器內并打開容器,并且,該防復位推桿通過搭扣卡入上一道扣接凸環(huán)中,使防復位推桿不能在沒有外力作用自行復位,閥球掉入容器后不能再回到內塞口并封閉容器。其不僅在結構上防止重裝,而且閥球掉入容器中,具有明顯的防偽提示。作為再另一種技術方案,所述防偽結構包括連接并蓋在所述內塞口處的內塞蓋和伸入所述內孔道中的防復位推桿;所述內塞蓋與內塞口之間設有一斷開槽;在所述防復位推桿的下端設有一傾斜的刃口部;所述防復位推桿上部至少設有上下二道扣接凸環(huán);在所述內孔道中設有若干周向均布并徑向內凸的搭扣;所述防復位推桿通過所述二道扣接凸環(huán)卡接在所述內孔道中,所述防復位推桿的上端與所述頂桿相抵,下端刃口部抵在所述斷開槽處。通過防復位推桿上的刃口部在推動結構的推動下從斷開槽處使內塞蓋部分斷裂并撕開,使容器打開;同時,該打開狀態(tài)在上述防復位推桿作用下保持,起到防偽作用。作為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固定套設有限定一內孔道的內壁和一與所述內壁一起限定一環(huán)形通道外壁;在所述環(huán)形通道的上口處設有一連接所述內壁和外壁的橋壁;所述內塞設有從內塞口向上延伸并與所述固定套內壁連接的內塞壁;在內塞壁靠近所述內塞口處至少設有一內塞側口 ;所述內塞側口連通所述內孔道與環(huán)形通道;在橋壁上至少設有一個通道開口。通過由內塞口、內塞側口、環(huán)形通道和通道開口組成的傾倒口可進一步提高容器內液體傾倒的流暢性。作為進一步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橋壁截面呈L形;所述通道開口位于所述橋壁的上部;在所述L形橋壁與內壁之間形成的一盛液槽;在所述外蓋周壁上設有至少一透視窗;所述透視窗與所述盛液槽對應。通過巧妙地利用該L形橋壁形成的盛液槽,使傾倒后的液體部分殘留在該盛液槽中,并可通過透視窗直接觀察到,也具有較好防偽提示作用。 為了使推動結構更快速下行,所述下行槽為一軸向直槽。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巧妙地利用一由下行槽和上行槽組成的推動結構,使外蓋在打開時一次性產(chǎn)生推動和開蓋的動作。消費者只要以常規(guī)方式開啟瓶蓋,即可推動防偽結構產(chǎn)生防偽作用。另外本發(fā)明在防偽結構中采用了防復位結構,使開啟的防偽結構在沒有外力作用下不可自行復位,具有較好的防偽效果。


圖I為本發(fā)明的分解結構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半剖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固定套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半剖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三的半剖圖。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四的半剖圖。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固定套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其中,固定套I、內壁101、外壁102、橋壁103、通道開口 104、內孔道105、環(huán)形道106、搭扣107、升降槽108、起始槽1081、下行槽1082、上行槽1083、槽口 1084、盛液槽109、外套2、內塞3、內塞口 301、密封槽302、內塞壁303、內塞側口 304、外蓋4、凸塊401、頂桿402、透視窗403、內塞閥5、閥桿501、密封凸環(huán)502、扣接凸環(huán)503、刃口部504、內塞蓋505、斷開槽506、閥座507、墊蓋6、閥球7、推桿8。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參見圖I和圖2,一種防偽瓶蓋,包括固定套I、外套2、內塞3、內塞閥5、外蓋4和墊蓋
6。所述固定套I與所述外套4配合固定在瓶口上,內塞3固定在瓶口并部分伸入瓶口。外蓋4通過對稱設置在其內周面上的二個凸塊401和對稱設置在固定套I外周面上的二個升降槽108配合連接在固定套I上。墊蓋6設置在外蓋4內并扣合在固定套I頂端,使外蓋4與固定套I產(chǎn)生密封。參見圖3,固定套I為容器液體的傾倒出口部件。該固定套I通過下部的裙部卡設在瓶口上,并通過外套2予以固定。固定套I設有一外壁102、一內壁101和在上端連接外壁102和內壁101的L形橋壁103。在橋壁103上設有六個周向均布的通道開口 104 ;在內壁101的內周面靠近上口處設有三個均布的搭扣107 ;在外壁102的外周面上呈周向均布設有二個所述的升降槽108。其中,由內壁101限定形成一上下連通的內孔道105 ;由外壁102和內壁101限定形成一上下連通的環(huán)形通道106。設置在外壁102外周面上的每個升降槽108的圓心角為180度。在本實施例中,該升降槽108包括位于升降槽108最上端的起始槽1081、緊接起始槽1081的并作螺旋下行的下行槽1082和緊接下行槽1082并作螺旋上行的上行槽1083。在上行槽1083的端頭為一開放槽口 1084。該升降槽108的設置,目的在于外蓋4在旋開時能有一個下行的動作,從而促成防偽結構產(chǎn)生防偽特征。所以,該升降槽108在其它實施例中可以是其它具有相同作用的結構。參見圖7,上述下行槽1083為一軸向的直槽,外蓋4在轉過起始槽1081后直接沿該下行槽1082軸向移動,因此,可以更快速地對防偽結構產(chǎn)生推動動作。完成推動動作后的外蓋4可以采用上述螺旋上行的上行槽1083,也可采用一段水平槽后再以同樣的軸、向直槽結構的上行槽1083將外蓋開出。在外蓋4的內端面中間設有一伸入內孔道105中的頂桿402,包括該升降槽108的瓶蓋推動結構通過轉動外蓋4,使外蓋4在固定套I上產(chǎn)生上下運動,通過頂桿402推動防偽結構起到瓶蓋的防偽效果。初始狀態(tài)下,外蓋4內周面上的二個凸塊401通過上行槽1083的開放槽口 1084進入并停留在升降槽108的起始槽1081中。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偽結構為一具有防復位的內塞閥5。設置在瓶口內的內塞3中間設有一內塞口 301和從該內塞口 301處向上延伸并伸入固定套I的內孔道105中的內塞壁303,在內塞壁303上設有六個周向均布的內塞側口304。內塞閥5包括一閥座507和一閥桿501。該閥座507配合在內塞口 301的底面上,其通過設置在內塞口 301底面上的一道密封槽302和設置在閥座507上的密封凸環(huán)502進行閥口密封。內塞閥5的閥桿501延伸入內孔道105中并與在初始狀態(tài)的外蓋4的頂桿402 相抵。在閥桿501靠近上端的外周面上設有三道扣接凸環(huán)503,在初始狀態(tài)時,最下一道具扣接凸環(huán)503正好卡接在搭扣107上。當消費者打開瓶蓋時,仍按常規(guī)方式轉動外蓋4,外蓋4在外蓋內的凸塊401和下行槽1082作用下向下運動,外蓋4中的頂桿402推動閥桿501上端,閥桿501上的最下一道扣接凸環(huán)503擠壓搭扣107使內塞閥5下移。內塞閥5的閥座507從內塞口 301處脫開,使容器內腔通過內塞側口 304、環(huán)形通道106和通道開口 104與外界連通。繼續(xù)轉動外蓋4,外蓋4在凸塊401和上行槽1083的作用下開始向上運動,并使凸塊401從上行槽1083的開放槽口 1084處脫出。容器內的液體可通過內塞口 301、內塞側口 304、環(huán)形通道106和通道開口 104倒出。由于閥桿501被頂桿402推動下移后,搭扣107卡入最上一道和中間一道扣接凸環(huán)503的之間,使該內塞閥5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不能自行復位。因此,可較好防止容器在不破壞瓶蓋的情況下進行非法重裝。具有較好的防偽作用。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除防偽結構不同外,其余均與實施例一相同。參見圖4,在本實施例中,該防偽結構包括一設置在內塞口 301中的閥球7和設置在閥球7上并伸入內孔道105中與頂桿402相抵的防復位推桿8。該防復位推桿8上部設有與實施例一中閥桿501上部一樣的三道扣接凸環(huán)503,其與搭扣107的連接和防復位原理與實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再贅述。閥球7在防復位推桿8與頂桿402相抵作用下與內塞口 301作密封接觸,實現(xiàn)對容器的密封。外蓋4相對固定套I的升降槽108轉動作上下運動與實施例一相同。當外蓋4下行時頂桿402推動防復位推桿8,進而推動閥球7。閥球7擠壓內塞口 301并擠入容器內,使容器打開。該結構的防偽結構不僅防止容器的非法重裝,同時,掉入容器中的閥球7具有明顯的防偽作用。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除防偽結構不同外,其余均與實施例一相同。參見圖5,在本實施例中,該防偽結構包括一連接并蓋住內塞口 301的內塞蓋505和一伸入內孔道105中的防復位推桿8。該內塞蓋505通過一環(huán)形的斷開槽506限定。防復位推桿8分別與頂桿402和內塞蓋505相抵。防復位推桿8的下端設有一刃口部504,該刃口部504為圓弧形,抵在部分斷開槽506中。該防復位推桿8上部設有與實施例一中閥桿501上部一樣的三道扣接凸環(huán)503,其與搭扣107的連接和防復位原理也與實施例一中相同。外蓋4相對固定套I的升降槽108轉動而作上下運動與實施例一相同。當外蓋4下行時頂桿402推動防復位推桿8,進而推動通過刃口部504剪切內塞蓋505的斷開槽506,使內塞蓋505沿斷開槽506部分撕開,使容器打開,并實現(xiàn)瓶蓋的防偽作用。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基礎上增加了一防偽識別結構,其余均與實施例一相同。參見圖6,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套I橋壁103上的通道開口 104位于L形橋壁103的豎直部分的上部,在L形橋壁103的下部形成一環(huán)形的盛液槽109。在與該盛液槽109對應高度位置的外蓋周壁上呈徑向對稱地設有兩個透視窗403。當容器中液體被使用倒出后部分殘留在該盛液槽109中,蓋上外蓋4后,該殘留在盛液槽109中的液體仍可讓消費者從透視窗403中觀察到,從而可進一步直到防偽提示作用。上述實施例是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權利的一種限制,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變化,所有這些對所述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修改將包括在本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偽瓶蓋,包括設置在瓶口上的固定套(I)、外套(2),配合在固定套(I)上的外蓋(4)和設置在瓶口內的內塞(3);在所述內塞(3)中間設有一內塞口(301);所述固定套(I)中間設有一內孔道(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蓋設有至少一防偽結構和推動所述防偽結構產(chǎn)生防偽特征的推動結構;所述推動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固定套(I)外周面上的至少一升降槽(108)和所述外蓋(4)內周面上的至少一與所述升降槽(108)滑動連接的凸塊(401);所述升降槽(108)包括至少一下行槽(1082)和一緊連下行槽(1082)的上行槽(1083),在上行槽(1083)的末端為一開放槽口(1084)。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槽(108)還包括一緊連下行槽(1082)前端的起始槽(1081)。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偽結構包括一密封設置在內塞口(301)中的防復位內塞閥(5);所述防復位內塞閥(5)設有一伸入所述內孔道(105)中的閥桿(501),所述閥桿(501)上部至少設有上下二道扣接凸環(huán)(503);在所述內孔道(105)中設有若干周向均布并徑向內凸的搭扣(107 );所述內塞閥(5 )通過所述二道扣接凸環(huán)(503 )卡接在所述內孔道(105)中;在所述外蓋(4)中間設有一伸入所述內孔道(105)并與所述閥桿(501)上端相抵的頂桿(402)。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偽結構包括一密封設置在內塞口(301)中的閥球(7)和伸入所述內孔道(105)中的防復位推桿(8);在所述外蓋(4)中間設有一伸入所述內孔道(105)中的頂桿(402);所述防復位推桿(8)上部至少設有上下二道扣接凸環(huán)(503);在所述內孔道(105)中設有若干周向均布并徑向內凸的搭扣(107);所述防復位推桿(8 )通過所述二道扣接凸環(huán)(503 )卡接在所述內孔道(105 )中并分別與所述頂桿(402)和閥球(7)相抵。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偽結構包括連接并蓋在所述內塞口(301)處的內塞蓋(505)和伸入所述內孔道(105)中的防復位推桿(8);所述內塞蓋(505)與內塞口(301)之間設有一斷開槽(506);在所述防復位推桿(8)的下端設有一傾斜的刃口部(504);所述防復位推桿(8)上部至少設有上下二道扣接凸環(huán)(503);在所述內孔道(105)中設有若干周向均布并徑向內凸的搭扣(107);所述防復位推桿(8)通過所述二道扣接凸環(huán)(503)卡接在所述內孔道(105)中,所述防復位推桿(8)的上端與所述頂桿(402)相抵,下端刃口部(504 )抵在所述斷開槽(506 )處。
6.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I)設有限定一內孔道(105)的內壁(101)和一與所述內壁(101) 一起限定一環(huán)形通道(106)外壁(102);在所述環(huán)形通道(106)的上口處設有一連接所述內壁(101)和外壁(102)的橋壁(103);所述內塞(3)設有從內塞口(301)向上延伸并與所述固定套(I)內壁(101)連接的內塞壁(303);在內塞壁(303 )靠近所述內塞口( 301)處至少設有一內塞側口( 304 );所述內塞側口( 304 )連通所述內孔道(105)與環(huán)形通道(106);在橋壁(103)上至少設有一個通道開口(104)。
7.根據(jù)權利要求6中任一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橋壁(103)截面呈L形;所述通道開口( 104)位于所述橋壁(103)的上部;在所述L形橋壁(103)與內壁(101)之間形成的一盛液槽(109);在所述外蓋(4)周壁上設有至少一透視窗(403);所述透視窗(403)與所述盛液槽(109)對應。
8.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槽(1082)為一軸向直槽。
9.根據(jù)權利要求6中任一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槽(1082)為一軸向直槽。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中任一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槽(1082)為一軸向直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防偽瓶蓋,包括設置在瓶口上的固定套、外套,配合在固定套上的外蓋和設置在瓶口內的內塞;在所述內塞中間設有一內塞口;所述固定套中間設有一內孔道;所述瓶蓋設有至少一防偽結構和推動所述防偽結構產(chǎn)生防偽特征的推動結構;所述推動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固定套外周面上的至少一升降槽和所述外蓋內周面上的至少一與所述升降槽滑動連接的凸塊;所述升降槽包括至少一下行槽和一緊連下行槽的上行槽,在上行槽的末端為一開放口。通過該升降槽結構快速直接地推動防偽結構,使防偽結構產(chǎn)生不可復位的結構變化,使該容器在不破壞瓶蓋的情況下不可重裝,或使結構變化產(chǎn)生使消費者容易識別的明顯特征。
文檔編號B65D51/18GK102653326SQ201210112030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7日
發(fā)明者葉彪 申請人:葉彪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